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公主为爱也疯狂 小妖,别跑! 腹黑总裁要定你 星际战神 剑傲仙路 【完结】遇到野人老公 一日为师终身为夫 嫡女医妃:邪王强宠腹黑妻 宇皇星首部曲—足球之恋 破身爱妃
杂记
杂记
1.至尊高处,不过一片荒芜出处
很有美感的一首歌《非君莫属》,我觉得很适合康熙和太子,嗯,也很适合四八,网上有禛禩版的,唱的很好,下面是歌词(来自共君一醉一陶然的废柴歌词大集合)
曲:天龙八部·苍山词:陶然
念白:痴情到头终白骨,山盟依旧人纷飞。情关不过一寸地,相思耗尽两处灰。
唱:箭出即注定离别的命数
双雄逐鹿惨烈落帷幕
却叹千山暮雪覆徒留断情物
悔方知非君莫属
人去始明了情深已入骨
龙腾蛟舞谁能放开手
只恨独守连理树几岁几荣枯
幸不幸皆非君莫属
天子路 绝地纪匡诸侯。
至尊高处不过万里荒芜
相思尽处失归途怅然陌路
回顾终究非君莫属
2.康熙对待皇子们的病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四岁的大阿哥胤禔出痘,康熙也是辍朝九日专门护理,要知道,这时候是三藩之乱最为困难的时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康熙带皇子们出古北口行围打猎时,大阿哥胤禔不慎从马上掉下,肩膀受伤。康熙得知后,立刻命令随扈人员和大部分军队近六万人停止行进,暂时驻留原地,直到十天后胤禔的臂伤基本痊愈,行围队伍才继续前进。还有一次,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六月康熙出巡塞外的时候,八岁的四阿哥胤禛突然患上痢疾,康熙听后便决定立即赶回京师,并亲自安排四阿哥的治疗事宜。
康熙十七年(1678年)冬,平定三藩战争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时,刚满五岁的胤礽出痘(即天花,当时满人对天花抵抗力特别差,据说顺治就是出天花而死,而康熙也是因为出痘成功才被定为皇帝),康熙对此极为重视,在众多军机政务亟待处理的情况下,仍旧辍朝十二天,守在胤礽的身边专心护理,直到胤礽平安出痘。事后,康熙还特意派官员到圜丘、太庙和社稷致祭,以感谢祖先和上天之恩,并对治疗胤礽痘症的人员大加赏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底,康熙带着胤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等人南巡,一行人到达山东德州的时候,胤礽突然患病。为了给胤礽治病,康熙改变了继续南行的计划,在德州临时停留了十几天,还特意把当时太子党的首领索额图(胤礽的外叔公,当时因为结党被发现而被迫退休在家)叫来陪侍。
3.康熙为何废太子(转自凤凰网)
我认为说的很详细,在我的文中,太子还不是太明白为什么康熙会废他
胤礽的“不孝”、“不仁”确有其事,可也不无夸大之嫌,黄鸿寿所著的《清史纪事本末》卷24中就说太子胤礽“性仁弱、为政务宽大”,这本书写成于民国年间,因为不受清朝文字狱的干预,所以,有些内容与清代官修本史书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我们从上面列举的一些事实可以看出,胤礽“不仁”的总根子也不在胤礽身上,而是因为康熙自身榜样力量不够或者疏于教导所致,再者,胤礽身上的这些个毛病其他皇子同样具备,如果以此作为废除胤礽的根据,那么其他皇子在同样的根据下也一样没有即立的资格。
由此可见,胤礽太子地位的丢失并不是完全因为所谓的“不孝”、“不仁”,更不是什么“听信匪人”,其根本症结在于胤礽的权势、声望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康熙的大权独揽,同时作为法定继承人的胤礽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因而,在康熙以及其他皇子的双重打丨压下,胤礽第一次丢掉了皇太子的权杖。
有关康熙忌惮皇太子胤礽的权势、声望的例子虽然没有在直接指斥胤礽的谕旨中大面积地流露,但有些旁证可以作为间接的证据说明此事。就在胤礽第一次被废不久,皇八子胤禩有企图谋取皇太子的意图进而被康熙察觉,康熙指责胤禩说:“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果撇去康熙话里话外的指责语气,我们不难看出“人皆称之”才是康熙最为担心的地方,而把“人皆称之”的胤禩看做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则可以从侧面看出胤礽当年的声望。康熙作为有着执政几十年经验的大□者对于这样的“大权旁落”的现象或者蛛丝马迹显然不能予以长期的容忍,关于“嗜权、抓权、恋权”这一点,康熙并不讳言,他说过:“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天下大权唯一人操之,不可旁落”,即便是到了他的晚年即清康熙五十六年的“自我总结”中也继续予以流露,他说:“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也就是说在康熙看来生死都已经不在他的视野之内,而唯独大权的掌握则必须明确,只要他在位一日,就要掌权一日,政治生命远要比肉体生命更为“贵重”。康熙说这些话的时候距离他去世已经只有5年了,也就是说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牵挂的仍旧是权力的归属问题。就这点而言,康熙与历史上执政超过30年的几个□者并无二致,例如汉武帝刘彻、吴大帝孙权、元世祖忽必烈等。
为了削弱皇太子对帝位的威胁,康熙早在第一次废太子的10年前就着手做了一些准备。清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诸子,册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雍正)、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为多罗贝勒。这次封爵虽然是按照年龄顺序册封,可还是体现了康熙对上述诸子的喜爱程度,在受封的几个儿子中,长子胤禔、三子胤祉、八子胤禩当时很为得宠,法国传教士白晋如此描绘皇长子胤禔,他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胤禔在册封郡王之前已经开始参与政务、军事等一系列活动了,例如他曾经和伯父裕亲王福全统领大军征讨噶尔丹,还曾经和索额图等人去同俄罗斯谈判。康熙对于这位长子曾经寄予了不小的希望,但是,胤禔不能体察乃父的苦心,却到处摆出皇长子的架子,就在他随同伯父福全征讨噶尔丹时,就因为他不能很好地协调他与伯父之间的副手之于统帅的关系以至于造成将帅不和、军心混乱。康熙虽然对胤禔的做法表示了很大的不满,但仍旧袒护他,康熙故作严厉地呵斥胤禔说:“裕亲王系汝伯父,议政王大臣取供时,汝若与裕亲王稍有异同,朕必置汝于法,断不姑容。”身为康熙的兄长,宽厚的福全知道康熙这番“大义灭亲”的议论后,很快就把全部责任一人承担了起来,从而达到了康熙保存皇长子颜面的目的。皇八子胤禩显然比乃兄更有心计,他在康熙朝始终获得“贤者”的美名,以“颇有识量”著称,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前后,对胤禩比较看重。皇三子胤祉则是以“学者”的面孔出现,清康熙五十二年,胤祉奉命修辑有关律吕、算法一类的图书,书成后康熙赐名《律历渊源》,此后胤祉还编辑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封建统治者历来以“文治武功”整合天下,如今康熙看到自己的儿子在“文治”方面所取得的不俗的成就自然喜出望外。后来胤祉的门人孟光祖到外面招摇被揭发、处决时,康熙还专门给有关人打招呼袒护胤祉说:“每日与三阿哥(胤祉)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孟光祖不过是一个仆从,居然能够打着皇三子的旗号向督抚大员吆三喝四,这足以说明胤祉当时在老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皇太子的胤礽对老皇帝宠任自己的兄弟们很警觉,可他没有从正面吸取教训,反而大起逆反心理。他曾扬言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不管这句话是不是牢骚话,都很容易给他的对立面制造倾陷他的口实。胤礽的服用尽管是康熙批准可以“超标准”一些,可作为嗣子理应知道逊避,但胤礽我行我素,连汉族官员都有些看不下去,大学士李光地就说过:“起居服物一同帝制,到底不妥。”不仅如此,胤礽在一些小事上也缺乏细致入微的料理,徒增康熙的反感。康熙在他的封建大家庭里面素以“孝友慈爱”著称,他对祖母、嫡母以及对兄弟子侄都较之清代的其他帝王态度尊敬、良善、和蔼。特别是他对诸皇子的感情格外不同,所以,他也就希望儿子们对他也是一样的孝顺、尊敬。可是,作为爱子的胤礽,在送给乃父的物品的包装上却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此前康熙送给儿子的东西在送走之前都是康熙本人亲自查看包装的,这一强烈的对比在康熙心中引起的不满可想而知。后来,康熙恼火地警告胤礽说:“若完好送到则已,若又有破损,嗣后勿得再送。”
胤礽不以为意,清康熙四十二年,老皇帝一举逮捕索额图这个“□”的谋主,这已经是对皇太子的信任的基本动摇,但这仍旧没有唤醒皇太子胤礽本人,他几十年的皇太子的优越地位让他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目光短浅、麻木不仁,终于在清康熙四十七年夏爆发了第一次导致他沦落的大危机。
清康熙四十七年夏,老皇帝出巡塞外,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等随行。皇十八子胤衸突患恶症,康熙心急如焚,可作为太子的胤礽则有些心不在焉,这无疑是给康熙积怒已久的内心火上浇油,康熙厉声指斥胤礽的“不仁”,胤礽大概觉得乃父“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所以,非但没有恭顺地认错,反而借此殴打侍卫泄愤。而每到晚间,胤礽就在康熙的帐篷外面转来转去,还通过缝隙向内窥视,这让康熙大为惊恐,他后来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此即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其实有关康熙对胤礽的这个“图谋害父”的指责后来连康熙自己也否定了,胤礽后来请求看押他的皇长子胤禔、胤禛(雍正)向康熙转达一句话那就是“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康熙听到胤禔等人的奏报还称赞他们奏得对,并把胤礽身上的锁链也去掉了,这说明康熙当时所说的怀疑太子有“谋害”的企图也是出于一时的愤怒和误听人言所致。既是“误听人言”,康熙又是误听了谁的话导致他得出那么决绝的结论呢?清康熙四十七年这次的出巡,老皇帝带领了七个儿子随行,包括太子、长子胤禔、十三子胤祥、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禄、十七子胤礼、十八子胤衸,这里面成年的皇子包括皇太子、皇长子和皇十三子。其中皇长子胤禔和皇十三子胤祥曾经多次负责过康熙出巡时的安全保卫工作,此次当然也不例外,“命直郡王善护朕躬(指康熙)”,说明胤禔是康熙这次出巡的首席安全保卫者,皇太子胤礽所谓的“窥测”、“窥视”等动作自然也就是、只能是由皇长子胤禔向康熙汇报。虽然康熙后来对胤禔大加指责乃至最终废掉了他,可不等于这时已经不再信任他,否则怎么解释康熙令他负责安全保卫呢?有的清史研究者还认为皇十三子胤祥也参与了这次密告皇太子“帐殿夜警”的活动,从后来胤祥遭受圈禁由此在康熙朝一蹶不振的态势看,应该不排除这种可能。总之,康熙对于胤禔等人的汇报很重视,联系到他对胤礽二十多年来的看法和积怨,他认为太子可能有不利于他的举动,所以,他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废除太子。康熙在当年的九月四日回京途中召集王公大臣当众宣布废除太子胤礽,随即就将其羁押,并且杀掉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第一次废太子把康熙晚年围绕储位开展的争斗推向了新的□。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原本是发错的,我又不想一直锁着,就改成这个样子了,不想看的可以随意跳过,正文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