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十八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十八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


极品风水师 赌徒 爹地盛宠,妈咪无节操 重生嫡女谋略 超级经纪人 阴阳手眼 独尊灵宝 错嫁良缘之代嫁郡王妃 一腔废话 龙门天子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十八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首次夺得了世界冠军的奖牌。

而这一天,我们的主人公李思明同志离开北京正好半个月,这些天里他倒是将香港逛了个遍。 曾智对他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颇为不满。

“我说,你不是说要拍电影挣大钱吗?”曾智问道。

“是啊,我是说过!”李思明坐在沙发上,和小刀一样盯着电视看。

“可是你整天不是窝在家里,就是逛街,这可不是一位自称要做导演的人要做的事情。 ”曾智道。 他看上去比李思明还要急。

“你急了?”

“我急?我可不急,我是出于朋友的忠告!”曾智否认道,他对李思明什么事都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不满。

“你以为我在玩?不,你以为我玩的时候,我是在思考。 你以为我在思考的时候,我是在休息。 ”李思明这些天确实是在思考,不过可没他说得那么玄乎。

“你坐在这里抽着烟,看着电视,这就是聪明人的思考方式?”曾智气不打一处来。

“你不要生气,明天就开工。 ”李思明坐直了腰板,“明天你给我找个编剧,咱拍电影得有一个剧本不是?”

“这个没问题,不过你要什么样的?卖座的编剧可不好找,这些人一般都有合同在身!”

“那就随便找个会写字地就行!”

“你不是在说梦话吧?”曾智摸了摸李思明的额头。

“那就找那些文笔还可以。 但却一腔热血无人赏识,大叹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的人吧!”李思明推开曾智的手。

“为什么?”

“故事都在我这里。 ”李思明指着自己的脑袋,看到曾智有些不相信的神情,笑着道,“当年在大兴的时候,那些剧本不都是我写地?”

“那你怎么不写,这样还可以节省开支呢?”曾智又冒出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正是李思明请一个电影编剧的原因。 因为李思明可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地经验,在香港当编剧的不少。 文笔不错的人很多,有许多导演自己就是个编剧,关键是在于创意也就是构思。 李思明看得大片太多,脑子里的故事太多,他需要一个编剧将这些故事变成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剧本。 香港电影的一个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紧凑,不像大陆地电影往往拖泥带水的。 让人看得倒胃口,这就是香港编剧们说故事的功底。

“咱那不是舞台剧嘛,这次是电影,所以需要一个编剧。 ”李思明道。

“好吧。 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我保证你明天就可以见到。 ”

“我今天才发现你更想拍电影。 ”

“那当然,谁不想挣钱?反正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 ”曾智指着李思明道,“这万一要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也能沾点光不是?”

“你倒是打着如意算盘。 不过。 你就这样对我没有信心?”李思明道。

“你要是谦虚一点,我倒是不介意可以对你提高点信心。 ”曾智道。

关于信心,李思明自认为除了对剧本和创意有点信心外,其它的东西都没信心,不过他有着不撞得头破血流不回头的意志,如果不试试的话。 他对自己地意志力恐怕也会产生怀疑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李思明只好拿这名话自勉,他准备好了失败一次,积累一下当一个电影导演的经验,然后再决定在不在这个行业大干一番。 不过他这个打算,要是说给曾智知道,恐怕要和自己拼命的。 所以他装作很有信心的样子,比最有实力地经验丰富的导演还要牛气烘烘的,让这个同样想挣钱的兄弟任劳任怨地陪着自己打拼。

香港的编剧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属于电视台的编剧,也就是电视台雇员。 这些编剧领月薪。 按量完成工作量,通常收入比较固定。 属于中产阶级。 另一种是自由身的电视剧编剧。 这些编剧均是资深电视编剧或从电影行转过来的原电影编剧,在讨厌了电视台死板工作环境和觉得再在电视台混下去没有意思,就出走到外面,成为许许多多独立电影或电视的项目编剧。

最后一种编剧是只写电影剧本的电影编剧,多数剧本由一人完成而不是像电视编剧那样由两人或以上来完成。 这一种编剧在电影业最红火地时候最多,但是知名地编剧都是跟电影公司签的合约,干得好地还有分红之类的,干得不好的只有月薪可拿,要是经常拿不出好的剧本可就得面临失业的危险。 电影编剧还有一种,就是那种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处递稿的那种,这种人最惨,通常是无人赏识弄得穷困潦倒,只得长吁短叹呜呼哀哉。

而绝大多数内地编剧都另有身份,最普遍的行当就是作家。 作家和编剧的不可分割是中国特色,作家和编剧的相互转化,导致小说和剧本至少可以卖两次钱。 香港的编剧却更具有专业性,大多数人为着生计码字,大陆的编剧往往想跟导演较劲。

曾智找得就是这种穷困潦倒的编剧,不知他是为了省钱还是真地找不到。 李思明跟这名编剧是在尖沙咀喜来登的咖啡厅见的面,此人名叫梅前,正是“没钱”的谐音,估计他老爸给他起名时没想到会有这个意思。 梅编剧戴着一副很有深度的眼镜,头发凌乱不堪。 身上地西装好似刚从箱底翻出来,折痕挺深的,一副很落难的样子。

“曾先生,您好!”梅编剧进了咖啡厅见着了曾智,一弯腰鞠躬到底,看来这个动作他做得挺熟的,“听说您有活吩咐我去干?”他那厚厚的镜片背后闪耀着激动的光彩。

“梅先生。 你请座。 我来介绍一下。 ”曾智招呼侍应上了一杯咖啡,指着正在装深沉的李思明道。 “这位来自大陆地李思明先生,是我公司下一部影片的导演,他需要一个编剧,我就推荐你了。 ”

“谢谢曾先生,谢谢李导演。 ”他确实非常感谢,但是他却有些怀疑正座在面前品尝着咖啡地李思明,这个人横看竖看左看右看。 怎么也不像一个导演。

“听说你很勤奋?勤奋好啊,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李思明说着客套话,“正是因为你认真勤奋,所以才找你来写编剧。 ”李思明没说的是,对方因为不得志,才会听他这个冒牌导演的话,编剧的地位一直就很低。

“谢谢导演!”李思明“表扬”的客套话让梅编剧听得颇为兴奋,苦日子他过够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靠泡面生活,每天到咖啡厅里喝着免费咖啡,兼写着注定被那些导演扔进垃圾桶里的剧本。 如今有一个人说他会成功,怎能不让他感到兴奋呢?所以说适当地“赞美人”,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梅大编剧将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曾老板说你写过不少功夫片剧本?”李思明问道。

“是的。 那些电影公司欺人太甚,我写的剧本要么被扔进垃圾堆里,要么根本就递不进去。 好一点的,勉强挣个生活费。 ”梅编剧回首往事,很是痛心疾首,“哎,那都是我的心血啊。 ”

“你为什么不放弃?去报社什么的做个编辑也不错啊。 ”

“话虽那么讲,成为一个大编剧,可是我地梦想,我要电影里的主角根据我的思想跳舞。 要让我塑造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 为此我会一直写下去。 直到拿不动笔为止。 ”梅编剧眼神坚定,李思明注意到他说到自己梦想的时候。 杯中的勺子被他握得紧紧地。

“所以我请你来写一个剧本。 ”李思明并不想打击对方,但对方的敬业精神倒是打动了他,所以他更加确定了让他来写。

“是功夫片吗?我这有好几个现成的,请您过目!”梅编剧从他那已经很破旧的包里捧出好几本手稿,充满期盼,看来他早有准备。

李思明不想让他失望,装模作样地翻了翻,都是江湖恩仇加喜剧,跟眼下的叫座的影片是一个类型。

“嗯,你这些写得很不错,但不是我要的。 ”李思明道。

“李导演,您说你要什么样的,我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给你看初稿。 ”梅编剧急切地说道,他很显然不想让这个机会白白地浪费,尽管对方这个自称导演的年青人他从未听说过。

“你不要急。 我是说现在卖座地电影基本是都是功夫喜剧片,这些影片地确不错,可对于我来说,如果去模仿别人,只会吃力不讨好,因为这一类型的影片都由一些人把持着。 我这里有一个故事,跟你讲个大概,你帮我润色一下,然后我们再研究?”

“没问题,您说?”梅编剧问道。

“在斑斓绚丽地牡丹坊内,金捕头和刘捕头正在欣赏着盲ji小妹精彩绝伦的舞姿。 突然小妹一剑刺向刘捕头,刘捕头躲过这一击,将小妹拿下。

月黑风高之夜,黑衣人救出了小妹,在逃亡途中黑衣人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小妹,这黑衣人就是金捕头。 可金捕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妹竟另有隐情,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他匪夷所思。

小妹受命于飞刀门,将金捕头押出斩首,他们来到一片花海,在漫天遍野的花海中,金捕头面对妖艳的小妹,两人情不自禁地共坠爱河…………正当小妹与金捕头卿卿我我时,此时刘捕头突然出现,三人不得不面对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在漫天的雪花飞舞之中,官府与飞刀门都亮出底牌,惊天动地的雪中大战开始了………… ”李思明回忆着“大片”,根本就不用动脑子,桌前另两人目瞪口呆。

没错,这就是《十面埋伏》,这跟眼下那些硬马硬桥的李小龙式真功夫,完全不同,首当其冲的是人物飞来飞去,结合美轮美奂的实景,表现了古龙武侠的意境,东方的写意色彩很浓。 李思明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在此时此刻,他的前面并没有人这么拍过,没有参照物,原剧的种种被人诟病的地方,他可以想办法去弥补,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剧本问题,此时却不会受到那么多攻击,李思明已经可以想到其中的一些创新的设计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让人惊叹。

当然在这个时代,也有一些很大的不足,比如电脑特技,一些场景是通过专业的电脑软件来完成的。 不过李思明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一个想一门心思挣钱的临时导演而已,不会去追求他办不到的事。 事实上他没想到的实际困难更多,这会让他无数次感叹导演真不是好当的。

“这个故事很新颖,可是您都已经说了,我干什么呢?”梅编剧不禁问道。

“我只是讲个大概,主要还需要你去写,比如人物对白,性格刻画啊,我要求能写出古龙的意境,故事要合理,但这对白千万不要半文半白。 ”李思明没忘记原剧中搞笑的对白。

“好,我保证三天之内拿出来。 ”

“不用那么急,慢功出细活嘛。 另外我先付你订金,一万块怎么样?完了不少于五万?”李思明道,眼睛却看着曾智。

“啊,太多了。 ”梅编剧被李思明的大方搞得受庞若惊,只有大公司固定的编剧才有订金这一说。 五万块此时在香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年一百万已经可以拍部电影,四五十万可以买半山一千呎的豪宅,只不过房价在97年前又涨了十多倍。

曾智见李思明张口就是订金一万元,撇了撇嘴,掏出支票本,不情愿地签下。

“谢谢曾先生,谢谢导演!”梅编剧激动地接过支票,站起身来向两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承蒙两位先生看得起我,我现在就回去写,三天后交稿!”说完就提着包一溜烟走了。

“香港人都这么敬业吗?”李思明问道。

“这一个人要是穷得快活不下去了,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支票,这支票还是有银行信用保证的那一种。 这个人一定会对着老天爷喊道:怎么就掉在我眼前呢,真是苍天有眼啊!换谁谁不是在银行关门前赶去兑现呢?”曾智道。

“你不要小气嘛,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咱要做就做大的。 ”

“我是担心这孩子成了肉包子喽!”曾智恨恨地道,“你真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