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武陵苗疆
傲临都市 绝色校花的纨绔兵王 双袁合璧 都市洞府桃花仙 灵武破 魔剑 黑神 魍魉妃 末日类红警 阿Q正传
第二十七章 武陵苗疆
归韵不敢置信的抬起头,泪珠挂在细密的睫毛上,睁大眼看着眼前消瘦的男子,忘了哭泣,也忘了说话。
萧洵抬起手轻柔的擦掉归韵眼睑上的泪滴,笑着说:“丫头,你长大了。”
归韵猛地站起紧抱着萧洵的颈项,突起的冲击力把萧洵都撞得往后迈了一步,萧洵楞了一愣,很快也怜惜的伸出手怀抱着归韵。
归韵就这样挂在萧洵身上,将头紧紧地埋入萧洵的脖子里哭的稀里哗啦。
许久,归韵呜呜的声音从萧洵的脖颈处传来,似话非话,萧洵听得不真切,反问:“嗯?”
“你还会躲起来吗?”归韵吸吸鼻子将话说的清晰些了。
听见归韵如是说,萧洵感到有些心疼,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为归韵好,一直以为离开归韵独自闯出一番天地才是最好的,可是他忽略了,对于归韵来说,他就是一切,没有了他,什么都是枉然了。
萧洵闭闭眼,轻轻的说:“不了。”
听见萧洵的承诺,归韵更加紧的抱紧萧洵,感受到归韵的不安,萧洵也微微加重力道抱紧归韵,月光撒在山洞的入口处,天地好像只剩下这一小片。
第二天天亮,归韵已经回到了老虎岩,和十三、小棠一同上路,好似昨晚什么也没发生过。归韵不说什么,十三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在去苗疆的路上,十三有几次看见归韵对着远处的阴暗处笑,那笑就像可以融化冰川,十三猜这一路都有一个人在暗处跟着她们,或者说是跟着归韵。十三隐约知道些什么,可就是不让自己想到那个人,她情愿一直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boubnangddenbxongbmaxsendrut,
lutlasjidjebjanxreusndeud,
bidgheulbidrenxdoulrudndut,
nzhongbbanx(k)doulrutmilubngueul,
ndeudxongbgeudloljidjanbdut,
boubrutjanbshebbosmonglneul……
远远地十三三人就听见从对面山上传来的歌声,听不真切,是苗疆的歌,归韵只听着觉得好听的很却并不知道意思。
这时,小棠高兴的说:“三小姐,你听,苗乡的歌,我们到苗疆了。”
“嗯,过了这座山就是武陵了,那里也是苗疆的地界,到了武陵,我们可以向苗家人买马或狗、牛代步,这样几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到最近的城镇,到时候我们可以再换乘马匹走官道,那时就快了,连夜赶路三五天就可以到南诏了。
“咦,你们听这歌真好听就是不知道唱些什么?”归韵听十三说快到苗疆了,高兴的很,再听那歌觉得更好听了,于是问道。
“这是苗家姑娘唱的《苗乡好》。”小棠高兴地抢着回答道。
归韵奇怪的问道:“小棠你听得懂?那十三你也……”
十三苦笑着看了一眼小棠,转过头对归韵说道:“大姐,我从来没告诉过你,我在去玉瓷山庄以前一直住在苗疆,这歌我熟悉的很,那时候经常听一些大姐姐唱。”
“原来你竟然是苗疆人,你没说还真看不出来。”
“嘻嘻,这有什么,如果我穿上苗乡人的衣饰,你肯定就觉得像了,只是我十一岁就被带到了玉瓷山庄,如今我连苗乡话都说得不好了,我没说过,你们又怎么会知道呢。”
“嗯,那你说说这歌唱的是什么?”
“这歌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谈到自己的家乡,十三还是倍感亲切的,大方的跟归韵分享家乡的民歌,“这首歌叫《苗乡好》,歌词用燕国话说就是:我们苗乡生得好,田地相接似纸叠,山山岭岭多林薄,坝子盆地水绵延,吾用苗文记录话,建设家乡千万年。”
归韵听了大呼:“真好听,这歌用我们燕国的话说也好听,就不知道十三你能不能唱出来,用燕国的话如何唱。”
“大姐,又揶揄我,明知道我歌唱得不好,我的剑舞得好,可是这歌可用剑舞舞不出来,”十三笑说道,话音一转,向着小棠说道:“要不,让小棠给我们唱一个。”
“哎这说的是,小棠你用燕国话唱唱这《苗乡好》吧,也让我听得懂。”
小棠羞红脸,对着十三嗔道:“三小姐,你就是喜欢开我的玩笑,现在连大小姐也这样说,却叫我不知道如何推迟了。”于是就用燕国话不太熟练的将《苗乡好》又唱了一遍,虽然青涩,不过这歌的语调极好,小棠用苗家人的好嗓子唱出来,煞是好听。
“我听说苗家人能歌善舞,如今听了小棠的歌声,又想到十三的剑舞,果真如此,听说苗疆的歌很有讲究,可否给我讲讲。”归韵缠着十三说道。
十三也不推迟,骄傲地说道:“那说到我们苗乡的歌,可就多了讲究,刚刚那《苗乡好》可以算作飞歌,是在山上采药或农作时唱的。还有游方歌也就是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一般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好多种,可以独唱、对唱或合唱。还有一种啦,就是盘歌。”
小棠看十三讲得有些口干,递过去一壶水让十三喝下,自己接过话来继续说道:“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有些地方,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
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在盘歌中,一般是男子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这就是苗乡歌的几种主要的分类了,还有好多形式,一下子我还说不完呢。”
“对了,还有好多舞蹈呢,”小棠想想说了几个最受欢迎的舞蹈,“像芦笙舞、锦鸡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凳舞和古瓢舞都是,其中又以芦笙舞流传最广了,前些日子在京城的时候我都听说那边有个舞坊请了个苗乡人教舞姬芦笙舞呢。”
“真丰富呢,我真想见识一下那盘歌是怎么一回事。”归韵有些向往的说。
十三不忍归韵失望,安慰着说:“你不用气恼啦大姐,说不定我们这次路过武陵苗寨可以遇到盘歌也说不定。”
“真的?”归韵高兴的说道:“我很期待呢。”
晌午过后三人已经翻过一
座山,到达了武陵苗疆的地界,从武陵山顶往下看去,可以看到山脚的苗寨。下山之前,三人先在山顶灌木丛旁边的石块上吃了些干粮,中间归韵借口小解去较远的地方见了萧洵,告诉萧洵她们可能的路程,让萧洵先去南诏,不要担心她。萧洵也觉得恰当,他的脚程很快,他确实需要先去南诏把之前的任务终结,然后就在南诏等归韵。归韵反复叮嘱让萧洵记得一路上都要留下一些细小的标记来告诉她他在哪儿,萧洵都一一答应了。
之后萧洵便先行一步,归韵三人吃完干粮,略作休息之后也往山下赶去,日落之前,三人便到了山脚的苗寨。
苗寨地处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河流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大部分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村寨不大,百来户的样子,河流的上游稀稀落落的还有一些顺着山坡而下的梯田。村寨的坡头还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进入苗寨,可以看到苗寨的房子都是吊脚楼,上百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吊脚楼按山坡的斜度竖桩,然后在桩上建房子,屋顶是双斜面的。这个村寨的吊脚楼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三到五间。
“这些房子真有意思,都是吊在山坡上的,原来他们都这样生活的,这些楼里都是怎么住的呢,怎么这桩下竟然还圈养着猪?”归韵第一次来到苗疆,看见眼前的苗寨觉得新奇的不得了。
十三呵呵笑着说道:“这个啊叫吊脚楼,一般这吊脚楼的顶棚上层都贮藏有粮食或一些杂物,吊脚楼的下面则堆放一些杂物或圈养牲畜。”
“哦,原来是这样。”
三人走着就进入了村寨里面,村寨的路上偶有几个人走过,都有奇怪防备的眼光看着她们三人,而归韵也用同样新奇的眼光打量着他们,只是归韵并不防备他们,因为苗家人纯洁的眼神让归韵觉得没有危险性。
他们的衣服跟中原人穿的大不一样,男子主要是穿着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上披着织有一些正正方方奇形怪状图案的羊毛毡,下身穿着长裤,腰上束着很宽大的腰带,头上还缠着青色的长巾。头发和中原男子一样很长,但是挽着椎髻在头顶,插着木梳或者发针,还有一些男子还带了耳环、手镯、项圈。而偶有在吊脚楼门前刺绣染布的妇女大都穿着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百褶裙长及地面,有的只到腿根处,不过褶皱都特别多。女子也将发髻挽在头顶,带着各种样式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高的竖在头顶上,别具风格。还有一些女子头上带着形状像是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的话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数不胜数。
归韵注意到,苗乡的女子真的特别中意银质的饰品,不管是头上、脖子上,还是手上、衣服上,到处都挂着很多的各种各样的银质饰品,但最多的样式还是太阳、月亮或者牛角的形状,听十三介绍,这些首饰的形状跟苗乡人信奉的神灵有关系。他们信奉山神、水神、太阳神、月亮神以及牛等很多大自然的东西。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纪念崇拜着那些远古的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