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5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5


恶魔之吻1 重生之复仇太子妃 迂乐梦 龙弑血录 一代妖仙 仙本小人 腹黑邪君:宠妃要逆天 逃婚王妃,我们跑吧 绑匪总裁,请勿动心 长征的故事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礼教毁却良缘5

第九节

最终分手的时候,陆游对妻子再三嘱咐:“婉妹,我就要上京求职,你一定要等着我回来夫妻重聚。”

“我会等你,只是婆婆那里……”唐婉答应了丈夫的请求,但还是有些疑虑。

看着妻子茫然的表情,陆游只觉得心痛无比,身为丈夫却无力庇护自己的爱妻。可是,从小被儒家教育给浸透了的陆游,又如何敢违背尊长之意,只能安慰伤心的妻子、同时也是安慰自己:“只要我能得到官职,母亲就不会再错怪你,父亲和我都会劝说母亲回心转意的。”

“也许能吧……”

看着陆游一步一回头的离去,景儿宽慰着自家小姐:“小姐,姑父有那么好的才华,一定能得到官职的,那时候,你们就可以团聚了。”

“景儿,只怕,我们不会有在一起的可能了。”唐婉苦笑了一下,怅然道:“这次,根本就是婆婆和那个妙因合起伙来,演的一出好戏而已。你觉得,婆婆花了这么大的心思把我赶了出来,还有可能让我回去吗?!”

“那你干嘛不告诉姑爷?他只怕还不知道吧。”景儿着急的问道。

“说了有什么用?务观不可能真的违拗母亲的意思,就算他知道了真相,也改变不了将发生的事情。我本希望他能站在我的一边,哪怕只坚持一下也好。”

唐婉带着一丝令人心碎的苦笑,低声道:“我现在真的很羡慕易安居士,她至少是嫁了个好丈夫。当初,赵明诚的父亲因亲家获罪,曾想休掉儿媳,可被儿子断然回绝。赵明诚对自己的父亲明说:他不想做无义之人,决不会休弃妻子;以后他还会孝敬父母,但决不会听从乱命,好个有情有义的男儿!正因为如此,赵明诚虽然走了,易安居士却还在思念他。如果务观能有这份心意,哪怕为他死了,我也不会后悔。可务观是个孝子,无法违背母亲,从他的母亲开始厌弃我,就已经注定了我和他之间,一定会是个悲剧。”

“小姐……”

大金如今唯一的军神——昌平王兀术,根本就不赞成在金军战败的情况下与宋和议,也不同意将河南、陕西还给宋朝。

兀术认为,这是已经贪图玩乐的女真贵族放弃了“以武立国”的传统;与宋和谈,不过是不愿意再打仗的金人放弃南方、以图享乐的误国之举,会导致大金和故辽、故宋一样,从此衰落。

更主要的是,兀术担心:大金立国时间过短,没有故辽的深厚基础,还有一个仇深似海的南宋在面前虎视眈眈,一旦放弃了进取的精神,灭国之日就近在眼前!

但当时以达懒为首的主和派专权,兀术反对无效,被迫率大军离开被割让的土地,渡河返回大名府,不久之后还被夺走了兵权。

愤怒至极的兀术发誓报复,而且将来一定要出兵重新收复失地、彻底灭亡大宋。完颜氏的部民现在都控制在兀术的手上,达懒他们也无法剥夺。兀术失去兵权,便以探亲为由回到女真故地,操练部民,等待时机。

只是,深谋远虑的兀术此时还不怎么了解现在大宋皇帝赵构的为人,过高的估计了南宋朝廷恢复中原的愿望。

金主合剌支持兀术的想法,在他依制迎娶皇后裴满氏之时,故意放松上京的防卫,兀术联合隈可、阿鲁等灭宋派断然发动兵变,灭掉了主张同南宋议和的挞懒一派,掌握了金朝的全部兵权。

重掌大权的兀术被金主合剌晋封越国王,任主掌全国兵权的都元帅,仍领行台尚书,授予其指挥军政的全权。隈可晋封梁宋国王,领三省事。

金绍兴四年,就在赵构君臣还在庆贺和议成功的时候,金朝在越国王兀术的领导下,一直在做着兴师问罪、彻底灭亡大宋的准备。他们认为现在大宋已经没有可以与金人抗横的将领,军队战斗力全无,主政的赵构和秦桧根本不敢和金人大军对阵,灭亡大宋、消除后患正是时机。

为了集中国力,金军首先是彻底平定了辽人的叛乱,使后方得以稳定。

随后,金军再次调集重兵,全力镇压了原大宋地区和幽云十六州的抗金义军。信王赵榛和大宋宗室们领导的反抗,还有那些广泛分布于北方的抗金义军,都先后被金人镇压。

然后,金主合剌接受兀术等人的建议,开始重用投降的汉人将领,并建立起了以已经归顺的燕云十六州汉人为主的汉军。

在灭亡辽朝之后,金就已经开始征召各族青壮年入伍当兵,现在,更是大量召集各族的青壮参军。这些人带来了原先金人所不熟悉的攻城战术,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器械制造办法,使得金人在这些方面的弱势得到了加强。近海的汉人等各民族的加入,使得原先基本不懂使船、完全没有水战能力的金人,有了和宋军在水面上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兀术的建议下,大金仿原辽制度,在汉人占优势的地区实行汉法,任用了一大批汉族士大夫,改革旧制,加强中央集权;并在此地区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实行军民屯田。

绍兴四年六月,金主合剌在靠近大宋边境的地方设立了行营,以利于全面指挥对宋作战。

由于金朝此时已经基本稳定了原辽国的统治区域,故除女真人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强大骑兵外,还调集了其他各族共计20余万精兵参战,再加上骑兵15万多,总兵力接近40万,号称80万大军准备南下灭宋。

第十节

这个时候的大宋朝廷还没反应过来,这次金人是在玩真的,是下了决心要彻底解决大宋,还以为金人又只是掠夺一二。

为了不激怒金人,秦桧居然向天子建议,弃淮守江、放弃所有长江以北的土地,天子赵构还同意了。

七月,金军虽然还没有完全做好南征的准备,但却发现南宋正在收缩防线,自动让出了从淮河到长江之间的缓冲地带。

金主果断决定:乘南宋正在调整长江下游防御、军队部署尚未完全到位的时机,以兀术为南征统帅,从江淮地区向南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以撕里忽为首的西路军,步兵10万、骑兵5万共计15万左右,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南宋守军,搭起浮桥,大军自湖北黄州附近渡江,横扫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几乎没遇到任何阻碍。

越国王兀术亲自率领东路军进占安徽和州,后从马家渡渡江,直逼建康。

金东路军的精锐骑兵由长江两岸向前推进,往来冲击。宋军望风披靡,一触即溃,在金兵的猛烈攻击下纷纷逃跑。金兵追杀100余里,俘获了大批战舰、士兵和物资。并于八月九日轻松攻克建康。

撤守长江的恶果现在体现出来了:金兵大军直逼长江边,分兵两路准备夹击江南。由于长江下游的防守尚未完全调整到位,长江防线就如同不设防一般,金兵轻易渡江。开战不过才一个月,金兵的两路大军已经在江南纵横驰骋了。

在金兵大军全面压上的态势下,临安城内的宋朝君臣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片混乱。

秦桧等人建议高宗赵构放弃临安出逃,但被部分坚决要求保家卫国的大臣谏阻。

欲战、欲逃两派在朝堂上吵做一团,隆佑孟太后拒绝移宫出逃,亲自上殿面君,哭着表示愿意和臣民一起死在临安。

部分理智一些的大臣眼看金兵步步逼近,临安却仍然没能做好防卫的准备,朝廷到现在是战是逃都无法决定,索性请求皇室出走海上,自已留下组织军民拼死守城,孟太后仍然不许,执意要留在临安。

最后,急欲逃命的高宗赵构只好下旨,封自己的养子赵昚为皇太子,以监国的身份留守临安,并下旨一切军国之事全由太子处置。皇帝赵构本人则带上隆佑孟太后和一部分妃嫔、大臣,乘船逃往温州沿海地区。

太子随后下令,恢复了在临安居住的韩世忠和张俊的军职,让他们到外面以朝廷的名义收拢军队,保卫国家,而且也按他们的建议,起用了一批被撤职的将领。

为了尽快拿下大宋如今的国都,彻底摧毁宋朝军民的抵抗,八月二十日,越国王兀术兵分3路,分别自建康、江阴出师,会攻大宋都城临安。

左路军由大金南征左副元帅宗维率步、骑兵共6万,号称10万人,自建康出发,经溧阳、广德进攻独松关。

大将娄室、阿鲁补率右路军号称10万,经江阴、许浦,向澉浦进发;

兀术与军师哈迷蚩率中路步、骑军向镇江进发,并节制诸军,按计划将于11月底一同会师临安。

镇江,是长江防线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当初韩世忠将军战胜兀术的地方。为了保卫国土、保住城中军民,知州王躞、通判陈奕等在兀术率军围城时率大家竭力固守。

周围各府得到急报,知道镇江危急,各遣守将率兵救援。援军在中途遭金兵阻击,各部与其力战,由于双方兵力和战斗力都相去甚远,金兵以骑兵肆意砍杀,援军大败。

溃军争相逃命,不少人泅水过河救生,金兵弓弩手对准河面放箭,致使许多士卒受伤后溺死水中,河面上浮尸数十里,血红一片。最后,各部援军都仅有数百人脱险,其他全部战死。

此战断绝了所有增援的希望,镇江最终成为一座孤城。

谁都知道,镇江一旦失守,临安就失去了外围屏障,将直面金人铁骑的威胁!

可是,由于朝廷实行的投降政策,根本不重视战备,镇江的城墙早已残破不堪,虽然守城的士兵进行了抢修,也不过是勉强看的过去;城里的存粮本来就不是很多,金兵围城前又有了不少难民逃进城来,已快吃光了。

镇江城的防守已经陷入绝望,破城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军民依然要坚守到底,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拖延金军前进的步伐,为京师临安争取到加强守卫的时间,哪怕能多出一天也好!

正在金兵得意洋洋的横扫江南、连战皆胜,自以为再无对手,宋朝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抵抗的时候,一条震惊天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已经消声匿迹近十年的虞允文虞大人,日前突然在临安现身!

虞允文临危受命,接受了大宋朝廷授予的军政大权,传号令于天下:号召大宋臣民组织义军,反抗金人的侵略。

这个消息如石破天惊一般,使得大宋臣民振奋、金人惊惧不安,所有人都在关心这条消息是不是真的?

直到金兵的前锋在无锡附近与打着“虞”字大旗的宋军相遇,劣势宋军拚命作战,气势与之前大不同的宋军居然击退了占优势的金军。

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虞允文重现消息的金人,这才最终确认:虞允文的确再度现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