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章 端正交际心理:让别人从心里接受你3

第三章 端正交际心理:让别人从心里接受你3


混在日本女校的高手 假戏真婚 洛秋的春暖花开 鬼面邪王腹黑妻 万古天帝 华夏圣境 阴孕而婚 皇族 她的备胎老公 美姬妖且闲

第三章 端正交际心理:让别人从心里接受你3

爱德华l.查利夫在一封信中叙述了他是一位积极投身于童子军工作的人。“有一天,我发现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童子军团体大会就要在欧洲开幕了,我希望一家企业的总裁能够赞助其中一名童子军前往欧洲的路费。

很幸运,在见他之前我听说他开具了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并在支票兑现后将它装裱了起来。于是,我走进他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瞻仰那张支票。那是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我告诉他我从来没听说有人签署过这样一张支票,我要告诉童子军们自己亲眼见到的情形。他很高兴地出示给我,我一边赞美一边向他询问开具这张支票的缘由。”

你注意到了吗,查利夫先生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到童子军或欧洲团体大会,也没有涉及自己的需求。他只谈论了他人感兴趣的话题,而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不一会儿,这位总裁说道:‘噢,顺便问一句,你见我的目的是什么呢?’于是我告诉了他。”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仅很快批准了我的要求,甚至还给予了更多。我请求他赞助一个童子军去欧洲,但他一口气赞助了我和其他五个孩子的费用。他给我一张1000美元的信用证,并建议我在欧洲停留七周。他还写了几封介绍信让我带给欧洲支行的经理,要求他们到时提供适当的服务。后来,他本人在巴黎接见了我们,并带着大家游览了城市。从那以后,他为几个家庭困难的童子军安排了工作,直到现在他仍然是我们组织中积极的一员。

我明白,如果我当初没有发现他感兴趣的地方,使他亲切起来,我是没那么容易和他接近的。”

这种技巧在商业活动中同样也能发挥积极的功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杜弗诺伊先生试图将面包卖给纽约的一家饭店的想法由来已久。四年来他每周都要拜访饭店经理。人家参加什么社交活动他也会参加,他甚至还在该饭店开房间以期望得到订单,但是每回都失败了。

“学习了人际关系的课程之后,我决心改变方法。”杜弗诺伊说,“我决定找出他的兴趣点,那些能让他充满热情的东西。

我发现他是一个饭店经理人社团的成员,这个社团名叫美国饭店迎宾者协会。他不仅是该协会成员和主席,而且还以极大的热情兼任着国际迎宾者协会的主席。无论他们的会议在哪里召开,他都会毫无例外地出现。

于是,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开始大谈迎宾者协会。而我得到了怎样的回应呢。真是激动人心!他兴致盎然地和我谈了半个小时。我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社团不仅成了他的爱好,而且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我离开办公室之前,他劝我也加入。

当天我没有谈到面包的事情。但几天后,饭店的负责人突然打电话让我过去商讨面包样式和价格。

‘我不知道你对老家伙做了什么,’他打趣地说,‘但他的确接纳了你!’

想想吧!四年来我一直在他身边游说,如果后来我费尽力气也没能找出他感兴趣的话题,可能到现在还在继续游说呢。”

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双方都获益。员工沟通领域的先驱霍华德·赫齐格总是遵循这一规则。当问及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赫齐格先生回答,他不仅从每个人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回报。而且当他再次和别人谈话时,这种回报不仅得到体现,而且有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学会聆听他人的诉说

为什么许多商人在短时期内能够走上致富的道路?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说过:“成功的商业交流没有秘诀……但是对谈话对象保持专注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这么做比说任何恭维话更能发挥作用。”

埃利奥特本人就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专家。美国早期的优秀小说家之一亨利·詹姆士回忆道:“埃利奥特博士的聆听不是只听不说,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他坐得笔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腿上,除了偶尔转动一下大拇指外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他看上去不仅是在用耳朵倾听,也是在用眼睛倾听。他一边用心聆听一边注意思考你所使用的措辞……以至谈话结束时,发言的人都能感觉到他已经抓住了自己讲话内容的精髓。

经营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在大学里能够学到的。但是很多百货商店的上司在支付巨额房租、压缩进货成本、将橱窗装饰一新并花费上千美元制作广告之后,却雇佣了一群不懂聆听的店员——他们打断顾客的谈话、与顾客对着干甚至激怒他们,所有这一切都只会让顾客远远地离开商店。

芝加哥的一家百货公司就差点丧失了一位常客。原因恰恰在于一名店员不懂聆听。道格拉斯夫人曾于此百货公司买过一件减价处理的外衣。回家后她注意到衣服里子上有一道口子,于是第二天返回商场要求更换。

店员甚至不等她说明情况就拒绝了她:“你买的衣服是处理商品。”她指着墙上的标志:“你读读这个,‘一旦售出,概不退换’。你既然买了就得要。自己缝上口子不就得了吗?”“但这件商品是破损的啊。”道格拉斯夫人抱怨道。

“都一样,”店员打断她,“已经售出我们就不再负责。”

道格拉斯夫人愤然决定离去,发誓再也不来这家商店了。正在这时,商店经理拦住了她,这位经理知道她是多年的老顾客了。于是道格拉斯夫人向她诉说了一切。

经理认真地聆听着整个经过,并亲自检查了那件外衣,她说:“处理商品售出不予退换,但这不包括破损的商品。我们一定会为您修补好,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还可以退还您一部分钱款。”

这两种做法让我们看出,如果经理没有及时赶到,聆听顾客的声音,一个忠诚的顾客可能就这样丧失了。

与商业活动类似,聆听在生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纽约的米莉在自己的孩子有话要说时就做到了仔细地聆听。

一天晚上,她坐在厨房里,听儿子罗伯特阐述心中的想法。罗伯特谈了好久,最后他说:“妈妈,我知道你非常爱我。”

米莉感动地说:“我当然非常爱你。难道你曾经怀疑吗?”

“不是的,”罗伯特说,“只是每当我有话要说的时候,你无论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聆听,我由此更加肯定了你对我的爱。”

无论是批评还是抱怨都会在充满耐心与同情的聆听者面前渐趋平静——当这些发怒的人像眼镜蛇喷射毒液般吹毛求疵的时候,聆听者应该保持平静。正如几年前纽约电话公司面临的情况一样:他们发现自己不得不应对一位厉害的顾客,这位顾客咒骂公司的客户服务代表,咆哮着威胁要把他们的电话连根拔掉。他拒绝支付自己认为数额有误的电话费,并写信给报社。他还向公共服务委员会提出无数次申告,甚至准备起诉电话公司。

最后,公司派出了最老练的“纠纷调节专家”与这位麻烦的顾客见面。暴怒的顾客一股脑儿地将自己的怨气发泄了出来,而专家只是安静地聆听着,并不时点头对他的不满表示同情。

“那天我听他咆哮了将近三小时,”这位“纠纷调节专家”如是说,“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并听他讲了更多。我们一共见了四次面,第四次结束时我成为他创立的一个组织的特级成员。他称这个组织为‘电话用户保护协会’。我现在仍然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也是除了他以外的唯一成员。

在这几次会面中,我倾听他的每句话并对之表示同情。在此之前,他从未和任何一位电话代表有过这样的谈话。他的态度渐渐友好起来。从第一次见到他到最后,我都没有提及访问目的,但他最好全额缴纳了电话费。他同电话公司产生纠纷以来,第一次从公共服务委员会撤回了起诉。”

当初,这位顾客只是把自己当作了维护公众权益的神圣讨伐者。但事实上,他想得到的只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最初他只能采取抱怨发火的方式,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代表那儿得到这种感觉以后,想像中的冤屈便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