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天下布武——信长之野望

天下布武——信长之野望


小护士 惊世浊劫 独宠后宫 种田妻主有点钱 隐婚总裁观察报告 高官哥哥别玩我了 一棋至圣 网游之神龙传奇 七宝空间 禁情

天下布武——信长之野望

却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从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藩国守护割据一方,逐渐演变成了战国大名,各个大名你争我斗,这时候日本社会已经过百年的战祸,天下思治,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群雄此消彼长,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到了战国末期之后这种大浪淘沙的过程更加的激烈,那些没有称霸天下雄心和能力的守护大名已经或被吞并,或沦为附属国。正在这个时候,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全日本的霸主——织田信长出现了。信长和他的继任者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主宰了中后期战国的运势,并成功地于1603年统一天下。

武田信长于1534年7月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他的父亲是织田信秀的嫡长子。织田家在当时尾张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织田信秀世袭尾张国的奉行(在尾张国的地位仅次于守护大名斯波氏),控制着尾张国的四个郡城。凭着出色的武勋做到了尾张代理守护。信长的母亲是信秀的大老婆土田御前,此外,织田还有一个同母弟弟信行。

信长自小就非常顽皮,尽管在年仅六岁的时候即被父亲封为那古野城的城主,但是身为一方父母之官的信长,仍然没有收敛。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普通市井里的年轻人一起玩耍斗鸡走狗,无所不为,被人称为“尾张的大傻瓜”。据说信长小时候长得非常美,小时候他甚至学着女孩子涂脂抹粉,画眉贴额,娴静时犹如娇花照水,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如果单从外表看,信长似乎就是一个乖孩子。但是信长一旦真正地犯起事来,简直就是一个混世魔王。据说,有一次他就到当时尾张国守护斯波氏的地盘上杀人放火,甚至拿着弓箭射街上的行人,看着他们躲躲藏藏,以此为乐。此外,他还和他的那帮狐朋狗友杀人,然后把他们的头割下来作为盛酒的容器。在父亲信秀的葬礼上,信长还一反传统的孝道,不但没有表现出悲戚的样子,反而嬉笑自若,像没事人一般,看到诸家臣故作悲戚的样子,他甚至拿这些家臣打趣,指着他们开一些粗俗的玩笑,说着一些大逆不道的话,甚至向父亲的祭坛投掷杂物,这在当时的尾张国被传为笑谈。眼看着信长这么大了还不务正业,负责教育、照顾信长的“太子太傅”平手政秀在向信长劝诫过多次没有效果之后,非常失望,他认为自己十几年的心血都白费了,所以感到很失败,也很耻辱,所以选择切腹自尽,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死来唤醒信长。看来平手政秀的死还是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的,之后信长的那颗不羁之心终于有所收敛。

不过虽然信长荒唐过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糊涂一世。信长有一点不同于世俗中所说的那种花花公子,他儿时所结识的朋友并不全是那种一起吃喝嫖赌的狐朋狗友。例如,当信长小时候在今川义元家做人质的时候,在那儿结识了同样做人质的竹千代,竹千代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德川家康,两人一起度过了少年时光,成为莫逆之交,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缔结稳固的同盟关系的一个助力,这对于日后织田信长的霸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织田的兴趣非常广泛,他喜欢围棋、相扑,并且精于此道。他还非常喜欢当时日本民间流行的幸若舞。他尤其喜欢其中的这样一段“人间五十年,跟天下比起来,如梦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长生不灭者”,并且他时常吟咏这一段,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没想到这句话居然成为信长一生的真实写照,信长尽管得到了天下,但是他在五十岁那年被人刺杀,刚好印证了“人间五十年”这句话。

除此之外,织田信长不同于战国时代其他豪杰的一点,就是他还喜欢西洋的东西,即使是他长大之后,也仍然不拘小节。例如,有一次他去觐见当时的天皇正亲町天皇,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仪式,结果信长戴着西洋帽子,穿着皮靴,打扮得像一个假洋鬼子,这令日本天皇啼笑皆非,以至于当时舆论一片哗然,信长在当时的公卿之中被看做一个异类。

1551年,织田信秀突然去世,根据日本史料的记载。信秀是因为酒色过度而肾亏虚死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醉生梦死了。于是,信长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接任织田家的家督,正式开始了天下布武的时代。在信长继承家督两年之前,他娶了美浓国大名斋藤道三女儿斋藤归蝶。斋藤道三,是战国有名的阴谋家,据说此人非常阴险,表面和和气气,但是非常喜欢在背后使阴招,属于口蜜腹剑的那种人物。道三小时候曾经在京都出家,在此期间他因为聪明才智在寺院里很受推崇,寺里的住持甚至认为他是能和一休宗纯比肩的得道高僧。但是道三却耐不住寂寞,也不甘心一辈子都搞学问,于是他还俗去投奔当时在美浓国非常有势力的土歧氏家督土歧赖艺,道三凭着出色的权谋数术,驱逐土歧氏,终于取得美浓的统治权。

在信长前去美浓迎亲的过程之中,面见了岳父斋藤道三,当时道三察觉到被称为“傻瓜”的信长并非真正的草包,而是一个在乱世中能有大作为的豪杰,相比之下,自己的儿孙简直不值一提。从此之后,道三全力支持织田信长,成为信长的一个重要支柱。

信长要想成为日本的“天下人”就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有鉴于此,在继任家督之后,信长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信长充分发挥美浓国人口多、物产丰盛的优势,建立起兵农分离的制度。由于当时各大名经常交战,农工业人口都被调集为兵,粮食短缺,必须寻找商人外买。织田信长把多余的粮食对外卖出以聚敛财富,把过剩的失业人口专门组织成士兵,使之专业化。因此,农民可以专心生产,军人的素质也得到提高,粮食与金钱的储备增加,也得到了更有效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信长还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废除了落后的“关所”制度,从而使得各路商旅可在自己的领土之内自由通行,不用再交过路费了,从此尾张内商旅聚集,大大刺激了领内的经济成长。为了维护商业的公平原则,信长废除了某些商品的专卖权,打破以往一些商家和工会的垄断。不仅如此,信长还制定了一些免税政策和以法律形式确立的信贷制度。自此,商业活动在织田家领内空前繁荣。信长还广泛地发展国际贸易,从中获取了非常大的利润,正是有如此充足财力的保证,织田家虽然连年战争,但国库始终充盈。

此外,织田信长为了确保家臣与士兵的俸禄的充足供给,解除诸地方势力借此拥兵自重,构成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于是采取“检地”,通过这个方式他变相地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通过定期对诸地方势力援助的方式,使他们的势力逐渐丧失了独立性。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确保了对自己国土的直接统治。

在经过这一番准备之后,信长走上了逐鹿天下的道路,开始削平日本群雄了。正在信长决定大干一场的时候,在尾张国内却正酝酿着一个针对信长的阴谋。虽然早在父亲信秀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指定信长为继承人,但许多织田的家臣鉴于信长小时候不务正业做了很多的荒唐事,对于信长的前途很不看好,这其中就包括信长的亲生母亲土田御前,所以他们密谋废除信长,打算立以聪明伶俐著称的信长的弟弟信行继承家业。

1555年,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原来由于斋藤道三认为长子斋藤义龙是自己还没有发迹之前与家奴野合时生的孽种,再加上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dna亲子鉴定技术,老谋深算的道三想到那个家奴既然可以和自己私通,也可能会和别的人乱搞男女关系,所以他不确定这个儿子是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所以非常看不起他,不愿意让义龙做家督继承人。义龙这家伙却也是心狠手辣,他看出了道三心中打的这个小算盘,干脆杀了道三所有的儿子,这下好了,道三的位子你传也好,不传也好,我给你来个釜底抽薪,这天下迟早是我的。道三这个人也很固执,觉得虽然就义龙这一个儿子了,但他敢如此威胁自己,就筹划着把美浓一国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信长。但是斋藤道三的这个做法更加剧了父子之间的矛盾,为了阻止将要到手的肥肉被别人抢走了,斋藤义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父亲道三提前接班。而道三在死之前,对自己的家臣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把美浓国转交给自己的女婿织田信长,并让信长为自己报仇。随后,信长以为岳父报仇的名义讨伐斋藤义龙,在打败斋藤义龙之后,最终美浓国还是落入了信长的手中。当时在日本战国时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得美浓者得天下”。信长取得美浓后,野心急剧膨胀,决定仿效中国周王立于岐山后打倒商纣王一统天下的故事,将美浓国斋藤氏的据点井之口改名为岐阜。此时信长正式开始使用“天下布武”印章。顾名思义,所谓“天下布武”即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释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是日本历史学家却考证“天下布武”就是“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在战国之前日本社会的权力基本上是在公家(天皇)、寺家(寺院)、武家(武士阶层)三家之间交替,信长以天下布武为目标,可认为其带有废除公家、寺家的权力,并正式建立武家政权的意味。由此可窥信长日益膨胀的野心之大。

虽然美浓落入信长的手中,但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重要支柱——岳父斋藤道三死了,信长失去了外援。织田家不服信长的势力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加快了夺权的步伐。1556年在柴田胜家等家臣的煽动下,信长的弟弟织田信行举起反旗,自立为家督,公开对抗信长。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信长派兵去追杀信行,终于在一个叫稻生的地方把信行势力击溃。而信行逃回自己的领地清洲城,在母亲的调解之下,信长终于暂时放了信行一马,而为了收买人心,信长也赦免了造反的诸家臣,柴田胜家等死里逃生,对信长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跟着信长。

但是信行并不甘心失败,在第二年再度企图谋反。这一次柴田胜家非但不支持信行,反而出卖了他——向信长告发了此事。信长知道弟弟再次谋反之后,不再手软,为了避免母亲再从中作梗,他瞒着母亲派人将信行暗杀了。从此,信长牢牢掌握了织田家的权力。

踏着弟弟的鲜血,织田信长终于登上并坐稳了家督之位,但是更大的危机将接蹱而来。1560年6月,当时势头正如日中天、号称“东海道第一弓取”的骏河国大名今川义元带兵准备上雒,即到京都朝见室町幕府将军足利氏。但是显然义元这次上京的目的并不单纯,他也是在投石问路,试探日本各地大名对于自己称霸的态度,看看谁站在自己的一边,谁与自己对抗,并且扫平路上对他不服的大名,进而以重兵威慑幕府,挟“将军”的名义发号施令于天下。由于织田信长的领地在尾张,正是今川义元上雒的必经之路。信长不愿臣服义元,于是决定兴兵对抗,但是织田军寡不敌众,眼看着自己的堡垒一个又一个被攻陷,信长一看正面对抗不是今川义元的对手,于是派小股精锐部队去强袭今川军的阵地,最终今川军统帅今川义元被杀。这一战后来被称为“桶狭间之战”。总大将战死的消息传出,今川军溃逃回骏河。此战之后,信长名震全日本。

桶狭间之战后,今川家势力日渐衰退,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国的德川家康趁机摆脱附属地位,成为独立的战国大名。由于家康、信长二人幼时就是好友,再加上两人有着共同的对手甲斐国武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所以双方在1562年,正式缔结了清洲同盟(得名于当时缔约地清洲),这个同盟的形成,保证了织田家西侧领地的安全,解除了织田信长的后顾之忧。

今川义元死后,信长感觉自己也具备上雒的实力,于是他也想仿效今川义元把目光投向了京都。正在这个时候日本权臣松永久秀控制了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但是足利义辉不甘心做松永久秀的傀儡,于是他号召各地的大名进京来护卫自己,讨伐松永久秀,在此情况之下,松永久秀决定废除足利义辉。1565年5月,松永久秀灭掉足利义辉,另立足利义荣为新一代幕府将军。但是这引起了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的不满,他继承哥哥的遗志,四处纠集势力继续反对松永久秀。1568年,他来到了尾张国,来寻求信长的庇护,这给了信长起兵进入京都充分的借口。同年9月,信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护送足利义昭往京都进发。月底顺利地到达京都城下,松永久秀一看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想打自己,赶紧出城投降。10月,足利义昭正式继任为第十五代幕府将军,这也是室町幕府的最后一位将军。踌躇满志的足利义昭有鉴于兄长的教训,想把捡来的这个将军位子坐长,于是开始削藩,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但是信长之所以支持足利义昭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他只是把将军作为一个向天下发号施令的工具而已,足利义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信长的不快。于是信长又先后两次对义昭上书,在上书之中他对义昭有些不太尊重,这引起了已经身为将军的义昭的愤怒。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无法调和,不到一年,两人就正式翻脸。

此后,义昭以将军的名义号召各地的大名讨伐信长,由于织田家扩张的势头太猛,各地的大名早就看信长不顺眼了,得到了将军的命令之后,甲斐的武田家中号称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首先响应,此后包括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甚至以本愿寺为领导的一向宗势力和伊势藩国长岛一带的一向宗一揆等这些宗教势力也加入了敌对阵营,这些反对势力刚好形成了一个对信长的包围网。

为了突破包围圈,信长在联合了自己的老朋友德川家康后,专拣软柿子捏。1570年6月他先向实力最弱的浅井长政发起进攻,在近江姉川河原之战中经过苦战击退了浅井,此后他又击败了朝仓义景军队。眼看着战争局势向着对于织田信长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武田信玄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出马,教训一下织田信长这个不知好歹的晚辈。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纠集甲斐国武士三万余人,大军进攻织田领地的东美浓与德川领地的远江、三河。听说这个消息,织田、德川军急忙撤回主要兵力来对抗信玄。但是由于德川军在一言坂之战中为武田军大败,接着德川的主要领地远江、三河都被武田信玄攻陷,战况急转之下,织田和德川的联军陷入了非常不利的状况。眼看着一代枭雄织田信长就要被剿灭了,但是正在这个时候,信长最大的强敌武田信玄病死在军中。信玄死后,武田军便撤出了对织田军队的包围圈,返回甲斐。

信玄死去,信长趁势重整军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先后把起兵反叛自己的势力扫平。值得一提的是,在次年(1573)7月,信长攻陷当时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二条城,活捉义昭,并把他从京都放逐,随后织田信长上书日本天皇要求废除足利氏的将军之位,得到了批准,至此室町时代正式终结。

在信长成功地突破第一次包围圈之后,此后几年再也没有人敢于向织田信长发起挑战。经过多年的戎马生涯之后,信长似乎流露出了一些倦意。1575年11月,信长把织田家家督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织田信忠,把偌大的一个家业交给信忠,自己退居二线,找了一个地方隐居了起来。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原本与信长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举起叛旗,随着波多野秀治的首义,又一次反信长的**开始兴起。信忠于当年4月派大将明智光秀、原田直政率领三万军队前往大阪平叛,但是这支军队出师不利,在首战之中就损失惨重,主将之一的原田直政被击毙,其他的军队被联军包围在大阪附近的一个堡垒天王寺里,织田军陷入困境。眼看儿子信忠赔了夫人又折兵,收拾不了局面,信长只得重新出山,主持大局。5月,信长亲自率领着召集的不足五千人的军队,攻向包围天王寺堡垒的近两万余敌军。信长本人亲自出阵,身先士卒,这使织田军士气大振,守城部队里应外合,终于得以成功击败敌军。在战争形势稍微好转的时候,织田军又迎来了一个难缠的对手,此人就是人称“越后之龙”的关东第一智将上杉谦信。信长与谦信,原本是盟友,他们曾经并肩战斗,共同对抗甲斐国的武田信玄。但是在信玄病死后,两人合作的基础逐渐丧失,再加上谦信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信长与基督教势力交往过密,而且在战争之中经常焚烧一些寺院,这激怒了上杉谦信。因此,上杉谦信于1576年解除与信长的同盟,并与信长的对头石山本愿寺和解。有了谦信的号召,反织田的势力重新壮大了起来,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统一步调,重新开始行动,织田信长再次陷入包围圈之中。

不幸的是,上杉谦信突然于1578年3月初去世。因谦信没有子嗣,于是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开始争夺起继承权。织田军乘机攻下了上杉领土的能登、加贺。而由于谦信的死,信长包围网再次崩坏。谦信死后,织田信长再也没有对手,随后一路过关斩将,先后灭掉了越后上杉家、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条家等劲敌,织田信长的势力在这时候达到了顶峰。

1581年2月28日,织田信长在京都天皇宫殿东侧的御马场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大阅兵,以此向日本全国各地甚至天皇展示自己的实力。据说这次军事大演习,正亲町天皇也参加了,这显然是天皇对于织田家权力的一种默认。但是俗话说得好,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盛极必衰,这件事情过后还不到一年,织田就开始流年不利。

1582年夏天,在看到日本本州岛局势大定之后,信长决定对当时四国岛的霸主长宗我部元亲发起进攻,以便将四国岛也纳入自己的旗下。于是,信长准备派重臣丹羽长秀辅佐自己的三儿子信孝去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这个安排却引起了权臣明智光秀的不满,因为在之前本州岛没有被平定的时候,信长对长宗我部元亲采取的是结盟政策,并且亲口称长宗我部元亲为“蝙蝠王”。当时负责与四国方面讲和的正是光秀,光秀为了双方的和平工作疲于奔命,光秀甚至把自己铁哥们儿斋藤利三的妹妹嫁给了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当年5月底6月初,信长为准备出兵讨伐毛利家而前往京都。在觐见了天皇之后,便逗留于本愿寺打算休息一阵儿,在这时候明智光秀却突然带领军队包围了本愿寺。当时,信长身边只有大约一百人的近卫部队,闻说光秀叛乱,只好带领卫队火拼了,但是寡不敌众,眼看无望,信长只得选择自杀,一代枭雄就这样命丧他乡,信长死后,自己所经营的家业也就如云烟一般消散了。

据说,在织田被暗杀之前织田家也出现了不少不好的兆头。有一天信长在路上遇到一个邋遢和尚,这个和尚在看了信长一眼之后,突然将他拉到一边,悄悄地告诉信长他不日之内就会有血光之灾,而且这场死到临头的大难在当年的6月1日前后,他尤其提醒信长注意在6月1日这天要加倍小心,但是见佛杀佛的信长岂会把一个和尚的话放在心上,他甚至认为这个和尚是被自己剿灭的一向宗的参与者,打算将他杀掉,但是在随从的劝阻之下才没有痛下杀手。

其实在当年的2月中旬,日本京都的天空上忽现一片血红,异常壮观,当时京都的百姓纷纷说这是老天爷在发怒,这也引起了信长的注意,于是他向当时日本一个非常有名的天学家咨询,这位哥们儿当时想也没有想,就照本宣科地说:这是象征着霸主会有一个劫数。

虽然织田信长在本愿寺遇弑身亡,但其继任者统一天下的脚步不曾稍稍放缓。正是因为信长苦心经营几十年奠定的基础,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才能继承其遗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信长死后十多年就达成了天下统一,结束了战国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