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卷_第二十五章 辞官归隐

第二卷_第二十五章 辞官归隐


情有独钟之白蒙蒙 至尊兵王 穿越安之若素 腹黑宝宝:妈咪,跟我回家吧 重生之蔷薇妖姬 转世为狐 绝宠医妃:皇叔,请自重 地球版本更新 兵痞帝皇

第二卷_第二十五章 辞官归隐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朝拜议事。桓温直接带刀走着进去,无人敢言。

每个大臣都说了几句,桓温觉得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一个眼神,皇上就懂了。

“散朝!”

“恭送皇上!”

谢安已经决定了,散朝后就直接奔向皇帝的寝宫。眼前的一切让他悲伤不已,皇上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有宠伎相龙和计好起舞弄乐助兴,以醉生梦死的姿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甚至还邀请了桓温众人在后宫中一同饮酒作乐。

谢安取下腰带、拿出兵符放在门口转身离去。皇帝的心在绞痛,曾经年少意气的皇上大抵也有过一颗赤子之心,想要治理国家的理想如同那团灼热的火药,然而先皇留给他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屡屡不能如他所愿。有一句话说得对,当一个人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选择忘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皇上想要起身留住谢安,但桓温的一个眼神使他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整个夜晚他都心不在焉、郁郁寡欢。

谢安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在建康城的青石路上。他心中有过江山天下,如今有的,却只剩江湖。这江湖,便是属于自己的江山。他忽然笑了,摇摇头,这世上有一些人生活在现实里,为名利,为富贵,厮杀半生。有些人,活在自己的江湖里,枕山听水,采菊山野,悠然微熏时迎面恰逢南山一座,所有的悲苦辛酸,都在那一笑中化解。

他走到王羲之家门口,轻轻敲门,无人应答,打更的人叫喊着。他又走到山顶,眼中余览整个会稽城。他现在是自己精神里的游子,像一只飞在空中的蝴蝶,灵魂跟着仙人一起,御风而行,在这高山流水舟中游,看那万里江山云锦绣。那样的旷达并不只是眼界上,而是整个精神似乎与天地合二为一。

他声嘶力竭地大喊着:我就是那一缕清风、一抹微风、一颗露珠、一粒尘土。我是万物,万物是我!人世间再大的名利纷扰于我而言,都抵不过那轻轻飘过的站满了鸿鹄的船上依稀飘出的腥味来得来得踏实。

就这样安静地存在着,看着朝晖夕岚气象万千,看潮升潮落风流云散!

……

王府。

王羲之若有所思地站在湖边,看着自由自在地鱼儿在湖中潜游。他已经五天没有去上早朝了,无人管他,坐着一个右将军的位置,实际不过是虚名罢了,并无实权。他想到自己的父亲在他少

年时教育他的话:王家是东晋的顶梁柱,如果不稳,王朝随时会轰然倒塌,你是世子,你身上同样背负着和我一样的责任。

他的妻子端着一杯茶走过来递到他手里。“又在想辞官的事?”

王羲之摇摇头说:“唉,不知道子猷能不能把王家治理好。我准备明天就去辞官,等子猷回来再告诉他。”

“没有商量的余地?确定是子猷?”

王羲之斩钉截铁地说:“就是子猷!”

“那子重那边你怎么和他说,毕竟他才是世子。”

“子重我不担心,我害怕叔平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兄弟反目成仇。”王羲之看着王凝之长大,他的性格也非常了解,志在四方的人怎么可能久居人下。但是王徽之又是自己最看好的儿子,不懂得谄媚,不会阿谀奉承,与自己的性格非常相似。

“我相信叔平他不会的,别担心了。对了,子猷和子敬去颍川一个多月了,怎么还不回来?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王徽之转身抱住她,“放心吧,我王家的儿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出事,哈哈……”

“老不正经。”她羞答答地说道。

……

第二日,王羲之很早就起来梳洗打扮,虽然已经年过半百的他,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这打扮起来,更加引人注目。来到宫中,许多朝中达官贵人都和他打招呼。

“王右军,看来是个大忙人,哈哈……”说话的人正是桓温。

王羲之突然想到王凝之已经跟着桓温两年了,两年都没有回家,“大司马,叔平呢?怎么不见他和你一起来上朝。”以前的每次早朝后王凝之都会过来和王羲之嘘寒问暖一阵,今天却不见他,心里有点空空的。人各有志,王羲之从不强求王凝之和他回家,就这样任意放纵,为王家埋了一个定时炸弹!

桓温笑着说:“叔平这几日有事出去了,怎么?还担心我欺负你儿子啊,哈哈……”

“大司马说笑了,只是突然不见叔平,随便问问罢了。”说完,王羲之看到以往聊得来的将军,和桓温说了一声就走开了。

“逸少,今日怎么突然来上朝?以往没重要的事就不见你的身影。”一个老者说道。

王羲之苦笑着说:“哈哈,知我者莫过戴兄啊。确实有事,待会我禀报皇上就知道了,走吧,皇上改来了。”

假声假气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文武百官非常有秩序地站成两排,都齐刷刷地双膝跪下“吾皇万岁万

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王羲之的眼神一直在寻找谢安都没有找到,他就知道一切了。

“现在谢安辞官,官位空置,有谁毛遂自荐?”皇帝先发话说道。

桓温走出一步说:“微臣觉得王右军的三儿子能够担次重任。”

“喔……大司马参军王凝之?”皇帝疑惑地说。

“对!”

朝堂一片哗然,都在议论桓温的野心,却又无可奈何,无人敢反驳。

王羲之站出来说:“小儿恐怕不能胜任,请皇上三思。”

桓温一个眼神瞥向皇帝,皇帝无奈地摇摇头,毫无办法。

皇帝眉头微蹙,“就王凝之吧,那他人在哪里?”

“出去办事了,请皇上拟旨,等他回来我亲自让他向皇上报道。”桓温双手抱拳说道。

皇帝和旁边的太监轻声说:“拟旨吧。”太监就慌手乱脚的忙起来。

王羲之叹了一声气就站回去了。

“众爱卿还有什么事要禀报吗?”

王羲之想起正事还没办,立马又站出来说:“启禀皇上,微臣在想现在天下太平,想过几天清闲的日子,望皇上准奏。”

皇帝的心又一次痛了,他知道自己挽留不下来。“准奏,准奏。”

“谢皇上。”王羲之三拜九叩后,把腰带取下来连同官印一齐放在地上。

“平身吧。散朝,散朝。”皇帝就这样‘逃跑’了。

“恭送皇上。”

高兴的是桓温,伤心的是皇帝,皇帝终于感觉到自己究竟有多懦弱,活得有多悲哀。进入后宫泪水就止不住留下来。皇帝走到祠堂,里面挂着列祖列宗的画像,进去三拜九叩完毕后就一直跪着。

外面的太监进来扶他,“皇上,注意龙体啊。”

他一袖子就把那太监甩开了,太监也很识趣,就跑回后宫找皇后。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太监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地。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皇后在后宫花园中浇着花说道。

“皇上他在祠堂跪一天了,没吃没喝,现在也没有回宫的意思。”太监卑躬屈膝地说着。

皇帝对后宫佳丽三千不怎么感兴趣,他非常喜欢相龙和计宠两人,两人非常懂得阿谀奉承,能讨得皇帝的欢心,在后宫中随处可见相貌堂堂的两个青年在练舞。所以皇帝和皇后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但皇后还是很关心他的。

“你先去看着皇上,不能让他做什么傻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