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武士也疯狂——保元、平治之乱

武士也疯狂——保元、平治之乱


俏丫头的病夫君 女人,吃完请负责 末路新娘 混沌邪神 剑与财 三体 娘亲有田 殿下掀桌,毒妃别逃 霸明 最强特种兵之龙刃

武士也疯狂——保元、平治之乱

要说源氏和平家死磕的故事,我们要先从一位很有个性的天皇说起,不是别人,就是日本第七十二代白河天皇。整个日本历史上一共有两位白河天皇,他们是曾祖孙的关系,为了加以区别,曾祖父就叫做白河天皇,曾孙则加个“后”字,叫做后白河天皇。无论白河也好,后白河也好,都是源平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其中尤以后白河天皇为最,他被后来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的建立者源赖朝骂作“日本第一大天狗”(“天狗”是日本民间流传的一种善变欺人的妖怪),即可见其手段。

而其曾祖父白河呢,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虽然他比起他老爹奋发有为的后三条天皇来说,在政治素质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生活作风问题上,白河同志还是值得特别拿出来说一说的。

要说起白河同志的老爸,那在日本历代天皇之中也可算个有头有脸的“贤君”了,之所以称他为“贤君”,也是因为在整个绵长、幽玄、物哀的平安朝,随着后戚的流行,藤原氏势力日益壮大,朝政大权也随之都掌握在藤原氏家族的手中,一般也不会“旁落”给天皇,而后三条呢,则是平安朝历代天皇中罕见的掌握实权的一个天皇。

为了变相夺权,藤原氏从帮助中大兄皇子发动大化改新的中臣镰足,以及其子藤原不比等开始,直到平安朝初期的藤原良房,创造性地发明了摄关政治,以担任摄政和关白为借口,把持朝政,独揽大权,更利用外戚手段不断地将女儿嫁给天皇做中宫或者女御,以此换得藤原氏天下的永固。

然而后三条却并非出身于藤原氏,这也是他和他的母亲在他上台前备受藤原氏欺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哥们儿运气好,藤原家的女人肚子不争气,在他当太子的时候,硬是没给后三条的哥哥,时任天皇的后冷泉以及其他皇室成员生出个男孩,所以后三条这哥们儿战战兢兢地当了二十三年的储君。到了治历四年(1068),他哥哥后冷泉一命呜呼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天皇。

登上大宝的后三条并没有忘记他做皇太子时藤原氏对他的欺压,因此他励精图治,一生致力于把权力再从藤原氏那里夺回来。他创造性地发明了“院厅政治”,说白了,也就是时任天皇“今上”不管事儿,摄政关白也不管事儿,管事儿的是谁呢,是太上皇——“上皇”。

逊位后的后三条立刻设立院厅,并组织自己的领导班子继续发号施令,掌握朝政。天皇和摄关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名义上是你老子,更是你太上皇,本着“以孝治天下”的这个远从中国舶来的基本国策,也就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白三条这哥们儿身子骨儿不行,就在他设立院厅的第二年,后三条就贡献了年轻的生命,撒手人寰,年仅四十岁,时年延久三年(1072)。

后三条死时为了保证人亡政在,曾授意即将继位的白河在其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二弟实仁亲王,实仁卸任后再把皇位传给三弟辅仁亲王,就这样将皇位一级一级地传下去,直到自己最欣赏的儿子——辅仁。

而事实是后三条死后,白河确实立自己的弟弟实仁为东宫,然而好景不长,十四年后,实仁暴卒。白河并无泰伯、伯夷的量,并未遵照后三条遗诏立三弟辅仁为储君,而是径自立了自己的儿子,并于同日内禅,是为日本第七十三代堀河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实行院政,自然也是学他老子,放位不放权,大权仍旧掌握在他的手中。

当时,堀河年在冲龄,摄关藤原赖通也以八十三岁的高龄辞世,继承他的教通也不久于人世,摄关则由赖通的嗣子藤原师实袭位。师实呢,并不是一个狠角色,所以白河院厅的事儿,他管不了。这时候朝政大权才算是真正地回归到了天皇的手中,从这一点上来看,白河也算不辜负父志了。

但你说你大权收回了,朝纲独断了,你也好好做出点政绩,可白河偏不这样,他并不像他老爸那样选贤用能,励精图治,而是任性而为,全无章法,史书上评价说:“(白河)临朝十七年,政多无道,上违天心,下背人望。”

就这样他还出了家,希图冥福。

其实白河心中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那个三弟,人称“三宫”的辅仁。却说他这个幺弟仪表堂堂,才学出众,天生就是当天皇的料,而反观堀河呢,则天生就是个药罐子,一看就是个短命的,所以当时就有很多朝臣抱持着这样的幻想:一旦哪天堀河宫车不幸晏驾,那么三宫还是会理所当然地继承皇位的。

他们理所当然地这样想,白河呢,也理所当然地会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他的想法是:老子不行,我生个小的不就完了吗。于是乎,在堀河十三岁的时候,白河就给他的宝贝儿子取了个媳妇儿,这媳妇儿也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嫡亲妹子——笃子。

笃子,当时已经年届三十,是个十分成熟、健康的女人,所以白河希望他们赶紧生下个一男半女,也好杜绝那些支持三宫的大臣的妄想。因此,他就一天天地盼着、望着,不停地问:“生出来没有啊?”“怎么还没有生啊?”

白河以己之私连最基本的近亲回避婚姻原则都不懂,也难怪那位笃子皇后结不下“果”来,换句话说,就是结得下来,估计不是个畸形,也是个智障。最终,白河的愿望也未能实现,为此,他还上金峰山的大神宫去祈祷。

不过俗话说得好:工夫不负有心人。

正是由于白河的上心,在他又为堀河娶了几房太太之后,堀河的一个小三终于如愿以偿地为他生下了胖孙子。白河甭提有多激动了,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他抱着胖孙子,说了一句话:“感谢天,感谢地,我朝夕盼望的终于实现了!”

小皇子出生四年后,体弱多病的堀河果然驾崩,由白河做主,将皇位传给了四岁的皇孙,是为日本第七十四代鸟羽天皇,又一次撇过了三宫。三宫官场失意,场、情场却不然,他索性也学起了三国时代的临淄王曹植。他也多才多艺,而且人缘又好,诗词歌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更兼一班不得意的士骚客云集于门下,在仁和寺的花园里日夜宴乐,几无虚夕,可谓是人气爆棚。这多多少少叫身为上皇的白河有些看不下去,他决定除之而后快,为后世子孙铺平道路。

怎么除掉三宫呢?要知道人家三宫要是换到现在来说,也就无非是喜欢朋友聚一下会,并没有干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儿,所以要除掉他,就只有一招儿,那就是陷害。

话说鸟羽在位第六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有人在皇后宫中发现了一张字条,这张字条上写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中小学生写的情诗啦,那是什么呢?只见上面写道:“醍醐寺座主胜觉方丈手下有个叫千手丸的,将来行凶。”原来是一封告密函,捡到这封告密函的侍女可不敢怠慢,立刻将其呈给了白河,白河一看,这还了得,马上批捕胜觉老和尚。当有司赶到醍醐寺的时候,胜觉的弟子仁宽闻讯,就准备越墙而逃,结果未遂,被一并拿下。

一番严审之后,仁宽供认不讳,原来他就是主犯。仁宽是三宫的护持僧,他希望三宫登上皇位,所以从九月起便开始做法事,诅咒今上鸟羽天皇,希望弄死他。但他这番歹毒的宏愿自然是打动不了佛祖的,因此毫无效验,无奈之下,这哥们儿才想到了刺杀这一招儿。于是,他就叫千手丸入宫行刺。

也是鸟羽福大命大,千手丸几次乔装入宫行刺,均未得手,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告了密,弄得东窗事发。

本来行刺天皇铁定是死罪了,然而这一次,白河却显得异常仁慈、宽大,处置的结果是,醍醐寺座主胜觉方丈无罪释放,主犯仁宽、从犯千手丸充军,刺配边疆。三宫辅仁虽对本案无知,却因为仁宽是他的护持僧,拥护的也是他,自然脱不了干系,就被连了坐,一并打击,从此闭门谢客,终身禁锢,他的政治生命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按照白河的脾性,对于这等犯上作乱的大逆之罪,怎么会不采取严厉的手段以惩前毖后呢?虽然白河说自己仁慈,但是这样宽大的处置,恰恰暴露了其内心,他借这个事儿成功地打击了自己孙子潜在的敌人,获得了极大的政治效应。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事儿本身的幕后策划者是白河也不为过,而三宫却成了牺牲的对象。这不能不说明那时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以及白河的老奸巨猾。

白河为了从摄关家彻底地夺回权力,还设置了一批叫做“北面武士”的人。或许您会问武士就武士呗,怎么还叫做“北面武士”?那是因为这伙哥们儿都集中在白河院厅的北面办公,所以被叫做“北面武士”。

这些哥们儿各个武艺高强,精于骑射,是只属于白河的“御林军”,其中就有我们源平故事中的主角儿的父执辈。在“前九年之役”、“后三年之役”中崛起的源氏,以源赖义、源义家、源义光为代表,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而且在战胜后毁家酬功,使得其声名鹊起,似乎渐渐有超越天皇、摄关之势。

尽管源氏对天皇、三宫、摄关一向执礼甚恭,但生性**的白河却一直对源氏怀有戒心。再者,源氏功大,其后代子孙斗得大名,不自觉地便骄横放纵起来,其中尤以源义家次子源义亲为甚,在他老爸还在世的时候,这个官二代就打着“我爸是义家”的招牌桀骜不驯,四处惹是生非,朝廷屡次下令义家管好儿子,但是没用,源义亲依然故我。被惹毛了的朝廷只好下令义家追讨其子,那时义家已是六十八岁高龄,一个年届古稀之年的老头儿还要去讨伐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情何以堪!但天皇有命,义家也是无可奈何,就在这种窘迫之境下,平安朝时代的一代名将源义家撒手人寰。

原始版本“战神”源义家的谢世,预示着源氏走向衰落的一个开始。

这是此时源氏的情况,而另外一个武士名门——平家,此时又如何呢?

此时平家的当家的叫平正盛,他是我们这部分故事里一大主角儿平清盛的爷爷,平清盛和平家后来虽然声名赫赫,但此时的平正盛和平家还只是白河法皇“北面武士”中默默无闻的一名。与出身清和天皇后裔的源氏一样,平家也出身皇族,只不过却是成功迁都于平安京的桓武天皇的后裔,后来下赐臣籍,姓了平氏。

要说平家祖上也不是没有出什么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是有的,谁呢?天庆之乱中在关东造反,想要当天皇的平将门。当然,除了平将门以外,平定天庆之乱的大将平贞盛也是平家一族了。

就是这样两个武士名门,即将在平安朝末叶上演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不过,咱们还是先书归正传,继续来说一说白河的事儿。

白河这哥们儿呢,除了信任武士,喜欢武士以外,他还是男人,他自然还喜欢女人。

白河自他的皇后贤子英年早逝之后,就很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到了晚年,还真给这哥们儿遇上一个绝世美女。这个美女尤物是权大纳言藤原公实的女儿,名叫璋子,传说是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绝代佳人。白河对她是一见钟情,但碍于年龄的原因,又不好公然纳入宫闱,于是就被他想出一条计谋,曲线而为之——本来是一件自以为很聪明的事儿,结果却埋下了后来保元之乱的祸根。

且让我慢慢道来,白河想了一个什么招儿呢?他嫌自己年龄大,如果把璋子弄了来,害怕旁人说闲话,说他是老牛吃嫩草。于是乎,他就效法了中国春秋时代卫宣公的老办法,一边假意认璋子为义女,一边又对外宣称将要把璋子嫁给自己的孙子,当时的天皇——鸟羽。

鸟羽早就听说了璋子的美貌,喜滋滋地等着璋子的到来,结果璋子没有等来。翌年,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人十分作呕的信儿,咋回事儿呢?原来鸟羽没做成新郎,倒叫他爷爷白河抢了先。

白河自己霸占了璋子不说,还和她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名义上当然是鸟羽的儿子啦,但实际上论辈分呢,其实应该是鸟羽的叔叔啊!

可事实就是这样的,这个儿子就是后来日本第七十五代天皇——崇德天皇。白河自从璋子诞下崇德以后,立马便见异思迁,把原本在鸟羽身上的爱全都转移到了崇德身上,并且在崇德长到五岁的时候,便逼迫鸟羽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崇德。

鸟羽自然不甘心,可又能如何呢?

这个时候,日本政坛便有三位天皇,一个是法皇白河,一个是上皇鸟羽,另一个则是时任的天皇——崇德。

但白河毕竟是上了年纪,再加上花天酒地的生活,所以大治四年(1129)的7月,白河终于体力不支,病倒在榻,勉强挨到7日,巳时(午前10时),这个一代昏君终于驾崩了。

白河生前的恶行就像疾病一样隐藏在政权的体内,直到他死,这些并发症终于一起爆发出来。虽然如此,但他继后三条之遗烈,余庆积威,使得白河也成为平安时代真正掌权的一代天皇。此后,政治天才源赖朝诞生,创建了镰仓幕府,幕府体制的建立,也使得日本的皇室从此实权旁落了。

下面我们就将过渡到以武士为主角儿的时代了。

在介绍这个时代的故事之前,我们再来插一段源平两族早期的恩怨。

那还是发生在白河在世的时候,鸟羽时任天皇,源义家次子源义亲在西国的出云掀起叛乱,要知道以当时源氏的声势,他们一族要是发动叛乱,那铁定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源义亲的心里也是如此想法:他就是要干一票大的。

白河得知源氏叛乱之后,可以用十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况,那就是“大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果然,白河迅速起用了北面武士中的一员,此人名唤平正盛,一听这名字,大家就知道是平家一族的人了。

白河为什么要起用平正盛呢?

原因很简单,这一来是因为平正盛的高曾祖平贞盛是平叛天庆之乱的大功臣,平家一族不论是在关东也好,还是势州也好,都有雄厚的实力,是一个足以和源氏匹敌的武士大族;另外一个原因其实更重要,是因为平正盛平时为人就聪明机灵,很招白河的喜爱。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白河有一个宠爱的女儿不幸短命夭折了,他十分伤痛,为了给爱女祈求冥福,白河特意将她原来的御所改为佛堂,以此纪念。在周年的时候,平正盛就跑到白河的跟前说,愿意把自己的花园和两处村庄都献给公主,这样一来,白河就很感动,心里面觉得这小伙子还不错,于是对他的印象就很好。

还有一个更巧的是,源义亲在出云叛乱,邻国因幡却是平正盛的地盘,平正盛当时的官职是因幡守,所以这平叛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话说,平正盛自接命以后,便立即飞骑赶到源义亲在京的宅邸前,弯弓搭箭,望门连发三矢,然后才披挂上马,带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