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玲珑盏
总裁霸霸 霸蛮至宠:吃定调皮小萌妻 十方世界 大灾灭 披荆斩棘 另类药师 位面之最强绿巨 阴阳秘录 桃花行 妃,让我嫁你
第16章 玲珑盏
第十六章 七彩玲珑盏
杨传友给我使了个眼色,有谱。
店主仔细的端详着手中的照片,杨传友迫不及待的央求他说给我们听听,老爷子示意我俩不要着急,随后他叹了一口气说:这灯盏可不简单呐,先不说其历史价值,光是这灯盏的构造原理,便大有来头。
这灯盏全名应该是七彩玲珑灯盏。大约在公元三十年至公元120年左右,据《后汉书物志》记载,这种灯盏专用于宫廷,但是却不是摆放在皇宫的,而是用于皇家陵寝的殉葬物,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陵寝中便存放着这种灯盏。而现在我们手上看到的灯盏纹理已经十分的模糊,并不是因为加工手艺不精引起的,这种七彩灯盏以黄金 玛瑙 翡翠 红宝石 黄铜 琉璃 珍珠 七种各异的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当然,这些高超的工艺品现在已经所剩无几,据说这种由其中材料打造的灯盏无需点燃,放在黑暗中,自己便可发光,足可以照亮一间庞大的房间。那种七色绚丽要比夜明珠还要绚烂,就算放眼几千年华夏文明,这种玲珑盏世所罕见,古代的君王们为了让自己能永远享有无上的权利统治自己的过度,一方面派人四处寻找不死妙药,一方面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来修建自己的地下陵寝,就算某一天驾崩了,也要统治幽冥的世界,而玲珑盏则正是光明的象征,安息在九幽的亡灵们会被这种绚丽的灯光所吸引,免受地下的黑暗与恐惧。在漫长的岁月里,大部分修建皇陵的平民们都死在了皇陵中,有幸活下来的最后也成了殉葬的牺牲品,随着皇帝的灵柩被掩埋在了黄土之中。没有人记得。
苏老说这灯盏别看表面已经模糊不清了,但里面蕴含了东汉时期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加工技巧。如果追溯历史,将历史还原,这灯盏完好无损的时候应该是一盏玲珑剔透华光四射的绝世珍品,迄今为止我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灯盏。
那老爷子,这玩意值多少钱啊。富贵在一边紧张的问道。
老爷子抬脸看了看富贵,然后就低下头继续看起了灯盏,要说值不值钱这灯盏可以说价值连城,也可以说一文不值。
我也被老爷子说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竟然这东西是东汉早期的艺术品,应该很名贵很稀缺才是啊。
老爷子说,这玩意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历史价值,如果看自身的价值那么就不行了,已经模糊不堪了,虽然如此,但懂行的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价值。
还有几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对你们三个后生说。
老爷子有话你请讲就是了。
我姓陈,已前曾在山东博物馆呆过几年,退休了以后就自己盘了个小店做起了鉴赏古玩器具的小本生意。所以你们喊我陈伯就行了,还有就是我以前工作的时候曾看到过关于这七彩玲珑盏的记载。这玩意你们老实告诉我从哪里弄来的?
富贵说陈伯您不相信我们呀,这真是别人送给我们的。您还不相信我们吗?
呵呵,不是不相信,不过有点难以置信,后汉书中提起东汉光武帝刘秀第十四子驾崩之后被秘密埋葬在了昆仑仙境,其殉葬物品中就有一对七彩玲珑盏。
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后,重视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那段历史岁月里手工艺技术也在急剧发展,不过又历经汉明帝、汉章帝30多年的统治,东汉的国力空前强盛,四夷臣服。公元121年,摄政长达17年之久的邓太后驾崩,东汉王朝自此结束了她的黄金岁月,朝政急转直下。劳动生产者遭到巨大的打击,东汉自和帝起,皇帝都是年幼即位,而摄政的阎氏、梁氏、何氏等太后皆无邓太后的政治才能与贤淑品德,她们或私欲过重,或优柔寡断,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朝政日益衰败。汉灵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重用宦官,终于在东汉中平元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黄巾之乱。最后巧夺天工的手工铸造手艺也随着滚滚历史的衰落而湮灭成了粉屑。
不过现在考古学家们在昆仑山脉那边依旧没有寻找到光武帝第十四子的墓穴。所以这七彩玲珑盏仍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书中记载过但谁也没见过,今天竟然见到了原物,太让我吃惊了。
能告诉我是谁送给你们这灯盏的吗?陈伯皱着眉头静静的看着我们三个。这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非常重要。如你们所说,这灯盏真是别人送给你们的?
富贵有点不开心了,老同志你怎么还不相信我们呐,我们像是说假话的人吗。实话告诉你把,这是我们在陕西插队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曾经盗过墓的老人,我们走的时候老人家送给我们的纪念物。那老同志可是个风水大师级的人物,走南闯北,辉煌一时。听那老同志说着玩意也是他在昆仑盗墓的时候倒弄出来的,后来受了伤残疾了,就一直将这灯盏留在了身边。
陈伯闻后大吃一惊,世间竟有如此神人,如你所说,你这位老同志肯定是进去过王陵了,不过我从事考古几十年,这还是头一次听说有人有大本事竟然找到了刘靖的王陵的。
你们能带我见见这个这位奇人吗?陈伯有点尴尬的问道。
还没等我开口,富贵就跟拨浪鼓似得摇头,估计你是见不到这老同志哥了。就算是我们也见不到了。
啊?为什么啊。陈伯紧张的询问到。
我说,陈伯真的很不巧,送给我们这灯盏的人已经回到北了,在说了那老同志年岁以高,在昆仑回来之后就身有残疾,当年盗墓也是尘俗往事了。
陈伯十分遗憾的点了点头,在民间懂风水的能人异士太多了,而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盗墓容易,寻墓难啊,在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们一辈子潜心悠久历史,都不定很发现古代殡葬的墓穴。更别说找到之后发掘文物了。哎,多少古玩都已经被破坏了。
陈伯说的一点不假,寻找古墓太有挑战性了,纵观历史五千年华夏文明,经历了多少朝代,又有多少皇帝,他们的墓穴迄今为止发现的少的可怜,不是我国科考技术落后,而是古代人智慧惊人,奇门五行注解认为寻龙点穴非易事。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先看龙脉明堂,再确定穴位。差之毫厘,谬诸千里。黄妙应《博山篇》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风,低宜避水,大宜阔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阴阳相度,妙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