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建设洋灰厂

第二十四章 建设洋灰厂


陌香 逃爱暖妻 血盏花 逆乱九界 仙塔修仙 三世孽缘 抛红豆 尸生子 我的大牌老婆 梦行天下

第二十四章 建设洋灰厂

二十四

刘家荣和新娘子张静回仇家村祭祖,刘泽生累得腰酸腿痛,来到三和堂找程仲太:“程大哥,给俺来贴膏药,老三结婚可把俺给累趴下了。”

程林贵烤了贴虎骨膏,给刘泽生贴腰眼上。程仲太双手掐住刘泽生的内外关让刘泽生活动腰,刘泽生痛得呲牙咧嘴。

“没事,一星期后把膏药揭去。”说着,程仲太拿出两小盒东西递给刘泽生。

刘泽生一看,认识:“吆,东阿阿胶,好东西。还是程大哥体贴俺,知道给俺补补。”

程仲太笑着一摆手:“不是给你的,是给家荣的。他刚结婚,**多,让他补补。”

刘泽生说:“给家荣的?他年轻,用不着这个,还是把俺给补了吧。走了。”

程仲太忙说:“哎,泽生,这补药也不能乱补。”

“没事没事,走了走了。”刘泽生拿着阿胶出了三和堂。

刘泽生来到红星铁工厂,一见鲁大海就说:“大海,这些天你管厂子辛苦了。给你盒好东西。”说着,把阿胶递过去。

“东阿阿胶,大补啊。”鲁大海问:“掌柜的,哪来的这好东西?”

刘泽生说:“程大夫给老三的,让俺给留下了。”

鲁大海说:“掌柜的,你看俺这身体和牛似的,不用补,你自己用吧。”

刘泽生说:“那可都便宜俺了。”

三媳妇张静住进刘家小院,原来静寂的刘家小院从此少了安静。官家的千金自有官家千金的脾气。刘家荣稍有伺候不周,就遭到张静的怒骂,骂完后还会哇哇大哭。一开始,周惠丽还会去劝架。不想张静根本瞧不起这个大伯哥的小老婆,周惠丽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再管内院的事。刘泽生作为大伯哥也不好多说什么。

内院的吵闹声此起彼伏,刘泽生长叹一声:“唉,和结婚前想的一样,刘家真娶进奶奶来了。”

这一天,刘泽生在厂里值了一宿班。天近中午,袁克杰领着悦来客栈的翟掌柜走进办公室。刘泽生站起来打招呼:“翟掌柜,稀客稀客,快坐。”

翟掌柜拱手还礼,两人落座。翟掌柜说:“刘掌柜,今早晨,你三弟媳妇拎着一个包住进了俺客栈,住的是上等房。她说,所有的费用记铁工厂的账上。你看——”

刘泽生一听也基本明白了怎么回事,说:“行啊,都记厂里的账上吧。”

送翟掌柜出了门,正巧刘家荣进厂门,低着头从刘泽生和袁克杰面前过去,直接进了车间,刘泽生看见他脸上有抓痕。袁克杰说:“三掌柜也该好好管管他媳妇了。”

刘泽生气不打一处来:“就他那摊熊,他媳妇娘家的腰那么粗,”刘润生做了一个抱不过来的动作,“他敢动他媳妇一指头?在家成天听他俩唱二人转。”

张静在悦来客栈住了半个月,天天点了饭菜让博山居送过去。她在客栈里生活得倒也自在。刘家荣去叫了三五次,总算是叫回了家。

在打打闹闹中,天越来越冷。张店火车站上运送钢筋和水泥的火车停下来。马上就到年关,刘家贵来了信,说他在部队上一切安好,刘泽生放了心。

过了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张店火车站又热闹起来,一列列满载钢筋水泥的火车驶来。装卸工卸下钢筋水泥,车站上堆得满满的。装卸工又开始偷钢筋卖给红星铁工厂。

刘泽生看着仓库里那一堆偷来的钢筋非常纳闷:“哎,大海,你说这小鬼子建的洋灰厂和电厂有多大?咱红星铁工厂也不算小了,它能比咱厂大到哪里去?可这一火车一火车的拉铁丝和洋灰,能用的了吗?”

鲁大海说:“听俺庄一个跟着去卸车的伙计说,那洋灰厂和电厂占地可是够大的,光洋灰厂把仙洲园都占了还没够呢。”

刘泽生眼一瞪:“啥?洋灰厂占了仙洲园?完了,这下可把张店的后花园给毁了。”

刘泽生称为张店后花园的仙洲园位于张店城正南六华里处,据史料记载此园是明代韩大中丞所建。韩大中丞,淄川县人,明朝末年曾官居二品中丞,家乡人称之为韩大中丞。他为官期间,多次奉旨巡视江南,对江南的园林建筑情有所衷。告老还乡后,韩大中丞对江南园林念念不忘,欲在家乡建一园林景观。他便在淄川城周边四处寻找建园地点。一日,韩大中丞来到沣水村西郊,这里地势低洼,泉水喷涌,小河清流,树木葱茏。置身此处,韩大中丞宛若回到了江南。韩大中丞当即选定此处,拆千万家财,建立了这座仙洲园。

清末新城县举人王象蒙撰写一篇《仙洲园》,文中这样写道:“城东北沣水之侧,韩大中丞惺庵园也。引沣水注之,极为整丽。沣水,一名猪龙河。中丞自辽左归,卜建于此。余一日往过,抵园之南偏,望见一坊题曰仙洲。洲外四面皆水,水外四面皆山,俯仰四顾,水光山色,上接长空。已而从一梁入,下有趵突者二,夹梁腋而上涌。声若隐雷,形若喷玉,亦名漱玉泉。其流者开河四周,而汇者成潦,霪者成池。余不尽籍者,复从西北石突出,激为趵突。余与友泛舟中流,击楫成歌。已而涉河,北坡藐然山,山有三峰,熊蹲虎踞,鹤舞凤翔,太湖锦川诸石,相为参错;松竹桂橘诸树,相为掩映;水濂琼蕊诸泉,相为喷薄,人谓之小姑谢。中峰亭曰耸云,左峰亭曰飞青,右峰亭曰流翠。水清月朗,烟消日落,种种愉奇,令人夺目。下有归云洞,冬夏温凉异致,时有白云缕缕从中起。山阴喷泉一线,平地丈许,南注为池。池南环列四墉对翼,东西二楼,而巍然踞其中者,凭虚阁也。上千层霄,下绝人寰,登眺其上,山水尽在目中,真有凭虚御风之趣。阁东西各置荷池,中央为亭,东曰湖心,西曰水面,阁南有亭名月到,迤南曰松坊,再南而折曰飞霞楼,又南而东折曰栩栩楼。其他松亭柏壁,较若井田,绿树青岚,浑如图画,又未可屈指也。”

仙洲园集亭台楼阁、山光水色于一体,秀丽壮观,景色极美。除景色美除外,仙洲园的湖心小岛上有一太湖奇石,石高两丈有余,瘦若刀削。石上有大小孔洞逾万,且孔孔相连。远观此石,如仙人鹤立。人皆称奇,称之为太湖石王。

如此美丽的仙洲园,竟被日本人毁掉建了水泥厂,无怪乎刘泽生心痛不已。但也无能为力。

鲁大海一见刘泽生心痛,赶紧转了话题:“掌柜的,俺听说这洋灰可厉害了。把洋灰掺上点沙子,用水一和,等干了就结成一块,比青石还硬。俺听跟车去卸洋灰的人讲,日本人建洋灰厂用洋灰打的洋灰柱子有两三丈高呢。”

刘泽生纳闷:“这洋灰俺也见过,细得和埔土(尘土)似的,它干了能比青石硬?不可能。你庄里那几个卸车的能把金岭的那牛吹煞了。”

鲁大海说:“要不咱弄点来试试。车站上有些破了包的洋灰,洒了地上也没人管,咱让人弄点来。”

刘泽生说:“行啊,试试就试试。”

鲁大海让人从火车站弄了些掉地上的水泥,又弄了些沙子,用水和着拌了拌,做了个小水泥墩子放太阳底下。恰巧这几天天气好,太阳暖烘烘的照着大地。南风呼呼地一个劲的刮,把麦子催得黑绿黑绿的。

到了第二天刘泽生一看,那水泥墩子已经干了。刘泽生让鲁大海拿来把锤子,轻轻一敲,那水泥墩子一块块裂开成了小水泥块。刘泽生乐了:“咋样?大海,说你那几个伙计吹牛吧?还比青石硬,和土坷垃差不多。”

鲁大海直挠头:“不能啊?那几个伙计挺老实的呀?不是那种吹天拉地的人呀?”

刘泽生说:“这样吧,这几天天气好,厂里事也不多,咱去仙洲园一趟。他们不是说那洋灰柱子两三丈高吗?咱俩去一看有没有不就清楚了?唉,俺得去看看仙洲园让小鬼子糟蹋成啥样了。”

中午吃过饭,两人坐一辆马车向张店城南郊走去。约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们来到了张店后花园——仙洲园。刘泽生举目一看,原来的亭台楼阁、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已经荡然无存,那块巨大的太湖奇石也不见了踪影。仙洲园早已被推成一片平地,平地上一排排的水泥立柱、一排排的水泥砖墙排列有序,有的已经上了屋顶。洋灰厂的规模比红星铁工厂大多了。

望着眼前的此景,刘泽生长叹一声:“唉,仙洲园以后可是再也没有了。”

两人看到那水泥立柱果然有两三丈高,鲁大海说:“掌柜的,你看那洋灰柱子,俺庄那伙计没瞎说吧?”

“嗯,还真是。这些洋灰柱子不会和咱弄得那洋灰墩子那么聊消(不结实)吧?走,到跟前看看去。”两人想到水泥柱子前仔细看看。可刚到厂门口,门口的日本兵把枪一横:“站住!什么的干活?”

刘泽生说:“太君,俺是红星铁工厂掌柜刘泽生,俺想进去看看那厂房咋盖的,麻烦你让俺俩进去。”

那日本兵说:“刘泽生的不知道。工厂重地,闲人免进。”

任凭刘泽生怎么说好话,那看门的日本兵直摇头,就是不让进。刘泽生没了辙。

正在这时,五辆马车从北面过来。走进一看,原来是张店火车站往工地上送洋灰的车。车上跳下几个装卸工。一个中年装卸工冲他俩喊:“刘掌柜,大海,你们咋来了?”

两人一看认识,就是保安庄的那几个装卸工。鲁大海说:“你们说那洋灰柱子两三丈高,刘掌柜不信,还以为你们吹牛皮呢。这不拉俺过来看看。”

装卸工一指那水泥柱子:“哎,刘掌柜,那洋灰柱子在那儿杵着呢,俺没吹吧?”

刘泽生忙摆手:“没吹没吹。俺俩想进去看看,那看门的小鬼子还挺仔细,说啥也不让俺俩进。”

那装卸工说:“他和你俩不熟,俺去和他说。”

他来到那日本兵跟前,和日本兵连说带比划。那日本兵笑着把门前的栏杆摇起来。装卸工冲刘泽生和鲁大海一挥手:“进去吧,进去吧。”两人跟着满载水泥的马车进了洋灰厂工地。

他们来到水泥柱子前,刘泽生拿起块石头砸了砸水泥柱子,果真和青石一样结实。刘泽生问那个装卸工:“昨日俺弄了点洋灰,做了个洋灰墩子。今日干了俺用锤子一敲,全成了小块了,一点都不结实。可人家这洋灰柱子咋这么结实呢?”

装卸工说:“俺也不明白。俺认识个做洋灰柱子的,他一定知道是咋回事。”说完,他去找人。

功夫不大,他领一个人走过来。简单介绍后,鲁大海给那人一支烟点上,刘泽生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那人说道:“打洋灰柱子,用多少洋灰,用多少沙子,有一个量,不能乱掺。再一个洋灰浆凝固不动了,别让它马上干了,要经常给它洒水,让它湿乎着。十天后就不用洒水了,干了就结实了。要是干的太快就不结实。”

刘泽生恍然大悟:“弄个半天是咱不会用啊。那拉来的那些粗铁丝没见这工地上哪里用啊?”

那装卸工抢着说:“这不用问他,俺就知道。粗铁丝都在洋灰柱子的肚子里呢。”

鲁大海说:“俺说这洋灰柱子咋这么结实呢。哎,这位师傅,洋灰除了打柱子,还能干啥用?”

那人说:“俺听那日本监工说,大上海那一二十层高的大楼都是用洋灰盖的。洋灰还能修桥,铺路。用洋灰铺的路和青石板路一样结实,但比青石板路平整得多。”

刘泽生说:“这洋灰还真是好东西。哎,大海,等洋灰厂投了产,咱来买洋灰,把咱铁工厂全铺成洋灰路,省得一下雨到处是泥洼,出不来进不去的。”

两人告别了装卸工,出了洋灰厂工地,坐上马车往回走。刘泽生感叹道:“别看小日本国家小,可人家有些东西就是比咱先进,咱不服都不行啊。咱们要想赶上日本,就得赶紧跟人家学。别认为小日本欺负咱,咱就不学人家的好东西。等咱把这些好东西学到手,咱国家也强大了,咱也去欺负欺负它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