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情殇之妖颜倾城 殿下,别乱来 豪门隐婚:首席痴缠爱密妻 邪王订制宠:爆萌小医妃 七重变 极修传 傻王的弃妃 冷宫皇后之青楼魅影 绝品闺秀 霉女也倾城
28.2
当初王伦看曾有万没有提出过分要求,虽然也纳闷曾有万的目的,但这个纳闷,终究被心里的那份庆幸赶走了。王伦小看了曾有万,人家跟他玩了个暗渡陈仓。
明明知道被曾有万玩弄了一把,王伦还是死活想不明白,既然你要骗,直接盗用《假日》周刊的刊号刊名就行了,干吗还要多花那二百万呢?如果不是这次被发现,按照约定,来年你还得投入二百万?这又何必呢?这么做值吗?
冷妍告诉他,人家花钱买了个真身份,你说值不值?在你《假日》周刊的版权页上,人家是货真价实的副社长,你能说印在《假日》周刊上的头衔是假的?这个身份,就足够他好好招摇一阵子了。
王伦彻底无语。
由于假的《假日》周刊占据了部分西部市场,导致《假日》周刊在部分省市的发行量大幅下降,尤其是零售的自办发行渠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零售商不明就里,把假《假日》周刊当真的卖,还有的明明知道是假的,也装作不知道,就是因为假的《假日》周刊哗众取宠的低俗报道,的确吸引了一部分人的眼球。
不仅如此,那些日子,《假日》周刊编辑部,不断接到投诉电话,不明真相的读者说他们登的广告是虚假的,质问堂堂《假日》周刊怎么能登虚假广告。还有读者直接说《假日》越办越低俗,印刷质量也越来越低档,编校质量更是名不副实,错字很多,图片都是模糊的。
编辑部的人抱怨,说天天解释,说那是假的假的,不是我们办的,说得嘴皮子都疼了,简直烦不胜烦,都干不成正事了。有时候电话响,大家都不动窝,谁也不去接电话,惹得周冠军起急,冲编辑部的人说软话,说求求你们接电话吧,别耽误了正事啊。不接电话谁给我们《假日》正视听啊,人家真以为我们都畏罪潜逃了呢!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一次,《假日》周刊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是被人误解,被人盗取利益,严重在于失去了对国有资产的控制,使《假日》周刊的无形资产,出现严重的失控,不仅没有使这个无形资产形成很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还对现有的影响力,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甚至牵连了形象良好的大报。
这是乔华邦的结论。
乔华邦跟王伦谈话时,还严肃地对王伦说,舆论控制,对一个媒体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假日》周刊被假冒,就意味着失去了舆论的话语权,意味着把一个媒体至关重要的舆论控制权,交给了市场中的利益分子。这个问题不仅是对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媒体,即使是事业体制下的媒体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份报纸,要想真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公信力。试想,作为一个媒体,如果公信力丧失了,读者不再相信刊发的内容,他办的报纸还卖得出去吗?如果卖不出去怎么生存?你以为《假日》失去的仅仅是利益,失去的仅仅是面子吗!
乔华邦的话很重,这个结果也很严重,这个结果王伦无论如何没有想到。
身为一个资深媒体人,王伦何尝不知,由**控制舆论是媒体保持公信力的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发生改变,舆论由某个利益团体所控制,他们首先满足的,是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要求,甚至,还会是有利于他们自己舆论的要求。如果这样,这个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必将受到质疑,也就是说,《假日》周刊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有一点王伦很清楚,新闻出版无论怎么改革,党管笔杆子这个前提不能丢,这是有底线的。
想到这一点,王伦不觉冒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曾有万当初的狮子大开口,完全是个烟雾弹,这个煤老板虽然算不上化人,但绝对不缺精明。
曾有万的确是早就算计上了《假日》周刊,他先来个狮子大开口,完全是一种故作姿态,因为他很清楚这会遭到拒绝。果然,在《假日》周刊既要拒绝,又万分不舍的半推半就中,他逼着《假日》周刊一点点把条件往下压,他也爽快往下降,显示出自己的大度和理解,似乎是给了《假日》周刊充分的礼让。他就是要让《假日》周刊以为,他们遭遇了一种庆幸,然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抓住这个机会。
一切都没有出乎曾老板的预料。《假日》周刊窃喜地接受了他的合作,曾有万似乎都能看到王伦心里偷偷地笑,当然,他也偷偷地笑了。
二百万对曾有万不是个大数目,甚至抵不上他在北京购置房产的几个卫生间,但对《假日》周刊来说,二百万是可以办大事的,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是个即使省吃俭用的捉襟见肘,也不见得能够拥有的数字。曾有万似乎早已经透视了《假日》周刊的这个尴尬。
身为一个个体煤老板,曾有万也被卷入了整合的风潮。当几千个私人煤矿被政府整合,那些煤老板手里几百上千个亿的资金,不得不退出了煤焦领域。这么多的资金,不可能长时间都攥在他们手里,必然会有个新的流向。一批关了矿的煤老板,已经陆续进入了养殖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
曾有万手里也攥着十几个亿,彻底退出了煤焦市场后,他也在寻找着新的投资方向。
看到《假日》周刊的时候,对化人的念想一下子泛了上来。拥有一家报纸,当一回社长总编的想法,立刻充满了曾有万的大脑。并且,他还坚定地认为,这个想法很容易实现。因为他相信,他手里的人民币,是既坚挺又有力量的。
于是,他顺利地用二百万给自己置了一身行头,《假日》周刊副社长的头衔,真实地摆在他面前,当然,也可以真实地摆在任何人面前,从此,他这个浑身煤味的煤老板,摇身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化人。一个化人,并且有钱,这是个令人艳羡的地位。
曾有万如愿以偿,他终于扮上了。那些日子,他深深感到,扮上的感觉真好。一切事实都证明,他曾有万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因为事情实在是有点容易,容易得出乎了他事先所有的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