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2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2


倾城小毒妃 超级邪神在都市 哥就是一个传说 冥夜狂龙 异界风流界 神魔霸道 紫川 茅山后裔茅翎传 夺婚:冷帝,我不做棋子 九转不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2

第三节

“绍兴和议”达成,兴奋的天子赵构认为从此可安,下令大赦天下,并大赏群臣。

可是,封赐给岳飞三千五百户食邑的诏书下了三次,都被他拒绝不受,并上书坚决反对议和,认为这是在投降、在卖国。

率真而又不在乎别人看法的岳飞多次上书反对和议,上书天子赵构要求北进中原,又敢于公然批评朝廷收取兵权的做法,不只是在主和一派、甚至在不少看不起武将的一般文官眼中,岳帅都是个不服管教的麻烦家伙。

几名与其交好的臣子前来岳家军驻地,当面责备岳帅过于骄横,会惹祸上身,力劝其接受朝廷的封赏。

认识到大宋朝廷投降之意已经不可更改的岳灵,担心父帅因此而引来杀身之祸,也多次哭泣着下跪于父帅跟前,并拉着兄长岳云、姐夫张宪一起哀求父帅看在义母和家人、下属们的面上,不要再违拗天子之意。

此时,天子赵构又再次下诏好言相劝,岳飞方才接受了此次的封赏。

眼见和议已成,赵构、秦桧君臣怕立下大功的将领们自己无法驾驭,加快了夺回兵权的行动。以“推恩”为名,召三位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并他们手下的高级将领入朝觐见,以便朝廷“论功行赏”。

三位将领并没有什么怀疑,很快就安顿好军队回到临安,还按朝廷的要求,把自己信用的下属基本都带了回来。

岳灵虽然也跟着父帅来到临安,但由于此次和谈使得她对朝廷根本就没有了信任的基础,干脆拒绝父帅要为她向朝廷请封的意思。并以自己为一女子,没兴趣参与朝政为由,让父帅不要在朝廷上提及自己。

而且,岳灵也没有和父帅他们住在一处,这也是因为此时的临安之中认识她的人太多,她便干脆带了景儿前往离城不远的显庆观,看望清义道长之徒、也就是自己大师兄的长风道长。

此时清义道长已经过世,师门中与她最亲近的,也就只留下了长风道长,她自然想与长风师兄能有更多团聚的机会。这倒反而使秦桧在陷害岳帅的时候,没能抓到岳灵,让她能够在外面想办法。

韩世忠、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表面上使这些将领能够参与朝廷的决策,但却更隐蔽的夺回了兵权,使得他们无法再直接指挥自己原来的部下。

朝廷随后又以战事结束为由,撤销三个专责抗金的宣抚司,收回了将领在地方上的大权,并命令地方上的其他高级将领陆续入京朝见,并对他们进行封赏和改任,然后把各支部队中的中层将领一通乱调,打乱了各支军队原有的隶属关系。

在初步取得成效之后,天子赵构又使诡计架空枢密使之权,利用各种机会制造岳、韩、张三名大将之间的矛盾。

为了配合天子的行动,秦桧把矛头对准了最不听话、也是最有名望的的韩世忠将军。先以封郡王的方法,剥夺了他的兵权。然后,由天子赵构出面说服张俊去找岳帅,说是朝廷打算将韩将军的部下分给他们二人掌管。

结果,率直的岳帅毫不掩饰自己对爪分韩将军部下的反感,直接斥责张俊,说韩将军今天的下场就是他们明天的镜子。

张俊则是反唇相讥岳帅是持兵自重、不服朝廷管束,两人闹了个不欢而散。

秦桧又出毒招,想诬告韩世忠谋反。

可这个事却无意中让右相赵鼎知道了,被吓了一跳的赵鼎,赶忙连夜拉着韩将军闯宫,见到了天子赵构,极力陈述韩世忠对大宋的忠诚,总算是帮韩将军避免了杀身之祸。

此时,一直唯天子马首是瞻的张俊辞去了自己的枢密使之职,主动交出自己手上的兵权,请求归隐山林。

天子赵构借机大大表扬张俊,并加封其爵位,促使各级将领和军队对皇帝效忠。随即将军中各级中层将领调整、调任,然后又把各个本来并没有附属关系的部队打乱编制,终于成功将军队完全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由于赵构君臣认为和议已成,不必再考虑战事,只想着谋夺兵权,根本不顾及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需要,拚命的解除将领和军队对朝廷的所谓“威胁”,最终将几支战斗力还算不错的军队全给毁了。

这个时候正逢秦桧过寿,不少大臣皆去拜寿。

本来不愿与奸相同流合污的岳帅并不打算前去,但右相赵鼎出于好意,还是来邀他和韩世忠将军同行,毕竟秦桧是朝廷的左相,还是不要把关系搞的太僵的好。

岳帅最后倒是去了,却没有准备礼物,只写了一副贺联在寿堂上送给秦桧。

秦桧见平素傲气、自负的岳帅肯向他低头,十分高兴,立刻命人当场宣读,内容却是:“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沟壑之欲”!

在场的众位臣子目瞪口呆,实在是佩服岳帅过人的勇气和敢说敢为,气得秦桧七窍生烟,自此深恨岳帅。

金人对大宋的主战一派仍然无法放心,直接提出“必杀岳飞”的要求。

恨透了岳帅的秦桧利用金人提出要杀岳飞的机会,串通自己的同党向天子力陈必须除掉主战的岳飞、保证两国安宁的意见。

天子赵构早已怀疑岳飞的忠诚,而且对自己的臣民多次违背他的旨意、反对宋金议和十分不满;就算是错杀岳飞,天子也要借此机会立威、“杀鸡给猴看”,让臣民们今后不敢再违背自己的决策。

此时,岳帅父子因见恢复中原无望,正准备辞官隐居。

秦桧岂肯放他们安然离去,势必要将他们置之于死地,授意谏官万俟卨罗织罪名进行陷害。

而后,秦桧又串通了已经转任文职的张俊,从他那里要来了原在岳飞女婿张宪手下的逃将王贵,命其出首诬告张宪欲背叛朝廷、拥岳飞为帝,将他抓捕入狱。然后,又以张宪所为系岳飞指使为由,将岳飞、岳云两父子也送大理寺关押。

第四节

?岳飞父子被捕,天下震惊,不少臣民愤愤不平,直说当年虞允文虞大人的冤狱又重现于眼前。很多大臣上书为岳飞喊冤。

很清楚此案必然会招致全天下反对的天子赵构,只怕到时臣民们会群情激愤,万一惹出事来不好收拾,便干脆隐于宫中,把此案全都交给了秦桧处置。

依然住在显庆观的岳灵接到岳帅父子入狱的消息,立刻意识到秦桧决不会给岳帅出狱的机会。所以,她在和长风道长商量之后,先请长风道长偷偷前往大理寺狱,找狱中的老朋友,也就是当年在汴京照顾过虞允文大人的几位老狱头好生照顾岳帅父子。

负责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连换数人,都硬是抗住了秦桧的压力,根本没有对岳飞三人动刑,坚持认为他们都无罪.

结果,坚持真理的数位大理寺丞均被秦桧以天子旨意贬黜,赶出朝廷。

最后,本来不想自己亲自插手的秦桧无计可施,干脆派出了自己的狗腿子万俟卨任大理寺丞,负责审问岳帅三人。

万俟卨这个奸臣心狠手毒,大动酷刑,却依旧得不到口供。

岳帅直到此时,还是不明白为何朝廷要如此对待自己,悲愤难当之下,在供词上大书“天日昭昭”四字。

万俟卨将此四字送给秦桧,意满志得的秦桧批了“一手遮天”四字作为回应。

岳灵从狱卒那里得知岳帅三人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便托长风道长悄悄送药入狱,先保住他们的性命再说。

但万俟卨根本不管岳帅父子三人是不是还能坚持的了,依旧酷刑不断,可怜张宪受伤过重,不久就被活活打死在大堂之上。

此时,长风道长告诉岳灵,陛下的道家师父——观行道长,当初在汴京欠过清义道长的人情。受长风道长之托,借去见秦桧之妻王氏的机会,确认了秦桧决不会放过岳帅父子!

而且,据观行道长说,秦桧制造岳帅冤案很可能是禀承了天子赵构的意思,天子已经下决心要解决不听话的岳帅父子,并以此来震摄反对和谈的臣民,当年救援虞允文大人的方法只怕不会有效。

无论如何,岳灵都不能眼看着天子和秦桧这一对一心想投降的君臣害死父帅和大哥,下决心冒一次险,配制了能让人假死的药物。

岳帅父子已经重伤,所有的药物都有毒性,有可能他们假死之后再也醒不过来。但这个险必须冒,否则他们必死无疑。

随即,岳灵请观行道长故意给关系很好的秦桧夫人王氏出主意、并提供了“毒药”:提醒秦桧无论如何不可放虎归山,以免自身受害,叫那秦桧干脆将岳帅父子毒杀在狱中,不要留下后患。

秦桧此时因岳飞被抓已有两月,“罪状”却无法编好,正在头疼。听了妻子的话,马上就同意了这个缺德主意。

随后,秦桧以天子旨意指使万俟卨“毒死”岳飞父子,然后对外宣称岳飞父子是在狱中病亡。

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行径,秦桧示意万俟卨尽快将岳帅父子的尸体处理掉。

几名狱头借此机会向万俟卨提议利用夜晚运尸,轻而易举的将岳帅父子运了出来,并用事先准备好的尸体将岳飞父子换下,然后再将他们送到长风道长处隐藏起来,总算是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得知岳帅身亡,已经被迫退职在家的韩世忠将军愤怒的找到秦桧,当面质问秦桧,岳帅父子到底犯了什么大罪,要落得如此下场?!

秦桧现在已经不用顾忌韩世忠了,反正有天子赵构撑腰,直接回答了三个字:“莫须有”。

韩世忠激愤之下,大声反驳:“‘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被韩世忠堵得说不出话来,气的脸色铁青!

好在岳帅父子死后,群情激奋,军校施全在大街上刺杀秦桧,虽然未能成功,却让秦桧知道天下人的怒火已经快到了爆发的时候。

害怕天下臣民被他们给逼急了惹出事来,秦桧不敢在刚刚杀害岳飞父子之后就害死韩世忠,便将他赶出了朝廷,却又不许他一家离开临安。

满腔愤恨的韩世忠意识到自身也已经难保,只得从此不再提及政事、军务,骑驴载酒绕西湖,天天醉倒以避祸。

上疏谏阻天子赵构、为岳飞喊冤者,不少也受到牵连,被捕杀于狱中或是流放。

原左相赵鼎为了保住岳飞上书进谏,却被贬谪,最后死在了流放地。连他的门生弟子,及原来的下属都被秦桧的同党加以陷害。

天子随后下旨将岳飞一家流放岭南,被株连者甚众。

大家知道岳帅冤屈,一家人得到路上不少同情者的暗中帮助,总算平安到达了流放地。

只是岳家瓶小姐和岳云的巩氏夫人在得知自己的夫婿已经亡故之后,她们此时尚无子嗣,索性在上路前自尽,为丈夫喊冤、陪葬。

秦桧很快得知,精通军略、而且在岳家军中有着很高威望的岳帅义女岳灵,并不在被流放的岳家家属之中,很可能已经逃走。便立刻下令天下追捕于她,一定要斩草除根,不得留下任何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