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章 胡雪岩的借力使力绝学

第五章 胡雪岩的借力使力绝学


极品修真邪少 美梦时代 喜嫁 宝珠 撒旦缠情:女人乖乖让我爱 重生之漫漫婚路 倾世妖娆:特工女帝 狐闹大唐 网游之剑仙降临 综漫之心动校园

第五章 胡雪岩的借力使力绝学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就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所以,当自己山上的石头不能雕琢成玉器的时候,那为什么不借助于别人山上的石头呢。有时候自己办不成的事,也可以借助于别人之手来完成,这就是借力使力。会借力使力的商人绝对是一个聪明的商人,因为他知道仅凭一己之力是有限的,只有借助于别人的实力才能壮大自己。

借桥借路,实现共赢

胡雪岩语录: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2004年7月,tcl冰箱和农夫山泉冷饮正式互相合作,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疯狂的促销热潮。tcl为了使农夫山泉答应和自己合作,在大型的宣传活动中邀请了农夫山泉一同参与,在活动中,tcl将农夫山泉的饮料放进冰箱,让购买冰箱的消费者可以免费品尝饮料,以此来宣传自己冰箱的“保鲜”效果,而农夫山泉借助此活动也大力地宣传了自己的饮料。双方各自获得了自己的利益。tcl冰箱就是借助了农夫山泉这条桥,于是实现了与农夫山泉的双赢结局。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你的对手,那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化的竞争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的合作与竞争,只有与对手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实现双赢。

21世纪不再是个单打独斗的世纪,而是一个合作的世纪,所以,只有合作,在21世纪的竞争中才能获胜。所以21世纪需要的也是合作型的人才,不再是以前的“独行侠”了。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国际化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就能生产出来的。比如日本的本田车,发动机是日本生产的,但是轮胎也许是美国的,车壳也许是中国的……所以,尽管本田是日本的名车,但是它的完成却需要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提供零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国与国之间不合作,怎么能生产出这种车呢?

所谓与人合作达到共赢,也就是借别人的路,借别人的桥达到成功。胡雪岩深知这一点。他开的响誉南北的大药店胡庆余堂就是依靠他的一个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的纨绔子弟亲戚刘不才之手建立起来的。

胡雪岩有一个妾,叫芙蓉。祖上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传到她父亲这一代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家道就中落了。而她的一个外号叫刘不才的叔父继承了这家药店,但刘不才本来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药店无法维持,常常以借贷为生。但人倒挺有骨气的,因为芙蓉是给胡雪岩做妾,所以不愿认胡雪岩这门亲戚,他手里握着几张祖上传下的秘方,心里还想着有一天要重振家业。

芙蓉嫁给了胡雪岩之后,刘不才的赌性依旧不改,芙蓉都不想认这个叔叔了。但胡雪岩却一心要认这门亲,因为时值乱世当口,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药。同时,战争过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生病之后要救命,也需要药物。于是他凭着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药店生意在此时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源。并且开药店还有活人济世的行善积德的好名声,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为自己挣得好名声,何乐不为?

但是胡雪岩不懂药店,但这不要紧,刘不才懂啊,只要能够将他收服,迫使他改掉身上的毛病,他就可以当家,而且他手上的那几张祖传秘方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于是胡雪岩摆了一桌认亲宴,给足了刘不才面子,就在这场宴席上谈妥了药店开办的地点、规模、资金等事项。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就这样立起来了。于是,胡雪岩借刘不才这一条桥建立起了自己的药店,而刘不才借助胡雪岩这一条桥却戒掉了赌,成就了自己的名声,这就达到了双赢。

在胡庆余堂建立之初,名声还打不出去,于是,胡雪岩给胡庆余堂做了一次特殊的广告。在雍正时期,每一年举子们春闱的时候,三场考下来,举子们都站不起来。于是就有一个药店托内务大臣面奏皇帝,说愿意免费送这些举子们丸散丹膏。皇帝当然很高兴。于是这个药店就派人站在门口,发放这些药品,这些药品上都有“奉旨”的字样,也有药店和药品的名字。那一年举子们的身体果然好了许多。这一下,他的药有名了,更令人叫绝的是,这些举子们来自全国各地,这个药的名声就这样传播到各地,成为了中华名药。于是胡雪岩也按照这一思路把“诸葛行军散”的药物送到军营,而军营里那些当兵的来自全国各地,并且部队到处流动,这些所到之处,就把胡庆余堂的这种“诸葛行军散”介绍开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就名声在外了。等胡庆余堂有了名声之后,胡雪岩就把这种“诸葛行军散”低价卖给“粮台”。“粮台”是军队的后勤,负责军队的伤员的救治。从中胡雪岩大赚了一笔。就是这种借桥借路的方法,让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事业蒸蒸日上,其实还不止这些,胡雪岩的所有生意,都坚持这样的一种原则,借助于别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与别人达到双赢的境地。

一日一心得:

既然独赢不了天下,那么就共赢吧。这是每一个生意人的想法,但是实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要想与别人一起来分享利益,那需要一种宽广的胸襟,而胡雪岩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襟,所以他才能做成常人做不成的事。

把握时势,成就英雄

胡雪岩语录: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

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势造英雄。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时事给了他机会,同时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机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而什么是时势呢?时是指时间,势是指形势。时势造英雄就可以完整理解为特定时间产生的特种形势能够给人创造特殊机会,从而造就英雄。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当事人在时势面前要能抓住时势提供的机会,要不然,也成不了英雄。就像拿破仑一样,要是拿破仑抓不住法国大革命这一事件的机会,他再有多大的能耐,也成不了英雄。

因此,在商场上,要想成为商业英雄,首先要能先知先觉,敏锐捕捉商机,这商机就是时势,其次,要遵从商业规律,同时,要有充分的创业准备,然后,顺势而为便可水到渠成,成就一番大事业。史玉柱的创业经历就能恰到好处说明这点,史玉柱抓住保健品盛行的机会,创业早期成功推出脑黄金,但公司盲目扩张,终至破产,负债数亿。同样在保健品市场,他秘密策划,东山再起,脑白金和黄金搭档亦大获成功。然而,在脑白金和黄金搭档鼎盛的时候,他抽身而出,出售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给段永基,成功套现。几乎同时,敏锐发现网游的巨大商机,周密筹划,果敢投资,自主研发,成功推出征途游戏,重拾巨人旧梦。他是个典型的商业天才,他每次都能踩准商业时机,顺势而为,让自己完成了从it到保健品,再到互联网的成功蜕变。他的故事,无疑是时势造英雄的完美注释。

而胡雪岩也是一个时势造出来的又能把握住时势的英雄。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太平天国混乱的时代,是一个清政府极其**且贫穷的时代,是一个海禁大开的时代,也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时代。

太平天国的混乱,引起整个社会的人口流动,财富大变迁。有的人富裕了,也有的人贫穷了。有的人整天惶惶不安,忙于逃命,而有的人却发现了战乱中的商机。胡雪岩根据时势的发展情况判断太平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想做大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胡雪岩认为:“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知道这不是亏本生意,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为朝廷打败太平军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给你以方便。你想想看,这还能不发达?”

可也正是太平天国这一场战乱,导致人们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人们没有田地可种,但是仍然要吃饭,那么这时候办典当业肯定有钱赚,于是胡雪岩就开起了典当业,典当业的生意红红火火。同时,由于战乱,粮食成了人们最紧要的问题,胡雪岩把握住这一商机,做起了粮食生意,也大赚了一笔。这些都是太平军的战乱带给胡雪岩的赚钱机会。

此时的清政府,官可以用钱来捐,正是因为官职是用钱捐来的,所以,等捐的人一上任之后,就无所不用其极地搜刮老百姓,因此,当时的清政府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狱夫走卒,没有哪一个不贪污受贿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当时官场的真实写照。胡雪岩就是因为资助王有龄捐官成功而获得了官场的靠山,从此使自己的商业利益与官场中人的功名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那些朝廷命官心甘情愿地帮助、支持、关照胡雪岩的生意。而王有龄、何桂清等人的升迁和享乐无时无刻离不开胡雪岩,转粮拨饷、筹款购枪,所有的生意,无一不可让胡雪岩堂而皇之地去做。因为这些人也正眼巴巴地盼着胡雪岩能够做这些生意,并且希望从中渔利。

同时,此时的清政府也极度地贫穷,由于国内连年战乱,而外又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强来侵略中国,签订一些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户部一年应该有四千万的收入,但实际连三千万都不到,并且这些钱拿去赔款就差不多了,所以国家赤字很大,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几乎崩溃的境地。而太平军一起,为了剿灭他们,清政府不得不招兵募勇,一下增兵十几万,但是粮饷就成了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国库空虚,当然只好找地方政府筹集,叫做协饷,也就是由未受战乱、世面比较平静的省份帮助筹集军队粮饷。但是,由于当时的战乱问题,这些协饷不可能运送现银到战争前方,那么就得依靠当时的钱庄了,由于胡雪岩与官场的关系,那么运送协饷之事也就非阜康钱庄莫属了。

清政府在外国的坚船利炮下,不得不开放海禁,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境内经商。于是,洋枪洋炮挟着西方的工业品滚滚流人中国市场。也许是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也许是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怕了,当时中国人对洋人就有种畏惧心理,哪还敢和他们去做生意呢。胡雪岩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并不难办。于是他抓住这一机会,与洋人做生丝生意,与洋人做军火生意,许多人不敢为的事,胡雪岩都敢为,并且也大大地赚了一笔。

由于外国的坚船利炮把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了,相对于洋枪来说,当时清朝官兵的刀剑杀伤力太小了,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把眼光瞄准了西方,向西方学习,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在全国从上而下实行起来了。

此时胡雪岩的官场靠山是左宗棠,左宗棠任闽浙巡抚之后,大力发展洋务运动,在福建建立船政局,建造轮船。胡雪岩负责引进技术和设备,因此,他发了技术及设备引进财。这一系列的时势在一般人看来,都是大难,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却是一种绝好的机会,而他也抓住了这些机会,所以,这些时势也就造出了他这一位英雄。

一日一心得:

时势带给我们的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会,只要把握住了这些机会,那么,肯定会有大作为。

巧借东风,实现自己的目的

胡雪岩语录:若是手下自己想要去做,事情办理起来就特别容易。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挥军南下,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于是采用联吴抗曹的办法,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用火攻,才能打败曹操。最后诸葛亮借来东风,一举将曹操军营的战船烧个一干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惶逃命,从小道逃回许昌。

后世就用“东风”来比喻成就谋事的外部条件。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自己不能办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借助于外部的力量,也许就能办成了。

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率领的湘淮军势如破竹,快要肃清太平军的时候,令这些将领头疼的问题也来了。

按照清朝规定,每一次战争结束的时候,要办军费报销,由兵部和户部负责,为了这一件事,兵部和户部还特意设置了书办一职,专门负责这一件事。但是这为什么令带兵的将领们头疼呢?因为这件事非常麻烦,并且每一个将领经手的军费都是成百上千万两,贪污什么的肯定会有点,如果被这些书办查出来了,如实禀报朝廷,这位将领不但没有功劳,恐怕连性命也不保了。所以,为了做些手脚,就必须向这些书办照例奉送“部费”,这样就一切不用费心了。所以在太平军快要肃清之际,这些书办个个额手相庆,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捞到油水了。并且他们认为湘淮两军,大都来自于民间,并不知道军费应如何报销。于是有人就出头,邀约户兵两部的书办,商定了包揽的办法,多雇书手,备办笔墨纸张,专程南下,就地为湘淮两军代办报销。这些书办认为这是利人利己的两全之计,必定为湘淮两军所接受。

左宗棠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前后用了七千万的银子,如果照例致送,就得二十万银子。左宗棠不愿意拿这种钱出来,加之他生性耿直,有钱也不会去交。于是他找胡雪岩商量对策。

胡雪岩就建议左宗棠要曾国藩去顶,因为曾国藩是协办大学士兼领两江总督,也算入阁拜相,位高权重,如果曾国藩的湘军不报销军费的话,其余的人也就可以不报销了。但左宗棠却认为曾国藩怕别人说闲话,必定不肯贸然奏请免办报销,惹起无谓的麻烦。

于是胡雪岩又想借助司官的力量把这些书办挡回去。而他认定的人选就是杭州人王韶,因为这个人很能干,也很圆滑,人缘不错。并且户部左侍郎沈桂芬是他乡试的座师,很照应这个门生,所以他在户部很红。胡雪岩认为由他去说,肯定能成功。胡雪岩为什么会这么肯定王韶就会去说呢?

因为胡雪岩认为,王韶有才干,但是他的这种才干不是腹有经纶,而是在政务上遇到难题,能有切切实实的办法拿出来,至少也能搪塞得过去。但是做京官凭才干不如凭学问,因为凭学问做京官,循资推转,处处得以显其所长。翰林做到兼日讲起注官,进而“开坊”升任京堂,都可以专折言事,更是卖弄学问的时候。也许一道奏疏,上结天知,就此飞黄腾达,三数年间便能戴上红顶子。而凭才干做官,就没有这样便宜了!所以王韶做了四年的郎中了,还只是郎中,于是他就想外放。

因为外放做知府,做得好,三两年就可以升道员,比郎中强多了。而做外官,就要靠督抚了!因为根据清朝的规则,督抚有权利决定要不要这个由京官外放的人,要是不喜欢他,就可以“才不胜任”的理由,奏请“请京任用”,让他继续留在朝廷。所以,王韶要想外放的话,他就必须与督抚搞好关系,要不然,他一辈子也外放不了,因为当时的督抚,两江是曾国藩、闽浙是左宗棠、江苏是李鸿章、直隶是刘长佑、四川是路秉章、湖广是官、河南是张之万、江西是沈荷帧、湖北是严树森、广东是郭嵩焘,每一个都花过大把银子的军费。如果能够免办报销,人人都欠了王韶的情,等他分发到省,岂有不格外照应之理?

为了自己的前程,王韶一出马,果然军费报销的事就给打消了,让那些将领们乐得合不拢嘴。胡雪岩之所以能给左宗棠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出来,借助王韶而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因为胡雪岩本身就是一个善于借助东风的人物,所以,也只有他才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一日一心得:

每个人再怎么有能力,肯定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这种有限的能力下,要想完成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那么就得借助于别人的力量。

借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

胡雪岩语录: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也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富人会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个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鸡生蛋”。

世界船王丹尼尔洛维洛就是通过借别人的钱而发家的。1937年,他来到纽约,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当银行的人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时,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对方,他说,他把油轮租给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还款。这种做法似乎荒唐,许多银行肯定叫他走人。但实际上,它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的手中。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几年后,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放进他自己的口袋里。丹尼尔洛维洛没掏一分钱,便拥有了一支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不久,丹尼尔又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此方法是: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就找到客户,愿意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于是拿着租契约,他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采用延期分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块交款完毕,丹尼尔洛维洛就以船主的身份将船开走,但他一分钱没有花。

几年下来,丹尼尔洛维洛成为了真正的船王,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借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生意,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来说,这是最快速的赚钱方法。因为创业时,须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论是多么好的目标、设想和计划,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力量作为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人们才会说“资金是维系事业生命的血液。”

胡雪岩身为一位商人,就十分懂得借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的真谛。

在胡雪岩打算开胡庆余堂的时候,管理的人找到了,药方也找到了,还有怎么给药店打广告的方法也找到了,但是却缺少资金,怎么办呢?胡雪岩就想到了一招,借鸡生蛋,但是,借谁的呢?胡雪岩把目光瞄准了黄宗汉。黄宗汉做了几年的江浙巡抚,贪污受贿了不少的银子,胡雪岩想让黄宗汉在胡庆余堂中入股,因为,在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的时代,开药店肯定是一种只赚不赔的生意,同时又能够得到济世救人的好名声。黄宗汉本来就是一个贪钱贪名的人,一听胡雪岩说有钱可赚了,又能够得到好名声,自己有的是银子,那为什么不入股呢?于是,黄宗汉在胡庆余堂一下就入了两万两银子的股,这对于胡庆余堂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的一笔钱,那么胡庆余堂也就开办起来了。

不仅胡庆余堂,胡雪岩的典当业也是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开办起来的。

苏州城是全国有名的富庶之地,当太平军快打到苏州的时候,苏州城的那些富人们纷纷携妻带子地去上海避难,尽管他们的房产、田产带不动,但是那些现银是可以带走的。于是,一车车的银子运到了上海,胡雪岩得知这一信息后,于是他有意去结实那些富人们,一来二去混熟了之后,胡雪岩就为他们的银子做打算了,他建议他们把那些现银存入他的阜康钱庄,这样既保险,又能够得到利息,何乐而不为呢?在利息的**下,这些富人们纷纷把钱存入了阜康钱庄,共得现银二十多万两,这可把胡雪岩给高兴了,有了这二十多万两的现银,典当行可以开好几家了。

胡雪岩就是这样借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自己根本就没有花什么成本,就像丹尼尔洛维洛一样,从一个身无分的穷光蛋通过借别人的钱而变成了人人瞩目的大富翁。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要沉湎于“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小本经营的心理状态中,要做敢于借贷、善于用贷、巧于用贷、会用别人的钱发财的创业者,这样的创业者才是高明的经营者。我们要像犹太人一样,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敢于借贷、善于用贷,走一条借钱发财之路。

一日一心得:

做任何生意、办任何实业都必须有最基本的本钱,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仍处于白手创业的朋友来说,需办的头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去筹集创业所需的起码的资金。当然筹资的方法很多,但大胆借贷是筹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抓住商机,钱眼里翻跟斗

胡雪岩语录:商机抓住了,就能带来滚滚财富;抓不住,财富就会从你身边悄悄蹈走。

所谓商机,就是商业经营的机遇。商机无论大小,从经济意义上讲一定是能由此产生利润的机会。商机表现为需求的产生与满足的方式上在时间、地点、成本、数量、对象上的不平衡状态。旧的商机消失后,新的商机又会出现。没有商机,就不会有“交易”活动。所以不管哪一种产业,只要抓住了商机,就能赚钱。

而问题是商机都是稍纵即逝的机会,抓住了就可以成功。而如果抓不住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有那样的机会,就会与成功交之失臂。所以,在商机到来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便能准确地抓住它们。

胡雪岩十分重视对商机的把握,他知道兵贵神速,而商机也在于神速。

当太平军和清政府把战场扩大到东南一带的时候,太平军沿着长江大举进攻苏杭,本来这些地方是盛产粮食的地方,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而战乱一起,老百姓都逃命去了,哪里还有心思耕种呢,所以,在这一带地区,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了,当年的良田变成了荒地。同时,兵荒马乱的时代,人们只顾着逃生,熟稻在田地里也无人收割,哪怕是收割了也因为战乱的问题而无法运出去。此外,官兵与太平军在这一带必定有一场恶战,到时候谁拥有了粮食谁就能成功。

于是,胡雪岩就认准了,现在是做粮食生意的时候了,因为他和漕帮的人很熟,尤五就是他的好友,漕帮是掌管水运的,又有势力。而胡雪岩运粮食是卖给官兵的,而不会卖给太平军,这等于是在支持官兵,这样一来,就会得到官兵的支持,那么漕帮运送粮食的时候,沿途就会有官兵的保护了,也就不会再怕太平军来抢劫了。

因此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从阜康钱庄调出几万银子出来,到上海买来一批粮食,运到杭州卖给官兵,于是胡雪岩为自己打开了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广阔前景的天地,他的资本迅速得到增长。

买卖粮食体现了胡雪岩对于商机的敏锐性,那么,贩卖军火则更能体现他的这种眼光与“钱眼里翻跟斗”的能力。

太平军在与官兵作战的过程中,总是吃洋枪的亏,于是,他们也想用洋枪来装备自己,这样就不怕官兵的洋枪队了。因此,太平军在上海订购了一批洋枪,有500支,由于数量巨大,洋商一时没有这么多货,打算从国外运来。所以现在太平军与洋商也只是口头协议,到时等洋枪运到上海的时候再交货。但从上海到杭州有一段距离,路上又有官兵把守,所以,太平军要想把这一批洋枪运到杭州也非易事。自己运送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太惹官兵注意了,于是太平军找到当地的青帮,因为青帮和漕帮一样,在水运方面有一定的势力,请求青帮替其运送这批军火。太平军也知道,替自己运送军火,要是被官兵截住的话,必定是死路一条。所以,太平军开给青帮的运送费也不低。

一次,胡雪岩从青帮中人高老三的口中得知青帮要替太平军运送这批军火,胡雪岩觉得赚钱的机会来了。因为他早就听说上海的一家钱庄由于给李鸿章的“常胜军”置办军火而大发其财,从那时候开始胡雪岩就对军火生意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凭空知道了这条消息,正可捷足先登,虎口夺食,把这笔生意夺回来自己做。

若对一般人而言,绝对不敢去冒这风险。但胡雪岩却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事不宜迟,他立刻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完,高兴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支毛瑟枪,以加强浙江绿营兵的装备。我正愁派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我便应承下来。”

胡雪岩用心一算,毛瑟枪每支约50两银子,500支需要25000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他立刻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万两银子的官票,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连夜奔赴上海。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匆忙,因为他深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从中敲一笔。并且洋商要从外国把这500支洋枪运来也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胡雪岩有十足的信心能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于是胡雪岩连夜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青帮的头子廖化生,说明情况。廖化生一听,得知是自己的好朋友要做这笔生意,于是满口答应,帮助胡雪岩运送这批军火,一方面帮胡雪岩运送军火更安全,因为胡雪岩的军火是卖给官兵的,从上海到杭州的这一带都是官兵的地盘,这不但不会像给太平军运送一样把脑袋系在裤带上,而且还会受到官兵的保护。另一方面,运送这批军火,自己还能得到三成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胡雪岩轻松地做成了这笔买卖,获利5000多两银子,这就是商机带给胡雪岩的财富。

一日一心得:

不可否认,胡雪岩是抓商机的高手,常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胡雪岩就从中看出了商机,从而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利润。所以,商机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与眼光去发现它们。

借力生财,一劳永逸

胡雪岩语录: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要想做大生意,就要学会借“力”。

丰田公司刚生产汽车的时候,由于技术落后,他们生产的汽车,都是引进美国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大量装配美国制造的“福特”“通用”两大名牌引擎,连车身外壳也是采用福特的,这样,丰田汽车公司借名牌产品的声誉,提高了自己在国内同行业中的身价。

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借了别人的“力”,所以才有了它的成功。

商场也一样,借别人的力来做生意,可以让你一劳永逸。

胡雪岩就是一个善于借力的高手,除我们所熟知的官场之力外,他还做到了借一切可借之力来为自己的生意服务。比如,朋友之力,江湖之力,时局之力,洋场之力。

朋友之力。胡雪岩借助于王有龄的势力开起了阜康钱庄,但是势力归势力,开钱庄要货真价实的银子的,尽管胡雪岩有王有龄这一层官场势力了,但是银子就没有了。怎么办呢?胡雪岩想到了信和钱庄的20万两银子的贷款。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要顺利完成这一桩公事,需要20万银子。胡雪岩和王有龄商量,不妨先让信和钱庄帮忙垫交这20万两银子,由自己去和信和钱庄商议。信和钱庄希望与海运局搭上关系,于是满口答应,因为海运局对任何钱庄来说都是个大主顾,为海运局代理公款往来必有大赚,还有更最重要的一点,海运局是官方机构,能够代理海运局公款汇划,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会被人刮目相看。钱庄生意最重视的就是声誉和信用,行内人把它看成票号钱庄的资本,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了。

本来这20万两银子是一种短期的借款,等漕米问题解决了,朝廷发款下来,是要归还的。但是胡雪岩却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等朝廷拨款下来的时候,他就把这20万两银子的短期借款变成了长期的了,于是他就拿这20万两银子开起了自己的阜康钱庄。正是借助于信和钱庄的这20万两银子,所以才有了胡雪岩的阜康钱庄。

江湖之力。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江湖势力突起的时代,因为老百姓都脱离土地了,没有谋生的手段,于是有很多人就组成了许多的帮派来谋生。上海的漕帮与青帮就是东南地区最典型的两大帮派。这两大帮派听起来好像就是打家劫舍的流氓,其实不是,他们也是一群做生意的人,比如替人家护送货运,保护别人的货物安全等,吃的都是水上饭。但是由于他们的势力比较大,所以,江湖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于是胡雪岩就趁机认识了漕帮中的尤五,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处处留心照顾到漕帮的利益,还处处给尤五交情,于是,胡雪岩和尤五成了好友。在胡雪岩的多次军火生意、粮食生意中,都是仰仗漕帮的水运才得以完成的,要是没有漕帮提供的方便和保护,他的这些生意根本没法完成。

时局之力。胡雪岩把在湖州收到的生丝运到上海想要卖给洋人时,正值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这对于胡雪岩来说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小刀会一起事,上海与外部交通断绝,丝的来路也随着中断,洋庄价钱必然看好,这样的时局给胡雪岩提供了赚大钱的机会。胡雪岩此时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于是,他又从阜康钱庄中调出十万两银子来收购生丝,囤积起来。几个月之后,因为小刀会起事,上海一带根本就没有生丝可卖了,而洋人却仍然需要大批的生丝。这时候他们找到胡雪岩,以高价全部买走了裕记丝栈的所有囤丝。这一笔生意胡雪岩就赚了十多万的银子。

洋场之力。当中国海禁大开之后,在许多人还对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胡雪岩就想着怎么和洋人做生意了。胡雪岩和洋人做的第一笔生意是生丝,让他一下就赚了十八万两的银子,于是他发现和洋人做生意绝对是大赚的行头。并且根据当前的形势,洋人一时半会也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于是他就想在洋场中确立自己的势力,好长久地和洋人做生意。于是他联合洋场买办古应春,一次次和洋人打交道,谈生意,套交情。但是胡雪岩在洋场的势力,最后确定是在他认识左宗棠之后。他一次次地替左宗棠买枪支、弹药,在左宗棠西征和办洋务的时候,又替他向洋人借款,购买轮船等机器,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于是,胡雪岩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垄断买办的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左宗棠身边的红人,又是自己的大主顾,于是对胡雪岩也格外巴结,生意一做就是几十年。而在这些生意过程中,胡雪岩慢慢地积累起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胡雪岩财富积累的完成,与他的这种借力生财的因素分不开的,不管是官场还是洋场,抑或是江湖,只要对他有用,他都会利用,因为他知道,有“力”才会有“利益”。

一日一心得:

做生意当自己一人的力量不够的时候,就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只要用的好,就不会惹别人的反感,所以,别人也会尽量的帮你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时候,你的生意就会一劳永逸了。

借他人之口做大市面

胡雪岩语录:如果自己不好王婆卖瓜的话,那就借助别人的口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吧。

有人评价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意思就是说,汤显祖通过写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抒发自己心中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手法在古代的学作品中是最常见的,像屈原的《离骚》,就是因为楚怀王疏远了自己,亲近小人,所以屈原才写这篇章发牢骚的,不管是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还是“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起来是屈原在忧国忧民,其实是屈原自己的牢骚之辞。我是这样的为民着想,为君分忧,但是楚怀王你就是不识我的真心,还去相信小人,把我给放逐了,这不是令我很痛心吗。这是典型的借章来抒发自己感情的表现。

所以,当我们自己说不出口或者不好说的时候,就借助于别人或者其他的形式说出来吧,这样就容易多了。

阜康钱庄成立之后,王有龄被任命为湖州知府。但是王有龄又不想丢了海运局这一个肥缺,于是胡雪岩就以一万两银子的代价让巡抚黄宗汉答应使王有龄兼任海运局坐办一职。本来这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交给一家钱庄汇给黄宗汉就行了,但是胡雪岩却想借助这一张一万银子的银票来扩大阜康的声誉,以及抬高刘庆生的地位。

于是,胡雪岩把刘庆生找来,因为刘庆生原来是大源钱庄的一个站台伙计,现在一下升任为阜康钱庄的挡手了,由于跳级太快,加之底子不厚,难免会受到同行的轻视。现在让刘庆生去办理黄宗汉的款子,那么对于抬高他的身分,将起很大作用。因为在浙江省内,巡抚是最大的人物,刘庆生居然把巡抚大人这样的主顾都拉到手了,同行还会有谁敢小看他呢。并且不止刘庆生,就是阜康也会受到人们的猜测,阜康钱庄刚刚成立,就能拥有巡抚大人这样的主顾,是不是阜康与巡抚大人有关系呢?这样的猜测越多,那么对阜康就越有利。

等胡雪岩说明了自己的这番意思,刘庆生高兴得不得了,毕竟这是东家对自己的信任,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去办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心底里想着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马上穿戴一新,雇了一乘小轿,来到自己原来当伙计的大源钱庄。大源的伙计无不注目,以为来了什么大主顾,谁知等轿帘打开。却是刘庆生,个个讶然,心里不免妒忌和羡慕。刘庆生虽然略有些窘态,幸好他天生一张笑脸,所以大家也还不忍去挖苦他。

见了档手孙德庆,稍稍寒喧之后,随即谈入正题:“我有笔款子,想托大源汇到京里,汇到‘日昌升’好了。这家票号与户部有往来,比较方便。”

“多少两?”孙德庆问道,“是捐官的银子?”

“不是。黄抚台报效的款子,纹银一万两。”

听说是巡抚大人的款子,孙德庆的表情马上就不同了,“咦!”他惊异地叫出了声,“庆生,你的本事真不小,抚台的钱都搭上了。”

“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另外有人托我的。”

“哪个?”

刘庆生故意笑笑不说,卖个关子,让孙德庆自己去猜,也知道他一定一猜便着。偏要叫他自己说出来才够味。

“莫非是你东家?”

“正是。”刘庆生看着他,慢慢地点头,好像在说,这一下你知道他的厉害了吧。

孙德庆有些困惑和羡慕的表情,把银票拿了出去交给柜上去办理汇划手续,随即又走了进来问道;“你们那家号子,招牌定了没有?”

“定了,叫‘阜康’。”

“阜康!”孙德庆把身子凑了过来,很神秘地问道,“阜康有黄抚台的股子?”

刘庆生故作神秘地答道:“我不晓得,想来不会,本省的抚台,怎么可以在本省开钱庄?”

“你当然不会晓得,这个内幕……”孙德庆诡秘地笑笑,不再说下去,脸上是那种握有独得之秘的得意。

等把汇票办好,刘庆生离开大源,来到胡家,一面交差一面把孙德庆的猜测据实相告。胡雪岩得意地笑了,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胡雪岩知道那孙德庆嘴巴快,很快“阜康’的后台是黄抚台的消息就会传遍杭州,他充满信心地对刘庆生说:“让他们去乱猜,市面‘哄’得越大,阜康的生意越好做。”

就这样简简单单,胡雪岩借助孙德庆的嘴,把阜康的名声就打出去了,杭州城人人都知道阜康有黄巡抚这样的靠山,所以就没有人敢对阜康的信誉产生怀疑了。于是,阜康收到的是源源不断的存款。

一日一心得:

借他人之口,成自己之事,这是一种借力绝学,也是一种成事的方法。因为很多事凭自己的口说出去别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但是通过第三方说出去就不一样了,别人不信也得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