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强嫡 恶魔宝宝:冥王爹爹要疼娘 相爷良不良 巫战星河 超级史莱姆 霸天 盗墓鬼话 菊花满天下 男神,过气不候 御狐铭
第160章
第160章
郑鹏听到李隆基选节目的用途后,心中有数,安禄可汗来长安,来了就得走,以大唐对突骑施的看重,离别时肯定要送行,虽说不知是谁送,但这歌绝对应景。
就是抛去应景,这曲词绝对是一绝,因为它是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也就是胜券在握,郑鹏这才变得“狂妄”,让候思良先挑人,坐看他不要脸把好的全挑走也没动作,《送别》这首歌旋律太美了,又容易朗朗上口,小孩子记忆好,半天就能唱出来。
提前三天时间,其实主要是给那三名精通羌笛的女乐官多一点时间练习。
候思亮一直防着平康坊,因为郑鹏跟平康坊的关系很好,好到那些花魁主动放话,不要钱,赔上酒菜陪郑鹏一渡春宵也愿意,跟周会首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可千算万算,没想到郑鹏真正的人选,是在花芽堂。
郑鹏在后世,听过多过《送别》的版本,听来听去还是儿童版的最好,那纯净中带着稚气的童声,把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才候思良说自己投了五百贯,以他的家境和收入,嘿嘿,只怕要还很久很久了。
李隆基感叹地说:“难得,前面重拍,后面清唱在词方面又有一变,不错,不错。”
不虚此行啊,李隆基心里暗暗感叹道。
这次突然驾临左教坊,其实就是想看看郑鹏,到底是什么人,心里也暗暗有些期待,想郑鹏会写出一首好诗,这样自己又可改编一首不错的歌。
没料到,郑鹏超出了自己期待。
“谢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郑鹏学着候思良谦虚。
李隆基好奇地问道:“郑爱卿,这曲从何而来?”
“回皇上的话,这是微臣涂鸦之作,今日是第一次示人,有不足之处,还请皇上多加指点。”郑鹏恭敬地说。
果然是原创新曲,李隆基心中更是好奇,开口问道:“听钱公公说,郑爱卿刚进教坊不久,接受任务的时间也不长,这么短的时候内,就创作一首这么好的曲?”
诗作得好,字写得妙,这已经不知比同辈人好多少了,没想到在音律方面也这么有天赋,李隆基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在比赛前,郑鹏对音乐就是力量的见解,就让李隆基对他刮目相看。
郑鹏谦虚地说:“当日辞别朋友赴京,就隐隐有些想法,只是一时没有成形,接受任务后想着合适,就加紧修改、完善,幸好在比赛前赶出来。”
这样说,比赛前一直不出现,躲在家里想着发财大计的事,可以完美掩了过去,狂妄二字也就无从提起。
要是郑鹏说自己短时间就想出来,李隆基还真不相信,郑鹏主动“放弃”才思敏捷,说是自己长时间酝酿的结果,反而信了。
合理之余,也看到郑鹏谦虚的一面。
“老奴可以证明”钱公公乐呵呵地说:“郑乐正接受任务后,一直在家中努力,有时几天也不踏出宅门一步,能在这么短时间拿出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后生可畏。”
内部比赛的效果超出预期,两个节目都得到皇上的夸奖,作为左教坊的最高负责人,钱公公戚有荣焉。
王文举也笑着说:“是啊,对郑乐正的才气,某也是打心底佩服。”
“小的早说郑乐正不同寻常,还是钱公公眼光独到,给我们左教坊请来一块宝。”
“曲词可谓一绝,真了不得,这首曲,肯定能成就经典。”
皇上都表态了,在场纷纷表态,都是对郑鹏赞誉有加,人群中也有不高兴的,那是一些下错注的人,脸色开始变差,特别是押了自己重注的候思良,脸色苍白如纸。
要是输了,不仅输了面子,钱财也遭受极大的损失,郑鹏是在自己挑完人后才找人,还是挑了花芽堂的小孩子,这说明什么,相当于两人打架,对手让了一手一脚自己还打不赢。
丢人丢大发了。
就当候思亮快要绝望时,李隆基突然开口:“两个节目各有特色,朕作为评判,一时也很难作出选择,这样吧,两位卿家各自说说自己节目有什么好,好在哪里,你们两人作完陈述,朕再作最后决定。”
还有机会?
本来绝望的候思亮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一根救命稻草.....
好吧,很紧张,后台都不敢看。。。。
第146章.146 赏金万两(第三更)
郑鹏心里有些郁闷,这皇帝的心思,还真是随心所欲,自己和候思良都势成水火了,他还嫌事不大,让自己和候思良自夸。
夸自己的好,那就变相贬别人的不足。
郑鹏还在腹诽,候思良早就按捺不住,马上行礼道:“皇上,微臣有话想说。”
“准奏,起来说话。”李隆基轻抚着下巴的美须,欣然应道。
这里不是朝堂,是散心消遣的地方,李隆基变得随和很多。
候思良谢过恩,然后一脸认真地说:“安禄可汗对大唐来说很重要,安西都护府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安禄可汗和其麾下二十万控弦之士,其重要不言而喻。”
“重要的客人,为了表示隆重,自然认真对待,某不是说郑乐正的歌不好,事实上某对郑乐正的才华非常敬佩,只是一首《送别》显得诚意不足,要是客人觉得只有那么一点仪仗,还是什么也不会的孩子欢迎,感到被冷落就不好了,重要的客人需要隆重对待,《秦王破阵乐》是最合适的,不仅人员众多、规模宏大,让客人感到受到热烈欢迎之余,还能展示我大唐的繁华盛世,让安禄可汗感受到两者的差距,不敢生不轨之心。”
李隆基闻言点点头,把目光投向郑鹏:“郑爱卿,你有何见解?”
郑鹏行了一礼,然后一脸正色地说:“微臣对候都知的话,有些认可,有些持不同意见。”
“哦,那爱卿说说,有哪些认可,又哪些持不同意见。”李隆基饶有兴趣地问道。
皇帝金口一开,一切就尘埃落地,要是平日,李隆基也就是一句话,哪有这么多事,不知为什么,现在他对郑鹏越来越有兴趣,特意多设些障碍,看看郑鹏到底有多少潜力。
年满三十的李隆基,正处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在姚崇等贤臣的扶助下,驾驭着大唐这艘巨舰不断乘风破浪、勇往向前,每日除了政事,李隆基还花不少时间在音乐上,把教坊一分为三,还设立梨园和宜春院。
这些是李隆基的爱好,然而有些大臣不高兴了,不停上奏折,不是举前朝因玩乐丧国的事例,就是劝李隆基不要自降身份和戏子女伎混在一起。
在大唐,乐籍是贱籍,堂堂一国之君,和那些贱籍在一起,这让大臣很难接受,李隆基嘴里应付着,可内心却不认为玩音乐是“下流”的事,觉得音乐能带给自己充实和满足。
人人都鄙视的音乐,郑鹏说“音乐有力量”,李隆基好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一样,再加上前面对郑鹏的好感,对郑鹏也看重起来。
郑鹏大声地说:“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武到后面,总有一方先倒下,文不同,有句话叫各花入各眼,有时谁也不能说服谁,音乐也是一样,某对候都知新编的歌舞表示敬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