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练就交际口才:能言善辩的语言艺术6
总裁老公很不善 掌心至宝,溺宠前妻不放手 错抱总裁乱终身 超级洞府 先婚后爱:误惹天价总裁 医入警门 云雨传奇 拽公主与邪魅四王子 气印师 重生之竞技天才
第一章 练就交际口才:能言善辩的语言艺术6
善劝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比如说诚恳的表情、专注的眼神。善于说服朋友,无疑等于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门的钥匙,用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
善言的人,既获得了朋友的欢心,又方便了自己。
幽默是交际的催化剂
幽默的人离不开智慧作铺垫,每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着宽广的心胸、随和亲切的性情和洞察一切的聪灵。
幽默是思想、爱心、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种良好修养的标志。
有一个主妇因家中水管破裂,急告水电公司,可修理工因故迟到了好几个小时,他非常抱歉,紧张地准备迎接一顿训斥。可那位主妇说:“没什么,等你的时候,我正好教孩子们学游泳。”笑言之中,有深深的责备,更有博大的宽容。试想听了这句话,修理工肯定会卖力地把水管修得又快又好。而若主妇换成一付抱怨或斥责的腔调,虽然占理,但效果则要差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幽默也是如此。场合、对象都是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你大概有过这样的体会:同一个玩笑,你可以同甲开,却不能对乙也这样;或是在某种场合可以说,而在其他场合却说不得。尤其是对于初识的人或长辈,幽默一定要慎用,否则很容易让人感到似乎是一种突兀到来的亲切或唐突,或者会认为你是在卖弄聪明与笑料。幽默过了头,就变成讥笑了。
在人际交往中,当矛盾发生时,只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僵,而幽默者却能使一切变得轻松而自然。有一个故事谈到,当发现餐厅侍者送上来的一杯啤酒里有只苍蝇时,不同国家的人作出的不同反应不一样:
英国人以绅士的风度吩咐侍者:“换一杯啤酒来!”
日本人令侍者去叫餐厅经理来训斥一番:“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
中国人把意见写进意见簿。
沙特阿拉伯人则会把侍者叫来,把啤酒递给他,然后说:“请你喝——”
美国人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开放,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混合,你看怎么样?”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却形象地反映了美国人特有的那种民族性格——幽默。幽默所带来的笑可以缓解人们的情绪,表现出人们身处困境却又不悲叹的乐观精神。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位有名的幽默大师。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美国人没事儿干的时候,往往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不能不停止了。”马克·吐温听了后淡淡一笑,以诙谐轻松的语气说:“当法国人没事儿的时候,总是尽力想他的父亲到底是谁。”
幽默有时是的,有时是含有暗示用意的,有时是高级的,有时是低级趣味的。切忌在交际中开低级趣味的玩笑,以此为幽默。低级趣味的玩笑形如讥笑,有时一句普通的讥讽话会使人当场丢脸,反目成仇,所以在社交场合中,幽默应该显示人的高尚、斯才好。
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一味地说俏皮话,无限制地幽默,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譬如,你把一个笑话反复讲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还以为你很风趣,到后来听厌了之后,会使人感到呆板、恶心。
一个富有口才的上司,口语表达应当具有幽默风趣的特征。说起话来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出口成趣。幽默风趣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安全阀”,而风趣的谈吐会使我们生活得轻松,给我们带来笑声。
幽默风趣并不是耍贫嘴,它应当是智慧和灵感的闪光,含而不露地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人们领悟一种观点、一种哲理,它有情的酿造、有理的启迪,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同时,幽默风趣也是一种高妙的应变技巧,它常常帮助我们在瞬息之间摆脱令人尴尬的窘境——但是,幽默风趣又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一种特性、一种情怀的有意无意的流露。
那么,如何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呢?
1.构思要快
幽默风趣是一种“快语艺术”,它突破惯性思维,遵循反常原则,想得快、说得快,触景即发、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将军问一位战士:“马克思是哪国人?”战士想了会儿说“法国人。”将军一愣,随即便说:“哦,马克思搬家了。”对于这常识性问题都答不出,将军当然不快,但这一“岔”,构成了幽默,其实也包含了对战士的批评教育。
2.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极度的夸张、反常的妙喻、顺拈的借代、含蓄的反语,以及对比、拟人、移就、拈连、对偶……都能构成幽默。另外,选词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构成幽默。表达时,特殊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半遮半掩、浓淡相宜或者委婉圆巧、引而不发——甚至一个姿势、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达意味深长的幽默和风趣。
3.积累材料
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素材,这些素材无意识地进入我们记忆仓库的也很多,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材料丰富起来。例如,谚语、格言、趣味、笑话等,我们可以提取、改装并加工利用,这样我们的语言就会增加许多趣味性的“调料”了。
4.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因素
“趣味思维”是一种反常的“错位思维”,这种人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面去。演说家罗伯特是个光头,有人揶揄他总是出门忘了戴上帽子,他说:“你们不知道光头的好处,我可是天下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罗伯特并不为自己的“秃顶”苦恼,反而“美化”光头,他这是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剧因素”。
幽默风趣较多运用于应变语境。作为口才训练的终结,幽默风趣的表达是应该达到的较高的境界。通过“趣说训练”,要在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习惯于“趣味思维方式”,习惯于用“错过”语言艺术构成风趣和幽默,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幽默表达技巧。通过说俏皮话、自嘲、讲笑话等训练手段,使表达更风趣、诙谐,更有吸引力。
美国黑人律师约翰·罗克勤1862年发表反奴隶制演说,一登台这样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到这里来,与其说发表讲话,还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一点点颜色……”(笑声)
显然,黑人面对白人群众是“添”了点颜色,但除此还有言外之意,这里用的是双关引趣手法。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也很风趣:“女士们、先生们——我觉得,绅士们的演讲,应该像女人们的裙子,越短越好……”(笑声)
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不满足于“惯性表达”,善于说话前先在脑子里打个“弯”,这时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俏皮得多。说一个人思想很保守,不听劝,就说“他呀,榆树疙瘩,不开窍”就风趣得多。
幽默作为一种“错位”语言艺术,常常运用意外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的移植或组合,构成令人捧腹的幽默,因此要突破常规思维,这样才能巧发奇中。平时要多留意以“错位”为特征的幽默言语,但要注意,幽默的俏皮话并非格调低下的哗众取宠,表达时要恰到好处。
多用则令人生厌,近于油滑。幽默风趣的目的是“激活”信息输出机制,调剂人际关系,绝不是不顾场合的挖苦和嘲弄。高明的风趣和幽默益智明理,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它是以不损害别人为前提的。
说自己的缺点是一种自嘲,但这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种豁达开朗和返朴归真的人性美的体现。有时趣说自己也是一种高妙的应变技巧。
1860年,美国大富翁道格斯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公开羞辱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林肯:“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们贵族的气味!”后来,林肯这个没有专车、乘车自己打票或乘朋友提供的耕田用的马拉车的总统候选人,在发表竞选演说时这样介绍自己:“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