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


女明星的贴身保镖 十亿缠情:女人别想躲 枕边私宠:总裁莫高冷 盛世甜婚:腹黑首席不好惹 隐婚绯闻:首长的小妻子 技术宅系统 爬出地球 天才 幻山 蜀山新剑侠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

巴菲特一再提醒投资者,当意识到自己犯错时,要果断卖出手中的股票。他

常说:只要一个投资者能及时纠正,他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少了。

很多投资者在买进一只股票后,总是抱着不赚钱绝不卖出的心态,而不去想

自己是买对了还是卖错了。这些投资者一旦发现自己买错了,不仅没有勇气去承

认,而且还幻想着这种“错误的股票”会忽然有一天大涨。

在巴菲特看来,在股票投资中,犯错误是常有的事,他自己也不例外。但要想

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立即纠正它们。在这一

点上,巴菲特早期投资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就是以个很好的例子。

1961年,巴菲特用。100万美元收购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这家公司位

于一个离奥马哈100多公里远的小镇,主要从事风车和农用设备的生产。那时

候,巴菲特使用的是格雷厄姆式的购买“烟蒂企业”的策略,而登普斯特就属于这

种企业。

作为登普斯特的控股股东,巴菲特成了董事长。这令巴菲特每个月都要恳求

管理者们消减日常开支,并减少存货他们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心里却盼着他

赶快回奥马哈。当巴菲特意识到他收购这家公司是个错误后,他立即决定将它卖

掉,却发现无人问津。

此前,巴菲特没有认识到当少数股东和控股股东的区别。如果只有10(百分号)或

20(百分号)的股份,他可以很轻松地把这些股份抛售掉。但手握70(百分号)的股份,他要卖的

是控股权,没有人想要这家公司的控股权。

巴菲特发现,扭转企业的状况不是他的“特长”。为了纠正错误,他找到了他

的朋友芒格,芒格向他推荐了一个叫哈里伯特的人,巴菲特认为哈里伯特就是

登普斯特的救世主。

果然,哈里伯特入主登普斯特后,大力消减成本,减少库存,为公司节约了

不少现金。巴菲特把这些钱再投资到了债券中。到了1963年,登普斯特已经扭亏

为盈,巴菲特便成功地以23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控股权。

巴菲特后来承认,收购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他及

时刹车,保住了资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06

把握换股时机

当更好的机会出现fl寸卖出

巴菲特认为,虽然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可是,一旦有更好的投资机

会出现时,卖出手中一些内在价值降低的股票,买入另一些投资价值在不断升

高的股票,会使投资者得到更大的收益。,

作为追求利益的绝对投资者,巴菲特有时候卖出某只股票的原因并非是该

股票表现不佳,而是发现了更好或更具有投资前景的机会。

巴菲特说:“有时我们会卖出一些估价得当甚至被低估的证券,因为我们需

要资金用于价值被低估得多的投资,或者我们相信我们更了解的投资。”巴菲特

的这种换股理念也深得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推崇。彼得林奇说:

“90(百分号)的情况下,我卖出股票是因为找到了那些发展前景更好的公司的股票,尤其

是我手中持有的公司原来预计的发展情景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时。”

以巴菲特抛售中石油为例,许多人都不理解:巴菲特为什么在持有中石油股

票仅4年半时间,就要抛售一空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巴菲特在抛空中石油后得

到的大笔现金做了些什么?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正在

破灭。而美国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银行持有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如果这些债

券在证券市场上交易,这些投资银行至少要损失30(百分号)。而这些债券的价值有多少

呢?总体来看总额不会低于2000亿美元。2007年七八月间,这些投资银行股价纷

纷大跌,预期市盈率只有89倍。

巴菲特一直看好这些投资银行,只是因为它们的市盈率偏高而一直没有动

手。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债券风波导致股价大跌,正好给巴菲特在投资银行股价处

于最低位时,创造了一个成功抄底的好机会。

巴菲特非常清楚,投资银行的巨大损失并不足以产生致命威胁。一方面,美

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各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注资、减息等一系列措施,以及美国经

济指标可望走好,都预期这次危机可以慢慢解除;另一方面,由巴菲特出面来收

购投资银行,更能树立一个“救市英雄”的形象。

无论怎么说,此时此刻巴菲特大举收购投资银行股票,可谓一举多得。至

少,在一家股票的高点卖出,同时在另一家股票的低点买人,这绝对是一桩赚钱

的买卖。

【司此,巴菲特总结说:“在你确实认为新的目标股票可以有高出原有股票更

好的成长性的时候,就可以卖掉手中的股票,换取具有更高成长价值的股票。”

牛市泡沫

在股市疯狂时卖出

很多投资者都热衰于牛市,但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巴菲特却讨厌牛市,

他总是较早逃离牛市。在他看来,在牛市时,市场先生处于一种异常亢奋的状

态,股票的内在价值已经严重偏离了其内在价值。

被誉为投资鬼才的伯纳德巴鲁克非常善于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在他无数

的传奇经历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溃前成功逃顶。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疯狂上涨,有一天,巴鲁克在街上擦鞋,给他擦

鞋的家伙跟他聊起股票赚钱的秘诀,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抛空。

就在巴鲁克卖出股票后不久,美国股市就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巴菲特在总结伯纳德巴鲁克成功经验时说:巴鲁克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他

懂得在股市疯狂时退出。巴菲特认为,在股市疯狂时,市场先生处于一种异常亢

奋的状态,股票的内在价值已经严重偏离了其内在价值。大牛之后必是大熊,所

以,巴菲特一再提醒投资者,在股市疯狂时就是卖出股票的好时机。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牛市和熊市,每一次他都是安然度

过,靠的正是他高于大多数投资者的理性在别人疯狂时卖出股票。

巴菲特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炒股高手,走到天堂门口,上帝对

他说:对不起,现在天堂里面分给股票和投资高手的房间已经被站满了人,你先

请回去吧。这个人想想了说:上帝我有一个请求,我能不能到天堂和我的同行们

说一句话,上帝说行呀。于是这个人就来到天堂里面股票投资高手住的院子里面

大喊了一声:地狱发现大牛股,紧接着所有的投机高手纷纷投奔而出,向地狱跑

去,上帝这时候说你高,现在你随便进吧。这个人摇了摇头说:他们去地狱这么久

了还没有回来,说不定地狱真的有大牛股呢,我也去。

以巴菲特经历的第一次牛市为例,20时机60年代,美国股市大幅上涨,交易

量也是大幅度的增高,日交易量比10年前猛涨了六倍。当时的股市陷人了疯狂

的状态,所有人都不顾一切地投身股市。这个时候,巴菲特却非常恐慌,他意识

到,股市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泡沫,如果这样下去,也许会遭受灭顶之灾。于是,

巴菲特宣布解散公司,卖出手中所有的股票,彻底退出股市。

巴菲特的这次决定也让他和他的同伴躲过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那场大股

灾。那次持续两年多的熊市让许多机构和个人破产,巴菲特以他无数次的成功经

历证明了在股市疯狂时卖出股票是明智的选择。

未雨绸缪

当所预料的事件发生时卖出

当预料中的某个事件要发生时,巴菲特会果断抛出手中的股票,绝不会有

丝毫犹豫,因为他深知,特定事件发生与否都将决定投资者的成败得失。

在混沌学理论中,有一个叫“蝴蝶效应”的概念,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

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

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

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

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

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

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巴菲特认为,在股票市场上,同样会发生“蝴蝶效应”。比如发生战争、自然灾

害等不可控因素时,股市一样会受其影响而涨跌。如果投资者能预料到这些因素

会带来的影响,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巴菲特在买进每一只股票

时都会把所有可能影响该股票走势的因素考虑在内,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都要做详细的推测以及发生之后的应对办法。不得不说,巴菲特这种做法是他

能取得今天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的爆发推动股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当年轻

人都在街道上行进时,他们的父母则看到了战争带来的扩张影响,纷纷在证券交

易所排起了长队。共同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

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

华尔街一片歌舞升平,巴菲特却感到坐立不安,尽管那时候他的股票也在飞

涨,但他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投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股市的疯狂上涨让投

机家们发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

绩的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8年,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百分号)而

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百分号)。但当时的巴菲特却预感到靠战争的扩张带来的刺激

不会长久。与是他决定解散公司,买出所有的股票。

这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决定,就是因为这一次决定让巴菲特避免了

后来的股灾,保住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不过,在当时,巴菲特退出股市的消息传出

后,许多投资者对巴菲特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但股市的走势证明了巴菲特的英明。

制定投资标准

当不再符合投资标准时卖出

巴菲特总是不断用他投资时所制定的投资标准来衡量它买入的股票质量。

尽管他所推崇的持有时间是“永远”,但如果他发现手中的某只股票不再符合投

资标准时,他会果断卖出,绝不犹豫。

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不是他能预料到该股票会涨,而是因为该股票符合他

的投资标准。例如,巴菲特在买进《华盛顿邮报》股票时。股价还在持续下跌,一直

到他买人的两年后才反弹到他买人时的均价。但是从长期来看,《华盛顿邮报》却

是巴菲特持有时间最长、投资收益最好的几只股票之一。

巴菲特在买入任何一只股票前,都会制定好相关的投资标准,他一直用自己

的投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质量。尽管他说过他希望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

远”,但如果手中的股票不再符合自己的某个投资标准时,巴菲特就会果断卖出,

绝不犹豫。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如果该企业不再符合他的投资标准,继续持有该

企业股票就意味着风险的不断加大,这是巴菲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那么,巴菲特衡量股票是否卖出的标准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巴菲特衡量一

家企业的股票是长期持有还是卖出的标准主要有三点:首先,看这家企业的基本

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其次,了解这家企业的管理层是否迷失了方向;第三。看这家

企业的护城河是否还足够宽阔。凭此三点,巴菲特就能确定该企业的股票是继续

持有还是需要果断卖出。

以巴菲特卖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为例。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与美国证券交

易委员会的往来件揭示出它已经将持有的迪士尼股份卖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

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一名股东质问巴菲特为什么要卖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从不评论自己的投资是巴菲特一贯坚持的原则,所以他模糊地回答说:“我

们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特征一直有一种看法,但现在这种看法改变了。”

其实,从巴菲特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迪士尼已经偏离了巴菲特的投资标

准。在巴菲特看来,迪士尼已经迷失了它的的主方向,它不再是那个制作像《白雪

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样的永恒经典的迪士尼了。它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

纳在网络繁荣中挥金如土,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像go【0搜索引擎这样的网站

中,并且买进了一些像搜信这样亏损的公司。这显然背离了其经营的主方向,于

是,巴菲特决定卖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懂得适时收手

在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卖出

巴菲特认为,当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就到了卖出股票的好时

机他认为,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当股价远远超出内在价值

时,投资者要克服贪婪情绪,懂得适时卖出,

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时机选择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格雷厄姆总是在买进价

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然后等待它们的价格回归其价值的时候(或两三年后

已然没有回归价值的时候)卖出。在格雷厄姆看来,有些投资系统会得出某项投

资的目标价格,一旦该股票达到目标价格,就是卖出该股票的良好时机。

还是以巴菲特卖出中石油为例,2003年,巴菲特先后投资大约5亿美元资金

购买中石油h股。从2007年7月12日开始,他一共分7次抛售该股票,直到当

年10月19日全部清仓完毕。

毫无疑问,巴菲特买卖什么样的股票总会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效仿,这

次分批卖出全部中石油股票,同样也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令人关注的

是,从巴菲特开始抛出中石油股票直到全部抛完为止,中石油股价在短短3个月

内上涨了35(百分号)。

这下不得了了,有人不无幸灾乐祸地说,原来“股神”并不“神”,否则他怎么

没有在最高价位时抛售中石油股票呢?要知道,如果他在高点卖出,至少还可以

多赚128亿港元。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完全不了解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可以说完全是事后诸

葛亮。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他从来就不去关心股市每天的涨跌行情。只要当他

的投资目标已经实现的时候,他就会果断卖出。由此可以推断,巴菲特每次抛出

中石油股票时,并不过分关心当天股价变动行隋的。

据巴菲特自己说,当年他人股中石油的价格为20美元(这是美国预托证券价

格,每份adf【相当于100股中石油h股),而出售价在160200美元之间,他一共

在投资中石油股票上获利357亿美元(约277亿港元),投资回报率超过7倍!

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巴菲特在投资中石油股票上赚了多少钱,也无论这只股

票将来的价格能上涨或下跌到多少,对于巴菲特来说,这都是一笔大获全胜的投

资股票买人后仅仅4年间,股价就上涨了8倍多,而且完全达到了巴菲特当

初设定的投资目标,这难道还不能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投资吗!

基本面原则

企业竞争优势减弱时卖出

巴菲特认为,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那么,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就

是卖出该公司的股票。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可能是经济下滑带

来的,可能是管理层的失误带来的,也可能是行业性的竞争带来的风险。巴菲

特认为,不管受何影响,一旦公司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其长期竞争优势势必会

大大减弱。

巴菲特认为,卖出股票最主要的依据甚至唯一依据,应当是持股企业的长期

竞争优势下降了,而不是股价下跌或上升了。从长期看,股价取决于公司未来的

获利能力;而从短期看,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大多数投资者都把股价的涨跌当做买卖股票的主要依据,只有巴菲特把持

股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减弱作为卖卅股票的主要依据。他说,伯克希尔公司买卖

股票的投资决策,完全取决于这个时期这只股票的经营业绩,而不是这只股票这

个时候的价格高低。他认为,把目光停留在关注股票的价格而不是公司内在价值

上,这种做法非常愚蠢。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来衡量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增值能力的呢?他说,最好的

办法是看“透明盈利”。他认为,透明盈利的计算公式是;

一=透明盈利

其中:是财务年报中反映的盈利水平;是主要被投资公司的留存收益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这部分收益并没有反映在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盈利水平

中);是上述留存收益如果要加以分配应该交纳多少税金。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如果非常关注每只股票的透明盈利,将会从中得到很大

好处。他的经验表明,一般在买入股票10年左右时,会获得最高的预计透明盈

利。他认为,既然这样,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必要去关注短期内的股价变动,更没有

必要频繁进行股票交易了。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只要自己拥有的这些股票,从长期来看价值增值能力

能够保持甚至超越整个产业的平均水平,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短期内发

生暂时性变化,也不用过分担心,完全可以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