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二十三)德宗:无法亲政傀儡帝
大河儿女 前夫猛于虎 将门嫡谋:宁为将军不为妃 恶搞穿越之将耽美进行到底 机灵宝宝:酷总爹地太霸道 索爱365天,强占小娇妻 龙在异界 傻瓜女侠钓夫记 逐鹿之召唤勐将 遇魂记,鬼王的诅咒
第23章:(二十三)德宗:无法亲政傀儡帝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
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
也许,身为帝王,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讳言的。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
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
光绪对珍妃的深情,同样令人感动。
“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
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每读此诗,令吾辈唏嘘不已。
载湉是醇亲王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内侄。
登基时只有四岁。
两宫太后“慈禧”、“慈安”即“垂帘听政”的实际握权者。
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我国运兵船,并攻击我牙山驻军。
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败后,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维新变法,其领导人物康有为以著书立论,发行中外公报主张变法,亦曾数次上书光绪,要求改革。
其学生梁启超则于上海主编时务报,鼓吹变法图强。
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德宗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
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
清宫医案的确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
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而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事实确实如此,光绪急性砒霜中毒)。
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
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
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穆宗患天花驾崩,同治帝死时年仅二十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
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
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
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表面上是因为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同样是由旁支过继,实际上是因为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
国不可一日无君。
第二天,慈禧压制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有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
载湉,也就是光绪,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无子嗣继承皇位;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创造机会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