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七十七章 挖墙脚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七十七章 挖墙脚


毒后权倾天下 武动乾坤 墨门飞 重生之战士为 位面走私大亨 生死诡事簿 少董的小贤妻 奇婚偶像剧 翻版情人 超级全能控卫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七十七章 挖墙脚

李思明在深圳的这个家里里待了半个月,当他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家是温柔乡,能让满身疲惫的人得到抚慰,家是避风的港湾,能让游子暂时靠岸,放松一下疲惫的心。 李思明却希望自己永远也不要离开家,但是为了这个希望,他不得不再一次与杨月分别。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人才。

二十一世纪还早着呢,但是人才的匮乏却让李思明不得不再一次去一趟东北。 李思明这一次不是去找什么教授、博士之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是有经验的高级技工。 在1983年的时代,到哪里去找?当然是那些国营大厂去找,特别是军工企业,有一大批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越老越值钱。 站在李思明的角度,国内的教育似乎走错了路,一味地追求高等学历教育,而对于焊接、模具工等职业教育忽视,这直接导致了后世高级技工的短缺。 但是于此同时,如果你站在一个城市的大厦往下扔砖头,砸到了十个有九个是有本科学历的,另一个是大专学历的。 而那些技校毕业的学生,则成了抢手货。

工业技术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有一批锐意创新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还要有将这些理论和图纸变成实实在在产品的技工。 这就是李思明去哈尔滨那家他曾去过的军工厂地原因。 换句话说,李思明是挖墙脚的。 这种活实在不好干,有些缺德。

十一月中旬的哈尔滨,早已下过好几场雪。 今年的雪期来得早,下得大,路面的雪被汽车碾压,然后冻结着冰疙瘩,那些公交司机的技术实在高超。 在这又硬又滑的路面行驶,速度还挺快。 不过那破旧地电车恐怕比李思明的年纪还要大。

这是中国首屈一指地重工业城市。 即使是“三线建设”也没有动摇这座城市在中国重工业方面的地位,以“三大动力”为代表的重工业,让共和国的工业机器一直运转着。 李思明曾经多次从这里转车去往北大荒,也多次从这里转车回家过年。 这个城市在他的印象中,这几年似乎还是老样子:冬天的冰城,只有两种颜色,白与黑。 白的是冰雪。 黑地是取暖时排出的烟尘。 如果你站在城市的最高的建筑物上,往下一看,入眼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烟囱,这是所有北方寒冷城市的特色。

李思明走下火车,猛吸了一下干冷的空气,却被含着烟尘地空气给呛了一下。 很熟悉的味道,他敢肯定这是松木燃烧时发出的气味。 在北大荒时,每一个冬天他和他的兵团战友们都是这么取暖的。 这里无疑离北大荒是最近的一个大城市。 但是李思明这一次却没有时间去。

对于北大荒,现在他有一种复杂地情感,他爱那片土地,因为他曾为此付出一切,并且无悔;他恨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曾带给他悲伤。 如果现在去那里算什么?衣锦还乡。 在相识的人面前显摆?还是在黑土地的面前,发思古之幽情?或者在战友的坟前,忏悔哀悼?

“不知卫东那里还有人常去看看?”李思明想到此处有些黯然神伤。 人总是会找理由,李思明觉得用自己很忙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半个小时候后,姜厂长亲自开着吉普车来了,这辆吉普车李思明曾经坐过,很有年头了,看来姜厂长还挺勤俭节约,这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在发扬。

“李老师。 可把您给盼来了!”姜厂长一见面就十分热情地打招呼。

“我也挺想你们的。 ”李思明说这话时。 心中暗叫惭愧,这些年他压根就没想起过人家。 这一次因为是有求于人,才巴巴地上门来。 虚伪啊!

“这几年,我去北大找过你几趟,可是人家说你已经不在北大了。 问别人别人也不太清楚。 你现在在干什么?”姜厂长回忆道。 看来他不太关注新闻,至少共和国最南方发生的新闻这里还很滞后。 也许关于李思明的新闻,这里媒体认为不值得转载。

“我现在在深圳一家公司。 ”李思明道,既然对方不知道自己在拍电影,他就没提这事,以免对方莫名惊诧或者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样啊,真可惜,你要是来我们厂,我们绝对欢迎。 ”姜厂长还念念不忘这一点。

“这么说,我不加入贵厂,姜厂长就不欢迎在下喽?”李思明笑着道。

“那哪能呢?古人有倒履迎客的典故,我出门一看,这天还挺冷,就穿得严严实实来了。 ”姜厂长开玩笑道,指着脚上的军靴道,“瞧见没有,这个靴子穿得还挺严实。 ”

李思明发现他明显地显出老态了,头发早已经花白,背也有点驼了,只是这声音还是那么爽朗。

“姜厂长,我这次来是想……” 一路上李思明很想礼貌地插几句,说明来意,不过这个机会却很难得。

姜厂长很健谈,基本上是他说李思明听着。 姜厂长现在很得意,文革后,他们厂人员最齐整,新一代年轻职工也成长起来。 恰逢全国军工企业调整,后又逢南疆战争,因此获得了大量地国家投资和人员补充,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这其中,李思明曾留下地轻武器“设计”图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生产地某型枪族已被定为制式装备。

不过姜厂长要是知道李思明是来挖墙角的,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吉普车往东向二龙山方向驶去,原野是那么的宽广。 厚厚地雪原里,孤零零地站立着几棵白桦树,如哨兵一般挺拔,公路的的两侧成排的却是柳树和白杨,不过这个季节除了雪松是绿的,在这冰雪的世界里看不到一丝绿色。 李思明瞧了瞧车窗外冰天雪地的,情不自禁地紧了紧身上地棉衣。 他暗想。 还是到了目的地再说吧,万一厂长大人要是恼了。 将自己抛在这荒郊野岭地,虽然自己学过野外生存,那玩艺可不是郊游。

“喝,感情深就一口干了!”在职工食堂,姜厂长安排了一桌好饭,陪同的人李思明都认识,当年都曾听过他讲课。 如今都成了骨干。

李思明很久没有这样大口地往胃里灌白酒了。 李思明看了看那白酒商标,“北大仓”牌的,很不错。 陪同的人太多,还是没机会说出口。

“你是说你来这不是来讲课,而是来招人的?”下午在参观工厂之后,李思明终于有机会提出了自己的来意,姜厂长圆睁着眼,像是看到了天外来客。

“姜厂长。 咱们好商量……”李思明低眉顺眼,姜厂长的脸色很让他心惊肉跳。

“没什么好商量地。 这不是……不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吗?”姜厂长打断了他恳求的企图,激动地连说话都有些结巴。

挖社会主义墙角,这个词用得好,而且是十分贴切,李思明有些气馁。

“那我退一步。 只是招你们这的退休职工,我们公司会出大价钱的,你看如何?”李思明可不想惹恼了姜厂长,不然空手而归不说,还会被扫地出门。

“这也不行。 虽说退休职工去发挥余热,对我们厂没有什么损失。 可是你出的价钱是多少?你能保证不会给我们的在职职工带来影响?”姜厂长考虑很周全。 现在跟以前不同了,国家号召搞活经济,那些个体户虽然还遭人白眼,可是人家真金白银地挣钱,却是招人眼红。 要是李思明出的价钱太高。 难免不会让在职职工有想法。

但是这些情况还是在李思明的预料之中。 他早有思想准备,他也不想影响军工厂地正常生产。 这万一影响到了,那真成了挖社会主义墙角了,自己上辈子也是军工,这事自己不干。 姜厂长不必说,就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恐怕也不会让自己好果子吃。

李思明决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

“这是什么?”姜厂长看着李思明从包里掏出的一叠稿纸,不解地问道。 他此时也意识到刚才自己的反应有些过度,这李思明好歹对他们的厂子也有很大贡献地人。

“你看看吧。 是贵厂需要的。 ”李思明肯定地说道。这是某型枪族的设计图及详细的表述,正是后世著名的九五枪族。

李思明前世是位军工,不过他擅长的却是电子设备,比如雷达、通讯和电子对抗设备。 这些轻型器设计并不是他的专长,但是因为见过、用过、比较过,他完全可以用专业的术语来解构。 这就是拿来主义。

姜厂长从瞄上第一眼起,就爱不释手了。 求人得付出代价的,面子虽然很重要,但是若能给对方一点好处,则事半功倍。 李思明正是抓住姜厂长的心理,用他和他地厂最需要地去打动他。 这远比任何言辞要动听得多。

李思明已经连续抽完两根烟了,但姜厂长还在看,李思明怀疑他是不是相利用这两根烟的时间,将稿纸上地东西全记在脑子里,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姜厂长,我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也不可能靠记忆记住这上面写着的东西。 ”李思明不得不打断他的专注,“真要是那样,人人都成百科全书了。 ”

姜厂长终于抬起了头。 此时,他已经满面笑容。

“嗯,小口径的,中国第一款?”姜厂长嘘唏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目前还没有同类的,而且贵厂将是第一个制造它们的人。 国外早就开始列装小口径的了。 ”李思明笑着道,“怎么样,考虑一下,我只要退休员工,你帮我引荐一下?”

“这是给我们厂的,其他厂没看过吧?”姜厂长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稿件,生怕李思明收回去。

“那哪能呢,咱是老关系了,不给你们厂给谁呢?”李思明笑着道。

“你要是爽快点,早拿出来,就简单多了嘛。 ”姜厂长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什么待遇?太少可不行!”

“根据职称。 最低一个月五百块,另外给一万块安家费,在深圳可以租个大房子,将老伴也带去,不正好吗?如果是双职工那就更好了!”李思明很后悔,要是早拿出来,就不要白担心一场,害得他刚才心肝扑通扑通的。 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的价格

民以食为天,评价老百姓的钱够不够花,就看食品类的价格水平跟工资对比。 有人研究,八十年代初,面粉、大米0.17元左右。 蔬菜价格平均5分钱一斤。 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大约0.82元左右,即使如此大家也不能“无肉不欢”。 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三十年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海参、海胆、鲍鱼、对虾、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二十多年来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

其次谈谈穿,80年代初,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基本上一件衣裳穿个七八年也不是新鲜事,即使不至于“缝缝补补又三年”,兄弟姐妹接着穿几年也属正常。 温饱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能谈营养谈美感。

你也可能说,八十年代住房是国家分配的,这可以省了大笔的钱。 但是真正分到房子的人能有多大比例?分到手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贫嘴张大民”的故事可不是捏造的。 全国还有两千万待业青年,相当多的是李思明的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知青朋友,拼命地往工厂里挤,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后来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得扩大就业途径啊。 那些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机关单位和工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不得以才一再地扩大编制,让国家养着。 当改革深入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成了“下岗”的那一部分人。 如同当年他们正长身体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正上学却“上山下乡”了,好不容易返城上班了,儿女上学要交学费了,自己却下岗了,全让他们给赶上了。

李思明给出的待遇着实不错,这还是最低的,对于一些在自己专业上属于“老师傅”级的人物,他不会吝啬的。 对于李思明来说,能招到一个人,他就赚了,能来十个,就大赚了。 他当然不仅仅是招来就完事,作为“老板”,他会将这些“老师傅”们的所有剩余价值全吸干,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到心甘情愿。 比如医药费报销、年假制度、公费旅游等一些福利措施,远比国营企业要灵活得多、丰富得多,虽然这些都没有来得及具体化、制度化。

“这么多啊。 我都想去了。 ”姜厂长大吃一惊。

“你要是愿意,我们公司愿意出十倍的工资。 ”李思明半认真地说道,这位姜厂长要是愿意加入,那就太值了。 不过这只是说一说而已,姜厂长是不可能离开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军工厂。

“我还挺值钱的嘛。 我哪天要是被领导开除了,就去你那里混口饭吃。 ”姜厂长开玩笑道。 那份稿件,早就被他塞进外衣口袋里,鼓鼓囊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