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创业团队
美女攻略系统 重生--极品千金 绝宠六宫:妖后很痞很倾城 炮灰女配的极致重生 冥事录 寻宝档案之西域风云 阎王家养的小鬼 三界桃花一世情缘 虎牙少年王俊凯i 兽心之龙争虎斗
第一四九章 创业团队
银子我有,点子我有,我唯一缺的只是人才,执行我命令,鞍前马后,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的人才。
商州城太小,作为整个“信宝坊”‘托拉斯’的总部倒是合适的,但我却只能坐镇总部,别的地方我去不了,又不能实行有效的监管,那单靠底下员工对我的私人忠诚是不够的,远远不够。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捆绑在“信宝坊”这驾战车上。
不过,比起这个世界大多数的家族作坊式生产来讲,我的“信宝坊”无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跟后世的公司有了些许相似度。
我引进了会计制度,当然,要在这个世界完全采用会计核算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不过,引入这个理念却是必须的,然后逐步去完善吧。
我找来了母亲的娘家人,找来了周可家的娘家人,也在发动人寻找妙儿家的娘家人。
周可老家在苏州,我就让他负责监管苏州的所有产业,但他们不参与具体的事务。并且没有左右大掌柜决策的权力。当然,有能力的本身就是掌柜的外戚除外。
母亲的娘家人负责西安府。
目前这是我最重要的两个基地。
我一步到位地采取了股权激励这个做法,让负责一方的大掌柜拿比他偷偷贪墨更具**力的年底分红,这也变相地保留住了人才,别的东家能给他这么多薪水吗,不可能。
只有让这些员工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为我给他的永远比他能创造的要少,剩下的都得归我。只要存在有人不经过劳动就能获得报酬,那么剥削就一定存在。
下一个被我看上的行业是印刷。
这也是一个相当空白的行业。
这个世界已经开始广泛运用活字技术,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等等。最先进的当然是铜活字。
我的想法当然是技术革新到铅印,但我不知道铅印的技术,这个世界对铅的认识还不是很够,所以,我招募了一大堆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一生的活字印刷和雕版的师傅,并组织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组成一个创新团队,以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对技术的革新上,我只是对他们提出了铅印,或者油印这个概念,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了。
因为,我确实也不懂这些东西。
研究成功有大笔丰厚的奖金,不容他们不殚精竭虑。
反正最初的点子由我来提出,其它的就让他们去负责,这才是分工合作的态度。有一部分他适合做设计,有一部分人他适合做销售,有部分他适合到处指手划脚,这都是各取所长的缘故。
虽然我的“信宝坊”离现代的法人公司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已然带领着他们走在了这条路上,不出意外的话,世界第一
家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将出现在大明的国土上。
我不知道会不会比西欧那些国家落后,即便落后,但我相信追赶的脚步也是最快的。
而第一批职业经理人也将诞生在我的“信宝坊”里。
我现在是求贤若渴啊。
虽然我的生活过的节俭,但为了不给人口实,我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在别人所能看到的地方跟所有的人比奢侈。
当然,这些都是一次性投入的本钱,实际上并不花很多钱。在不逾制的前提下,我把表面功夫发挥到了顶点,坐最豪华的马车,穿最昂贵的衣服,但在家里,我也不过穿能御寒的衣服,果腹的菜蔬。
所以,钱财源源不断的进了我“信宝坊”的金柜!
然后在不让人指控囤积粮草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把这些金银化成粮食,并化整为零地运送到商山卫,由我那两千卫军负责看守。我收购粮食的秘密应该是风雨不透的。
反正我知道两年后,陕西将越来越旱,粮价将比金价。
当然,这个时候我的想法是囤积居奇,但实际上,我会怎么做,谁也不知道,我或许会开仓放粮,不收一文钱。
前提是,我能否顺利登上皇位。
如果我哥没有在我的意料之中把皇位传给我,那我有可能取代李自成的地位,靠手中的粮草和金银去夺取皇帝宝座。
因为我手中有粮食,李自成就必定难成气候,而且很有可能为我所用。
如果我能够当上皇帝,那这些粮食当然就赈灾,不收一文钱。把关中的大旱的影响尽量减小,好给我更多喘息的时机。
可惜我不是地方政府官员,不然我倒是可以在这个时候旱灾没最严重化的时候兴修点水利,让人们在大旱之年能有一口吃的。
虽然陕西已经旱了有两个年头,但都还不严重,除个别州县的个别地方外,老百姓还有活命的口粮,再加上干旱初到,许多人家家里还有盈余的口粮,所以,饥荒除了米脂县比较严重外,其它州县都呈零星爆发的趋势。
所以,西安府这样的大城市依然歌舞生平,欣欣向荣。就连我商州除了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乞讨人员外,看不到一点儿破败的迹象。
我的印书坊也如火如荼起来。
在我的印书坊,创意依然是无穷的,别的印书坊只有追赶我的脚步的份。
丛书的概念,选集的概念,合集的概念,杂志的概念,直接在书封面定价的概念,统统出自我信宝坊。当然,这些我是渐进式的推出的,让别人无法揣测我下一步又会做什么。
至于什么版权,版税,连载等等,无疑都是这个世界陌生而有**力的词汇。
有版税的存在将直接创造一个新的
职业——作家。
坐在家里写书的人。
大明是小说空前繁荣的时代,那些话本小说,志怪,神话,历史,比如什么《西游》,《水浒》,《三国》,《金瓶》等等。不过这些书在我大明王朝都是禁书。一般人家肯定不敢私藏。
好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写了很多小说。
以前卖弄文学只能带来文学以外的收获,而不能从文学本身创造财富,但如今不一样了,写点诗,写点小说就成了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这就直接开创了这以后大明王朝的文化繁荣的局面。
这之间,我还拜会了汤若望,让他和他的传教士不遗余力地带领一些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涉猎的文化人翻译外国著作,当然,主要是科学类。
这个是个不赚钱的买卖,但我可不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短视,这些都将为我大明中兴并引领世界潮流提供扎实的基石。
见我这么卖力地赚钱,然后如此夸张地花钱,我哥居然十分高兴,时不时还给我点赏赐,可能他认为钻进钱眼里的王爷是个好王爷吧。
可他肯定不知道我商王府的资产到底有多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大部分的现银都转变成了粮食,除了必要的周转资金和储备金外,商王府里并没有多少银子。再说,信宝坊的各项业务都是独立核算,就算我要从里面支取现银都得打票据。不过,这会儿还没有董事会,没有董事制度,也不需要董事会批准。好在,我够自觉。皇上的赏赐,我的禄米等等让我源源不断地往里投钱而不是往外抽取。
所以,我的信宝坊摊子铺这么大,我也没有感觉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尽管这些行业都是赚钱的行业,毕竟商王府刚立足陕西不久,跟别人家的百年老店还有一些差距,但后来居上的苗头渐渐具备。谁也不会怀疑,我在不久之后会取代钱家在陕西的地位,成为陕西首富。
在这之中,团队的核心是不可动摇的。虽然在信宝坊总部没有设立董事制度,但在各个分店,大掌柜并不是唯一说了算的人。因为从一开始我走的就是合资合营的路子,有许多生意都有别人的影子,只是保持我信宝坊绝对的控股权就是了,当然,在一些边缘化的产业上,我只保有参议的权力。
在一些不那么核心的领域,实行的便是简单的董事制度,也就是多数决定制。
反正也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即便出了问题,也对我信宝坊总部不会造成任何灾难性影响。
好在,在用人方面,我采取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策略,尽量挖掘出所有人的所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内部人员出卖信宝坊或者能力平庸的人,我设计的制度都能在最低限度的时候把他们消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