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推动问责制度落地生根_五、以痕迹管理保障问责的精确性
偷心痞子妃 剩女回忆录:情陷异国恋 宠婚虐爱 富贵芳华 少帅的秘密情人:小东西,别逃 绑定 虚掩的房门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末世之变种崛起 灵魂喷涂
第十一章 推动问责制度落地生根_五、以痕迹管理保障问责的精确性
五、以痕迹管理保障问责的精确性
问责的事项中,最主要的是“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但是,“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问责制的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是规范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决策行为的制度。该决策制度要求,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民主、依纪依法、集体决策的原则。然而,“三重一大”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领导“一言堂”、“一支笔”的现象频频出现;部分“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太过狭隘,仅局限于决策环节,集体决策的要求没能贯穿“三重一大”事项的始终;还有一些本该个人决定不需要集体决策的事情却上会讨论,挤占了决策层的时间精力,导致决策效率降低,而且还为推卸决策责任制造了借口。而实行痕迹管理则可以为问责制的落实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保障问责的精确性。痕迹管理是指用痕迹体现所有的管理过程,使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留有痕迹,以便后期查证的一种管理方法。痕迹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借助查证保存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电子档案等资料,最大限度地复原已经发生了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痕迹管理反映了管理控制由事后向事中、由结果向过程前移的趋势,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将痕迹管理应用于“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将集体决策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留痕,便于以后查证,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也有助于责任划分。可以说,痕迹管理对于贯彻落实问责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痕迹管理促进“三重一大”制度创新,推动问责制落实,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规范动议。提出需要集体讨论的议题,是“三重一大”决策过程的开端,它决定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如果将不必集体讨论的议题上会,就浪费了决策的资源。如果必须集体讨论的议题没有上会,又违背了“三重一大”制度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该上会的不上会不行,不该上会的乱上会也不行。必须借助痕迹管理的契机规范“三重一大”决策中的议题动议环节。在“三重一大”问题的判断和选择上,要建立并执行明确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能上会,达到标准的必须上会。任何领导提议将某一议题上会或不上会,都要有充分的理由。不允许任何人将某一议题强制上会或强制不上会。
第二,全程留痕。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时,事项的酝酿讨论、最终决策等环节全过程文字记录或音像记录,保证过程都留有痕迹。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出席列席以及缺席人员,还有个人发言的要点和最终表态。在决策环节,实行主要领导末位表态,会议结束后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见签字确认。在文字、录音
和录像三种记录方式中,录像最客观、最具说服力,因为它能将决策参与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表情都较为完整地记录下来。全程留痕让每一个人的意思表达都记录在册,也促使每一位决策者都能做到谨慎发言、认真表态,不再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
第三,公开痕迹。“三重一大”决策痕迹还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监督。“三重一大”议题的选定、个人表态、最终决策的形成等信息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查阅和监督。监督者发现决策中存在问题时,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实施痕迹管理,也有利于落实中央关于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要求,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也会大大提升。
第四,依痕追责。“三重一大”决策的痕迹管理,保证了过程的可追溯、可还原、可追责。痕迹管理让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可重现、可复原,突出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也为决策问责提供了倒查的依据,让上级党委、纪委考核和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终身制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当“三重一大”决策出现冒进失误、带病提拔等问题时,就可以查阅记录在册的文字、音像资料,找出该决策参与者的名单,包括支持者、反对者和中立者,以此作为问责的事实依据。根据每个决策参与者的不同角色和当时对决策所持的不同态度,确定相应的责任。此举也必将推动决策失误终身追责制的全面落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