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十五章
逍遥弟子都市行 总裁爹地:妈咪要出轨 霉女千金 鬼医狂妃 清虚 bug之神 变形金刚闯异界 鬼夫临门 抗战之大国崛起 清情无悔
正文_第十五章
说话间已经到了三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时的扬州恰好是景色最为宜人的时分。瘦西湖正是“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色;那“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也在三月开如锦簇一般;还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扬州月色,“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扬州繁华街景。引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名绅巨贾之流纷纷云聚于此。
窦光鼐本就是个诗文字俱佳的文魁,曾经入值南书房(南书房是专门以诗文书画供奉皇帝的机关),风雅之心自然不减,本有意出了山东就取道扬州,以便看看杨州的景色,听听那笙箫管笛之声。但进了江苏不久,应酬渐渐多了起来。虽是水路,但每停一地,必有当地官员例行拜望,请安。虽是耽误的时间不多,但再不能微服考察民风,走的也慢了。到了宝应,窦光鼐索性改了路途,向东绕道,从斗龙港走了海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本官两袖清风,还是去普陀山上拜观音吧!”窦光鼐一声长叹,带着人从海路向舟山普陀而去。
窦光鼐,字符调,山东诸城人。说起窦光鼐,这个人在朝中可不是等闲之辈。他自幼好学,颖悟过人,童试、乡试皆列榜首,故有神童之誉。乾隆七年(1742)头一次进京赶考就拿了一个探花在手。官授翰林院编修。当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可谓少年得志。论起学问来,朝中四十年来能出其右者廖廖,就是乾隆皇帝,虽然对此人不怎么感冒,但一提到他的学问来也是常常夸赞有加。窦光鼐参与过《日下旧闻》、《四库全书》的编撰,留下《东皋》、《东诗赋皋集》、《应制集》、《省吾斋稿》等传世之作。要说凭他的学问,凭他的才能,再凭着这几十年来的资历,再慢也该升入军机宣麻拜相了。但窦光鼐天生是一个倔巴头,用乾隆的话说:“真乃难浊之流也。”窦光鼐刚到翰林院,先是频频诘难长官,后又与到翰林院讲学的礼部侍郎王文韶当场辩论不休。这官场到底不像学场。第二年正逢官吏大考,窦光鼎虽有满腹经纶,竟被列四等,罚俸半年。
幸而乾隆皇帝早就知道窦光鼐的学问,四个月后亲自点名将其擢升为左中允。窦光鼐虽然一入官场就吃了个小亏,仍然不改秉性。所以熬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直在三四品官阶上打转转,属中上层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地、市、师级干部。而许多不如他的同年们早就登上了这个台阶,有的甚至成了一二品大员,封疆大吏。
窦光鼐曾经担任监察院左副都御史。虽然只是个四品官,但其权力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总检察长或国家反贪局副局长,权力是相当大的。后因与刑部会议某个案子时,又同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协办大学士梁诗正当庭吵了个不亦乐乎,话中多含激忿之词,有出语伤人之嫌,被革职留任。后来,他在担当顺天府府尹时(正三品官,权力职责相当于北京市市长)又因捕蝗一事,与直隶总督杨廷璋闹矛盾,再次被革职留任,官阶降为四品。屡起屡跌的官场经历足见其性格之耿直。
不过,这一次窦光鼐南下,却正是他官场再度春风之时。就在前不久,窦光鼐又一次被提拨上来,成为吏部侍郎兼浙江学政。这是正二品的大官。权力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副部长兼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窦光鼐同时领命沿途观察民风、考察官吏,可谓大权在握。
海路与水路不同,又别有一番风景。四周里水天一线,渔帆点点,没有在水乡陆上那种逼仄的感觉。到普陀山的时候,正赶上午潮。海面波涛起伏,浪起千层,如千朵万朵白莲花直向远方曼去,随风起伏不定,令人心旷神怡。船夫一边掌着舵一边轻唱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船到短姑道头,窦光鼐下了船,向山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