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部分 电影剧本_第三章

第三部分 电影剧本_第三章


打工恩怨录 最强临时工 总裁老爸你丢了妈咪 穿越之混世魔女倒霉王 蟠龙出海 仙王诀 浮生闲记 良田喜事 比蒙传奇 一个诡秘作家的自我修养

第三部分 电影剧本_第三章

1、告别西柏坡

字幕:1949年3月23日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

车队在高低不平的土路卷起滚滚烟尘,向北平开进。

东天那轮初升的红日宛如高悬的大红灯笼为其照路。

李银桥给毛泽东点燃烟:“……没想到,咱们撤离延安才两年,就进北平了。”

毛泽东:“蒋介石也没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

阎长林:“是啊,蒋介石有美国支持,兵也多,武器也好,反而让我们打败了,为什么?”

李银桥:“是主席指挥得好!”

毛泽东摆摆手:“蒋介石发动内战,压迫和剥削人民,不得人心。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你们记住,人心向背,政权存亡啊。”

车队隆隆向前。

2、长长的车队向北平城靠近

毛泽东问身边的战士:“你们到过北平吗?”

“没有。”

毛泽东:“三十一年前,我是湖南的穷学生,来到北平。在北大图书馆找了份工作,遇到李大钊同志,他是个好人,他是我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我现在还不知在哪里……”

车队行驶在晚霞流金的燕赵大地。

3、浙江溪口妙高台

字幕:1949年3月29日浙江溪口

张治中(59岁)来看望蒋介石。

蒋介石摔着报纸,大动肝火:“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报上已登出来了。逼我下野可以,逼我亡命国外是不行的。我已下野,就是一个公民,公民有居住的自由,想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何况这里是我的家乡!”

张治中忙掏出和谈腹案呈上:“钧座,李代总统派我做和谈代表,跟共产党谈判前,我特地来征求您对和谈腹案的意见。”

蒋介石:“我看不清楚,你说吧。”

张治中:“腹案的核心是希望能够划江而治,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

蒋介石点头:“好,好!我没有什么意见。”

4、蒋介石送张治中下山

蒋介石:“文白呀,你此行担负的任务艰巨,要特别小心。至于我,你不用顾虑,我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张治中有话想讲:“钧座……”

蒋介石:“文白还是想劝我出国?”

张治中:“钧座出国比留居国内,对和平事业更有益。”

蒋介石稍有和缓地:“希望我出国,要好好地来,他们太不了解我的个性了,竟想用中外报纸对我施加压力,这是不可以的,我自动住在国内国外都可以,绝对不能出于逼迫。”

张治中:“钧座明鉴,等我的消息吧。”

字幕:国民党中央常委、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 字文白

张治中上车,走了。

蒋介石对身边的毛人凤:“孙夫人,有什么动静?”

毛人凤:“她只是忙于福利基金会。”

蒋介石:“对她,要严加控制。”

毛人凤:“明白。”

蒋介石:“李济深的秘书去北平了吗?”

毛人凤:“没有。”

蒋介石:“为什么还不行动?”

毛人凤:“他开口就要五万美金。”

蒋介石:“惜财是成不了事的。”

5、南京•明故宫机场

字幕:1949年4月1日南京

李宗仁等官员欢送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等组成的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上飞机。

6、北平•六国饭店两党谈判地点

双方刚坐定。

周恩来板起面孔严肃质问:“张将军,你为何离南京前,还要去溪口,会见首要战犯蒋介石?”

张治中蓦然一惊,感到意外,欲解释。

周恩来:“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加强蒋介石的地位,混淆视听,破坏和谈。”

张治中想制止:“周先生,你……”

周恩来:“你不用解释,说明蒋介石下野是假的,他还在幕后操纵!”

张治中:“没想到恩来先生,当头一棒呀!”

周恩来:“我们是跟南京政府的代表谈判,不是跟蒋介石的代表谈判!”

张治中变得沉着:“去溪口,既不是蒋介石叫我去的,也不是李宗仁派我去的,是我自己要去的。”

周恩来余怒未消:“那你的诚意何在?”

张治中:“蒋介石虽然下野,还有实力。虽然我们接受了毛泽东的八条作为和谈基础,但蒋介石究竟同意到何种程度,我去摸个底,对会谈没有坏处。”

周恩来:“蒋介石已不是总统,为何要听他的意见?”

张治中:“他虽不当总统,还是国民党总裁,我们代表团,除章行老外,都是国民党员,去看一下何妨?再说,蒋介石一再向我表示,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我们谈判的第一条涉及到他,听听他的想法,也理所应当嘛。”

周恩来:“蒋介石是发动内战的首犯,我们不能接受由蒋介石导演的假和谈。”

张治中把手一摊,站了起来:“恩来先生一再迁怒,我们到底谈,还是不谈?”

7、颐和园昆明湖畔

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接见张治中。

毛泽东紧握张治中的双手:“文白先生,听说恩来给你个下马威。”

张治中:“我们是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毛泽东:“我去重庆谈判,住在你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谢谢你啊!”

张治中:“我只不过是略尽地主之谊而已。”

毛泽东诚恳地:“在这里住旅馆方便吗?有什么需要和意见,请随时告诉恩来同志。”

张治中看了一眼周恩来:“生活安排得很好。”

毛泽东:“谈得怎样?”

张治中:“分歧是难免的,慢慢谈吧。”

毛泽东:“是的,国共两党从第一次合作到现在,分分合合,经过无数次商谈,就看双方的诚意。”

张治中:“两党斗争了20多年,谁是谁非一时难以算清,战争罪犯和战争责任问题是否暂时搁置,静待历史公断?”

毛泽东:“重庆谈判你是亲身参加的,是谁撕毁了这些协议,发动了战争,你比别人都清楚。完全回避这些,全国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张治中:“战犯和首恶元凶的字眼儿,让所有人都接受,很难。”

周恩来:“文白先生,不同意直呼蒋介石的名字。”

毛泽东:“措辞可以灵活些。不管是谁,只要他幡然觉悟,确有事实表现,都可以给予宽大的待遇。”

张治中:“现在双方隔江对峙,希望流血惨剧到此为止,国共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毛泽东:“至于何时渡江,双方代表团可以协商。”

张治中:“你稍等一下,我给你带来两条烟。”他转身向车子走去。

毛泽东趁机向周恩来说:“给张将军在北平找一套好房子。”

周恩来:“主席的意思是……?”

毛泽东:“他在北平要有个家。”

周恩来:“主席想留下他来?”

毛泽东:“不管谈判结果如何,整个代表团都要争取留下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周恩来会意地点头。

8、苏联•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

一位苏军高级将领在讲解中国内战的态势:“中共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地区。现在,他们正准备渡江,进军江南。江南有美、英诸国的利益,因此,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出兵干涉。”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波茨坦协定是承认美国在华利益的。美国如果出兵,将会危及东亚和平,更会危及中共现在控制的地区,当然也会波及我们的安全。”

斯大林抽着烟斗,喷吐烟雾,看着地图,低下头去,踱步沉思后:“我们不能代替中共决策,但可以把我们的看法告诉他们,就目前形势而言,和平谈判,划江而治,是明智的选择。”

9、北平香山中央保卫处门前

李克农驾着吉普车,旁边坐着阎长林飞奔双清别墅而来。

阎长林:“李部长,炸弹就在厕所里。”

车轮如飞。

10、双清别墅附近

李克农急急钻到一个厕所,看到墙角处放着一颗定时炸弹,立即命令:“主席就要回来,会见李济深。快!住地周围,全面搜查,先不要让主席靠近。”

警卫团战士分头行动,进屋搜查。

一个工兵在摘除定时炸弹。

李克农叮嘱阎长林:“不要告诉主席,把主席引到山上,加强警卫,没有我的命令不能回来。”

11、香山碧云寺门前

毛泽东和李济深沿着小路走来,边走边说,稍远处跟着阎长林、李银桥。

李济深:“和谈是老蒋的缓兵之计。”

毛泽东:“谈不拢,我们要不要过江?”

李济深:“不过江,那不就成了南北朝了吗?”

毛泽东:“国际上有朋友劝我们划江而治。”

李济深:“像南北朝鲜?”

毛泽东点头。

李济深:“中国只有一个,绝不能分裂呀!”他做了一个向前推进的手势。

毛泽东:“不愧是北伐的总参谋长呀!”

寺庙里传来钟声。

两人进殿,额上长着颗美人痣的老尼姑笑容可掬地迎了出来。

老尼

姑注意到毛泽东唇下的黑痣,拿出签筒,晃了晃,送到毛泽东面前。

老尼姑:“施主贵相,请——。”

毛泽东笑着摇了摇头。

李济深:“哎,不妨一试呀。”遂虔诚地双手合十,拜了一下,然后抽了一签,看罢暗自摇头,要放回去。

毛泽东急忙阻止:“哎——任公,奇文共赏嘛。”

李济深苦笑:“唉,不看为好……下签。”

毛泽东固执地伸出手:“下签我更要看。”

李济深把签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着签语,不觉念出声来:“‘各自营寨各自安,何苦过江抢地盘。曹兵赤壁八十万,片甲不留只身还。’唔?”

毛泽东凝眉思忖的脸。

李济深要扔回去。

毛泽东投了一枚银元,揣起了卦签。

老尼姑感谢地敲起木鱼,一声接着一声。

11、双清别墅内

警卫战士检查得十分细致。

李克农严肃地:“一个死角也不放过。”

警卫连长报告:“院里都查过了。没有!”

李银桥:“李部长,五大书记都到了,要换地点吗?”

李克农再追问一遍:“都查过了?”

警卫连长:“反复查了三遍。”

12、双清别墅会议室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讨论渡江问题。室内烟雾弥漫,墙上挂着军事战略地图,长江两岸军事对峙态势一目了然。

朱德:“……我们过江的装备,只有木船。要突破敌人的炮台、飞机、军舰组成的立体防线,相当困难。”

周恩来:“一支木船只能载几十人,往返一次却要很长时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最短时间运过尽可能多的部队,并迅速展开。”

毛泽东:“……渡江的困难,大家谈得再充分一些,少奇同志。”

刘少奇:“渡江以后是无后方作战。战线拉长了,又隔着长江天堑,后勤运输不容易解决。不要说打仗用的军火,光是上百万人一天吃的粮食,就是大问题呀。”

任弼时:“过江后,对管理上海这样人口众多的国际大都市,我们没有经验。”

刘少奇:“上海、江浙有美国的很多利益,美国会袖手旁观吗?”

任弼时:“青岛就有美国军队啊。”

作战部长李涛在一旁记录。

毛泽东一直抽烟在听,不时地记录,那个卦签就压在笔记本上。

13、香山双清别墅附近

李克农依然指挥部队在搜索炸弹。

工兵前来报告:“第一枚炸弹已排除。”

李克农:“继续搜查,特别是主席经常散步的地方,反复检查。”

他身后有一片松树林,树上有个鸟窝。

1、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还在敲打木鱼,声声紧凑。

2、香山双清别墅会议室

朱德:“……长江上有美英的军舰,渡江时有可能阻挠我们。”

任弼时:“蒋介石期望,过江之战,引发美苏之间的战争。”

毛泽东用半截烟头衔接到新的一只烟卷,烟缸里装满烟蒂。

3、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冷静沉着地敲打木鱼,声声震耳,钟表的咔咔走动声越来越大,静谧中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恐怖。

4、松林间鸟窝那颗定时炸弹的指针在走动

5、香山双清别墅会议室

刘少奇:“……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分同志,觉得我们拥有了比过去不知大多少倍的地盘,滋长了满足现状、和平享乐、怕苦怕死的倾向。”

毛泽东:“通报一个情况,斯大林来了密电,大意是劝我们不要过江,说过江就会引起美国出兵,说起来也是好意啊。同志们怎么看?”

室内的空气一下变得凝重了。

沉默了片刻。

刘少奇:“关键是我们过江,会不会引起美国出兵?”

朱德肯定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毛泽东:“那万一美国出兵,而且是较大规模地出兵?”

无言,室内复归沉默。

毛泽东:“五月到十月是长江汛期,不利于渡江。蒋介石只剩一百多万军队,再过半年,就会变成三百万。我们要抢在前面。只要我们保护外国侨民,不乱来,美国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但是,我们不要把宝押在侥幸上,要准备美国出兵,出十个师,十五个师,我们也要独立解决它。这样考虑问题才主动,事情出来之后才不致张皇失措。”

说着毛泽东把烟一拧,站了起来,用手里的卦签在地图上指点着。

毛泽东:“过江还是不过江?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问题。渡江是有很多困难,甚至有渡过去了站不住脚,再退回来的危险。但是,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推翻反动统治的千载良机。稍纵即逝啊!三年前,蒋介石大举进攻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是敢不敢斗争;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敢不敢胜利?”

毛泽东猛然一用力,将那个卦签折断。

6、双清别墅附近松林间

李克农:“快!鸟窝里!”

一个工兵爬上树,从鸟窝里摸出一个精致的定时炸弹。

工兵拆卸树上那颗炸弹。

李克农:“往远处跑,出了50米再排!”

拿着定时炸弹的战士拼命地往远处跑。

李克农和几个战士紧紧跟随:“都别过来了,卧倒!我来处理!”

拿定时炸弹的战士:“部长,停不住!”

李克农看着咔咔作响的齿轮,拔出衣袋里的钢笔,拧掉笔帽,用笔尖卡住了齿轮。

李克农:“定在了什么时间?”

工兵:“今晚7时。”

李克农看腕上的手表,只差一分钟。他回望双清别墅的灯光,倒吸口冷气,下令:“明天把香山一带闲杂人员统统清理掉。”

7、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默然闭着眼敲打着木鱼声,幽谷回音。

字幕:在1953年肃反时查出,放炸弹者就是这个披着“尼姑”外衣的国民党潜伏特务。

8、北平中南海勤政殿

字幕:1949年4月15日

大厅中间横放着长桌,双方谈判的首席代表居中。

周恩来:“对南京政府代表团提出的修正意见,我们尽量采纳,该妥协的尽量妥协,反复修改了多次,比如对战犯的提法都做了处理,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最后的定稿。南京政府同意就签订,但无论签订或不签订,到本月20日为止,人民解放军立即渡江。”

国民党代表听后大惊失色,因无可奈何而逐渐平和。

张治中:“恩来先生说这是最后的文件?”

周恩来:“是的。”

张治中:“那就意味,这是最后的通牒。”

周恩来:“同意就签字。”

张治中:“不同意就拉倒,干脆!”

邵力子:“我们代表团就没有再发表意见的必要了。”

周恩来:“该说的都讲过了。”

张治中:“这个文件我们要送回南京。”

9、南京•总统府内

字幕:1949年4月16日

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张群看到黄绍竑送回来的《和平协定》文本,一时傻了眼。

白崇禧愤怒地:“这样苛刻的条件,你们也好意思拿回来?看来只有打了。我们绝不在这个断送国民党江山的协定上签字!”

李宗仁眉头紧锁,一言不发,踱着步子,沉默良久后,对张群说:“岳军兄,还是劳烦你到溪口走一趟,听听蒋先生的高见。”

10、浙江溪口蒋宅会客室

蒋介石用手杖在墙上的长江中下游军事地图上指点着,与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进行军事部署:“……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有40个师;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有75个师。墨三,会后把湖口以西的作战方案送给白崇禧,命他执行。湖口以东的计划不要告诉他。”

顾祝同:“是,总裁。”

蒋介石:“共产党只要我的命。桂系却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恩伯呀,你一定要守住!”

汤恩伯:“总裁请放心,有陆海空的立体防线,长江天堑,固若金汤。”

蒋介石满意地颔首:“和谈,只不过是争取一点时间,坚持一年,国际形势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啦!”

11、溪口妙高台蒋母墓庐

蒋介石身着素衣施礼祭拜母亲,心事沉重:“儿要走了,此一去,不知何时再来,容不孝子中正拜别你老人家!”

旁边的人为之动容。

蒋介石摆手让两位守墓人靠前。

守墓人走近,有些紧张。

蒋介石:“这些年你们照管得很好。”说着侍从取出一百银元,交付他们。

守墓人有些踌躇不敢接。

蒋介石嘱托道:“我的母亲,托你们照看了,清明,祭日,别忘了,替我祭奠。”

守墓人连连点头。

蒋介石的眼泪在眼窝里转动。

12、气势宏伟的渡江战役

字幕: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

万炮齐鸣,万船齐发。对面一片火海,江中激起水柱,木船高扬船帆,船工奋力摇桨,战士们用铁锹、钢盔划水,船犹如离弦之箭……

双方炮火激战,整个长江一片火海,残酷的厮杀和对抗,尸体落入江水中,江水红了。

其中的一只渡船上,担任重机枪射击的班长胸部负伤,趴在机枪上。

战士把班长扶下来。

战士用重机枪射击。

一阵炮弹呼啸着飞了过来,咣!船上烟雾弥漫,木船打漏一个大窟窿。

汹涌的江水涌了进来,船底积水很快就有了半尺深。

战士乙用事先准备的棉絮堵上去,但窟窿太大,水势太急,仍然往里涌。

枪炮声,巨浪声,晃动的船在下沉。

谁也没注意到受伤的班长爬了过去,其身佝偻像一个瓶塞死死地抵在漏洞的船板上,江水和班长的血水,慢慢渗着,船不再下沉,班长眼一合,头一歪,死钉在船板上了。

战士们哭喊着:“班长—!”

长江被炮火烧沸了。

13、北平香山中央军委作战部

长夜失去平静,毛泽东一支接一支抽烟,等待着渡江的消息。

作战部内一片沉寂,听得见钟表咔咔咔的声音。

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渡江情况的战报。

作战部长李涛:“主席,凌晨三点了,您休息一会儿,有情况我马上报告。”

毛泽东沉默地摇摇头。

李银桥端着一大碗面条来,放在一边:“主席,饭都凉了。”

“吃不下呀!” 毛泽东躁动不安地披衣向外边走去。

14、双清别墅内

毛泽东拿出一支烟,摸兜,没有找到火柴,来回踱步。他背靠在一棵树上,焦虑中等待,从兜里摸出小木梳,一下下地用力向后梳理头发,清醒头脑。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这时,李涛兴冲冲地跑来:“报告主席,有消息了!27军首先在荻港至旧县之间突破。24军在铜陵至荻港段突破。25军在大套沟至鲁港段突破。21军占领了贵池以北的长生洲。战士们打得很英勇,船工们负伤了,仍摇橹不止。在发报的时候,已经渡过了10个师28个团,建立起东西长120公里,纵深20公里的江南阵地。今天下午17时,东、西集团开始渡江。”

毛泽东兴奋地跳起来:“……银桥,快拿火柴。”

李涛:“主席,该吃饭了,你欠肚子两顿饭了。”

15、毛泽东办公室内

毛泽东抱起大碗狼吞虎咽地吃光,咬着一个红辣椒。

李涛进屋,看到毛泽东把两碗面都吃下去了,冲着李涛顽皮地一笑:“不用刷碗了!”

李涛:“主席太饿了。”

毛泽东:“我是农民的儿子,不浪费粮食!”

李银桥找来砚台准备研墨。

毛泽东把碗底倒叩上来:“李涛,把你的墨汁倒这儿,快点嘛!”

李涛:“主席要写诗啊?”

毛泽东**大发,亢奋不已:“我要把这个消息,最快地报告蒋委员长,和我们的朋友孙夫人。”

朝霞扑窗,毛泽东从碗底座上蘸墨挥毫,奋笔疾书:“……新华社长江前线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在新华社的广播声中,叠印出一幅幅解放军过江战斗的画面。

1、北平六国饭店

翌日晨,张治中心绪不佳、面对团员,愁眉不展。

周恩来健步走来,高兴地:“解放军已胜利渡江了。国民党四分五裂,随着形势的发展,全面的和平办不到,局部的和谈还是有可能的,请大家留下来吧。”

张治中:“我们是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既然破裂,理应回去复命。”

黄绍竑表态:“我不回去了。”

邵力子:“我也想留下。”

……

张治中:“他们去留,自主决定,但我是首席代表。”

周恩来:“你的意思?”

张治中:“我不能不回去复命。”

周恩来:“你无论回到南京、广州、上海,都会不利于你的。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也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张治中:“谢谢周先生!但是我不能对不起南京方面。”

黄绍竑提醒:“文白兄,回南京就是和谈失败的替罪羊,绝无好结果,徒作无谓牺牲。周先生的意见,你要三思!”

张治中态度坚定:“不要说了!我是南京政府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我办事的原则,有始有终,请通知南京政府23日派飞机来北平,接我回去!”

众人一怔。

望着去意已定的张治中,周恩来无话。

2、南京•明故宫机场

一架国民党专机飞起。

3、六国饭店大厅前

黄绍竑、邵力子等人前来送行张治中:“文白,谈判失败,非我等无能,俯仰无愧。”

张治中:“不用说了,你们家人都过来了,可以不必回去,我的家人还在南京。”

黄绍竑:“蒋介石不会轻易动你的家属。”

张治中:“我张文白是军人,不能有辱使命。”

4、北平•西苑机场

周恩来送张治中带着行李到达机场。

飞机盘旋降落,大家却毫无轻松之感。

张治中横下心来,与周恩来握手告别。

飞机停稳,张治中欲走向飞机。机舱门打开,突然里面却跑出张治中小女儿素久:“爸爸!”

张治中愕然一怔:“怎么回事?”

妻子洪希厚(50岁):“恩来先生派人,把我们都接过来了。”

张治中:“我还要回去复命的。”

洪希厚:“南京政府都没了,你还回去干什么?向谁复命啊?”

女儿扑上来:“爸爸!――”

张治中激动地抱着孩子。

洪希厚:“文白,别回去了,留下吧。”

张治中哭笑不得地:“恩来,你真会留客啊!”

周恩来:“告诉你个消息吧,今天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李宗仁跑到广西去了。你呀,先接嫂夫人上车,看看你们北平的家,不满意再找我。”

5、北平北总布胡同14号

一座宫殿式官邸,张治中在内厅,听着国民党电台的广播:“……共产党扣留了张治中将军作为人质,共军采取卑鄙手段,将国民政府谈判代表非法软禁起来……”

张治中心情沉闷,绕室彷徨,来回踱步,摇头叹息地听着广播。

洪希厚:“邵力子先生想来看看你。”

张治中愤然地:“不见!”

有人敲门。

妻子洪希厚去开门,见来者戴着口罩:“你找谁?”

来人:“张文白将军。”

女儿:“爸爸,来人了。”

里屋传出张治中的声音:“我谁也不见。”

摘下口罩,来者是毛泽东:“我是专程来拜访张将军的,也不见吗?”

孩子们惊讶:“毛主席。”

毛泽东上前抱起张素久:“这里住得习惯吗?”

张素久点点头。

张治中惊讶:“主席,你来怎么也不通知一声?”

毛泽东:“听说嫂夫人和孩子们来了,我得尽地主之谊呀。怎么样?这里住得还习惯吗?”

洪希厚略有抱怨:“住得好,吃得好,就是他,还想回去!”

张治中指收音机:“你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我被共党绑架了,被软禁了,这对时局没有好处,两军对战,我张治中不想授人以柄。”

毛泽东:“还想回去?”

张治中:“回去。为了揭穿他们的假话。”

毛泽东把收音机关上了。

毛泽东:“不去管它。现在,除了造谣、破坏、屠杀,蒋介石也没得太多的办法。”

张治中一时无话。

毛泽东让李银桥拿出见面礼:“来,尝尝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比南京的盐水鸭味道如何呀?”

张治中:“唉,在这儿,就只能颐养天年了。”

毛泽东:“哪里的话,你还要作为一方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张治中一震:“我?”

毛泽东:“你到延安三次,是老朋友,我们建设新中国,不能丢下你呀!”

张治中:“主席看重了。”

毛泽东:“你是抗日名将,还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大员嘛,我送样东西给你。”转身拿出红布包裹的一把德造手枪,授予张治中,“将军不能没有枪,解放西北和解决新疆问题,还需要你出马啊!”

张治中惊喜感动地接过枪:“主席如此信任,文白愿尽绵薄之力。”

毛泽东:“外国势力蓄意分裂中国,在新疆制造麻烦,为民族统一大业,我想派个差给你,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张治中激动泪下:“主席,我愿意做彭德怀的副手,为国家效力!”

毛泽东动情地说:“这几天,真的让你难受了,要我,也难过呀,一个忠诚的国民党员,留在共产党的阵营里,说你投机,骂你背叛,可想你的压力,我不来看你,不够朋友呀!”

“主席!”

两双手相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