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节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节


最强妇科男医【完本】 嗨,我的男人 王,只准宠我(全) 静守时光,以待流年 魔师萌徒 无字天书 星战修真英雄 胭脂春秋 兄友弟攻 舐喋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节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节“咻……”长箭厉啸而至,犀利的箭簇撞在矛尖上,发出一声沉闷低响。

断箭手臂酸麻,手腕颤动,矛尖擦着脖颈而过,带起一抹猩红血珠。

“咻,咻……”不待断箭做出反应,两支长箭接踵而至,几乎同时间钉在矛杆上。

断箭虎口巨震,痛得惨哼一声松开了手指。

长矛一分为三,坠落于地。

“好箭……”断箭低声轻叹,绝望而沮丧地低下了头。

一缕鲜血从右手震裂的虎口处流出,淌过宽大的手掌,从指缝间悄然掉落,四分五裂。

他的心就和这鲜血一样,碎裂了。

当日自己和一帮兄弟们奉命杀出重围求援,有什么错?为什么会蒙受这等不白之冤?断箭站在阳光下,一动不动,就象一尊没有生命的石雕。

没人敢上去抓他,他手上还有刀,他的强悍和血腥让戍卒们感到恐怖。

=沉重的脚步声慢慢传来。

一双沾满灰尘的陈旧战靴映入断箭的眼里,接着他看到了一把弓。

这把弓很普通,没有任何装饰,是骑卒惯用的角弓。

断箭盯着这把弓,心弦一阵震颤。

刚才那三箭就是从这张弓上射出来的,射手箭术非常精湛,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神射手了。

断箭的目光稍稍上移,他看到了系在箭手腰间的印绶,那是正七命高官的印绶。

断箭蓦然狂喜,强烈的窒息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有活命的机会了,我有活命的机会了。

他猛然抬头望向对方。

那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将军,二十七八岁,相貌威武,两眼炯炯有神,嘴角带着一丝冷傲的笑意。

断箭想跪下去,想高声陈述自己的冤屈,但他担心被戍卒冲上来抓住,失去唯一的机会。

自从三个多月前自己杀出重围赶到龙门齐公宇文宪的大营后,就遇到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

先是被抓,然后被叛流刑,没有审问,没有申诉的机会,甚至连一个有份量的官员都没碰上。

断箭缓缓举起战刀,全神戒备,但因为太过激动,他握刀的双手轻微颤抖着。

李雄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望着断箭的眼睛。

微风拂过,断箭蓬散的长发随风而动,露出了他那张又脏又黑的面孔。

李雄的眼里突显惊疑之色,他上前一步,眯起眼睛仔细地看了又看。

良久,他向躺在地上声息全无的大胡子瞥了一眼,“他死了吗?”“他没死,我没有杀死他。”

断箭摇摇头,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激动,嘶哑着声音急促叫道,“我有话说。

我们不是逃卒,我们奉临贞公(杨敷)的命令突围求援,我们没有临阵脱逃。”

“谁能证明?”“华山公(杨文纪)能证明。”

“华山公?”李雄吃了一惊,“你是说华山公?”“正是。”

断箭急切说道,“那天清晨,华山公带着我们一百铁骑强行突围。

我们杀出重围后,华山公命令我留下阻击,他带着十四名亲卫疾驰华谷城而去。

我无法摆脱追兵,只好选择最近的路线撤往龙门。”

李雄脸色大变,转身冲着正急步而来的独孤风和十几个戍卒大声吼道:“退下去,都给我退下去。”

=“这些话你对齐公(宇文宪)说了吗?”李雄一边收起角弓,一边走进了断箭。

断箭下意识地退了一步,战刀横推,示意李雄不要逼近。

他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值得信任,但他依旧抱着一丝侥幸,他确信只要自己把话说完,对方肯定不敢置自己于死地。

“我到了龙门就被抓了起来,根本没看到齐公(宇文宪)。”

断箭怒声说道,“我带回来九个人,两个人重伤而死,剩下六个人和我一起被判了流刑。

我实在不知道,我们到底犯了什么罪。”

“这么说,你一直没有机会说话?”“是的。”

李雄摸了摸短须,稍加沉吟后慢条斯理地说道,“华山公(杨文纪)在关西宜阳战场,他在陈公(宇文纯)麾下效力。

宜阳距离定阳有七八百里,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

接着他神情一变,冷声说道,“你在说谎。”

“没有,我没有说谎,我认识华山公(杨文纪)。”

断箭大声叫道,“我发誓,我可以拿脑袋发誓。”

李雄盯着断箭连连摇头,“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据我所知,华山公(杨文纪)一直在关西战场,他不可能出现在河东定阳城。

当然了,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么……”李雄压低声音,慢慢说道,“你说的这件事只能让你死得更快。”

断箭突然想到什么,背心一凉,浑身上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脸色霎时变得极其恐惧,手中的刀不由自主地垂了下来。

李雄望着断箭,不停地抚摸着短须,眼神渐渐凝重。

“华山公认识你吗?”断箭摇头,“他不认识我。”

“你是临贞公(杨敷)帐下的幢主,华山公(杨文纪)是临贞公的堂弟,他应该知道你?”“我不是临贞公(杨敷)的人。

我过去是梁山公(李澣)的亲卫队主。

去年宜阳大战,梁山公(李澣)和华山公(杨文纪)都在齐公(宇文宪)帐下听命,所以我认识华山公。

斛律光击败我们后,梁山公(李澣)重伤不治而死,他的军队随即被齐公(宇文宪)收编,随其一起赶到河东战场继续对抗斛律光。”

断箭把手上的战刀丢到地上,有气无力地说道,“梁山公(李澣)的军队现在所剩无几了,临贞公(杨敷)的军队又全军覆没,没有多少人认识我了。”

“你是梁山公的人?”李雄脸上再显惊色。

“是的。”

断箭跪倒在地,拱手说道,“梁山公的女儿是当今天子的弘德夫人,是皇太子的母亲,只有她能救我了。”

李雄暗自骇然。

他现在知道宇文宪为什么没有诛杀断箭,而是把他流放到敦煌,并且千里迢迢书告自己务必妥为照顾的原因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你知道我是谁吗?”断箭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如果此将是杨家的人,自己当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我是汝南公(李标)之子李雄。”

断箭长吁一口气,瘫倒于地。

=独孤风怒气冲天,挥舞着双手跟在李雄后面扯着嗓子连声吼叫,“你为什么放了他?他打伤了我十四个手下,重创了烽副,罪不可赦。”

“放了他,还有他的六个手下,都放了,我要把他们带到镇将府。”

李雄挥挥手中的马鞭,“石墩的新烽帅马上就到。

你把烽燧的事交待好,即刻赶到镇将府来见我。”

“嘉玮公……”独孤风一把拽住了李雄,指着自己的鼻子气呼呼地说道,“你就让我这样灰头灰脸地离开石墩?”“怎么?要我派鼓吹来接你?”李雄不屑地撇撇嘴,“你小子在石墩是怎么带兵的?十几个人转眼之间就被打趴下了,这也叫精锐?我这张脸给你丢尽了。”

李雄不再理他,冲着亲卫连连挥手,示意他们上马,离开烽燧。

独孤风气得面红耳赤,瞪着李雄的背影,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嘴里不干不净地低声咒骂。

断箭带着六个手下飞身上马,跟在李雄的后面如飞一般冲出了营垒。

“你叫什么?”“断箭。”

“断箭?”李雄低声念了两遍,转头问道,“你不是梁山公(李澣)的家将吗?为什么不姓李?”“我是在寺庙里长大的。”

断箭策马走进李雄,“从我记事时起,用的就是这个名字。”

“你是沙门?”“不是。”

断箭笑道,“我虽然在寺庙长大,却并不信佛。”

李雄疑惑地望着他。

“我是寺庙里的佛图户。”

断箭解释道,“十七年前(公元554年),长安的军队杀进江陵(今湖北江陵),将江陵十多万百姓迁移到关中。

梁山公(李澣)一家也迁到了长安。

那座寺庙是梁山公出钱修建的,因此寺庙里的很多佛图户也随其一起北迁了。

那一年,我八岁。”

“你什么时候做为梁山公的部曲随军征战?”“十三岁。”

李雄笑了起来,举起马鞭拍了拍断箭的肩膀,“我也是十三岁随父出征。

打了十几年仗了,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出手如电的人。

你的攻击速度太快了。”

“将军的箭也是神乎其技,当世罕见。”

李雄大笑,“你我都是汉人,理应坦陈相待,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切磋一下?”“敢不从命。”

==注释:本书为了方便,一律取用汉姓。

关于北周使用鲜卑姓的缘由。

宇文泰出身散亡了的鲜卑宇文部,西魏君臣是鲜卑拓跋部人(汉臣及少数宇文部人除外),宇文氏灭西魏,拓跋部人自然并不甘心,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里很多是拓跋部人,宇文部人反居极少数。

后来宇文政权轻而易举地转移给隋文帝,汉士族势力的增长和拓跋部人的归附是重要的原因。

宇文泰想用汉人鲜卑化的方法来抵消鲜卑人的汉化。

五五四年,宇文泰使改姓元的人(包括魏帝)都再姓拓跋。

魏孝文帝改鲜卑人复姓为单姓,宇文泰使改单姓的人一律恢复复姓。

宇文泰又使汉将帅改姓鲜卑姓,如李弼赐姓徒河氏,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李虎赐姓大野氏,耿豪赐姓和稽氏,王勇赐姓库汗氏。

宇文泰不仅使汉将帅改用鲜卑姓,并且使各将帅所统率的士卒都改姓将帅的鲜卑姓。

宇文泰以为自将帅以至所统率的府兵都用一个鲜卑姓,可以恢复鲜卑部落的原来组织,保存鲜卑人的原始面貌,政权尽管汉化,政权的掌握者还是姓鲜卑姓的人,汉化也就对鲜卑政权无害了。

事实上宇文泰这一作为,只能引起元氏为首的汉化鲜卑人的不满,更引起广大汉人的不满,杨坚作周相时,下令被改姓的文武官都恢复原姓。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十二月十二日,诏凡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宇文泰以诸将汉姓改鲜卑姓者,悉复旧姓。

诸将所补九十九胡姓全部回复汉姓。

以上引自《中国通史》=沙门: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

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桑门’),义为止息一切恶行。

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

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

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那’,义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传相同。

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谓讲说经法的师傅。

其中比丘,沙门二词多用于文字;僧人,和尚多用于口语=佛图户:北魏时期属于一个寺院管辖的身份接近奴婢的人户。

延兴前后,沙门统昙曜奏请以重罪囚犯和官奴婢为佛图户。

其奏议获准,佛图户编入各州镇寺院。

佛图户又称“寺户”,属寺院直接管辖。

他们除为寺院服洒扫杂役之外,还须营田输谷。

僧祇户属僧曹总领,每年输谷六十斛,一般不服杂役。

佛图户身份比僧祇户更为低贱,处境也更为艰难。

寺户在隋唐时期也称“净人”,唐中叶以后,在吐蕃统治下的敦煌地区仍然存在。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