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最早版本的两种人生——武士与和尚

最早版本的两种人生——武士与和尚


桃运按摩师 乱世芳华 妻悍 我的贴身男秘 纯情校花爱上我 异界逆天法神 主角重生复仇记 覆雨翻云之一刀霸魂 就这样宠着你 重生之再觅良

最早版本的两种人生——武士与和尚

除了忙于迁都,桓武天皇还雄心勃勃地开拓疆土。当时,日本东北地区生存着另一个人种——虾夷。据载,虾夷人浑身多毛,个头矮小,但是他们却能征善战,很有谋略,既会打游击战,又会搞诈降。由于身体矮小,交战时,他们就用长盾作为掩护,用长矛刺向敌人。并且,他们还会骑马,时不时给日本军队来个突然袭击,天皇的军队屡战不胜。

在这种情况下,桓武天皇不得已重用了一个异乡人,坂上田村麻吕。此人是日本首任征夷大将军,被称为日本史上最强武人,日本传统化中的武神。

坂上田村麻吕是早期华侨后裔,据说其祖先是汉灵帝的子孙。日本人安土广元在《华裔名将——坂上田村麻吕》中这样介绍:

日本应神天皇二十年,有汉人阿知使主(亦称阿知王)自称汉灵帝之子之孙,因曹魏篡汉,率七姓十七县人口途径朝鲜归化日本,被天皇赐以大和国高市郡桧前邑之地。

因为是外来户,所以尽管祖上东征西讨,为日本卖命,但仍不免受排挤,难有成就。坂上田村麻吕的父亲也是一代名将,因为有军功,被升为陆奥镇守府将军,但终究影响有限。坂上田村麻吕开始时也是默默无闻,如果不是赶上虾夷之乱,他这辈子估计也难有出头之日了。

像所有英雄人物一样,传说中的坂上田村麻吕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外貌。据说他身高五尺八寸(按唐朝时的尺度约一米八,在当时的确算得上是巨人),胸厚一尺二寸(这么算胸肌还比较发达,**),体重有两百多斤。他的眼神如鹰隼一样犀利,胡子长得也很有个性,硬度不错,跟张飞差不多。

这个被命运所垂青的男人一出手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先被任命为征夷副将军,带兵攻陷了虾夷据点七十五所,勇不可挡。事后论功行赏,他被升为陆奥、出羽两地按察使,再兼任陆奥镇守府将军,大权在握。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率领四万大军攻打虾夷,一口气进占虾夷的根据地胆泽,并一直打到闭伊村,虾夷无力抵抗,溃不成军,最后两个首领被活捉,剩下的人纷纷投降了。

坂上田村麻吕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可是胜利后的坂上田村麻吕却解甲归田了,从此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直到后来嵯峨天皇时,发生叶子之乱,他才出山平乱。

坂上田村麻吕死后,其坟墓世称“将军冢”。据说,每当日本国内有重大变故发生时,将军冢内便会发出异常的声音。《源平兴衰记》上记载说将军冢曾经先后发出三次异响,都有应验。

此时,都也迁了,虾夷也有人去平了,可桓武天皇还是不顺心,因为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总有鬼来纠缠他,让他心力交瘁。看来日本的和尚法力不够。于是,桓武天皇决定派遣两名高僧到唐朝去进修,镀镀金。

其中一名高僧是最澄法师,他幼年出家,受戒之后,在当时的高雄寺讲天台宗教义。当是,中国佛教的天台宗教义虽已传入日本,但零零碎碎,不成系统,为了完善教义,也为了天皇的嘱托,于公于私,最澄义不容辞。

来到中国后,最澄先拜在道遂的门下。道遂是当时中国天台宗的权威,被天台宗尊奉为第十祖,“兴道尊者”。

看到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的日本粉丝,道遂十分感动,再说,弘扬佛法是佛门子弟的责任,于是,道遂便倾囊相授,没有丝毫保留。而最澄也是刻苦学习,不敢有片刻的懈怠。结果,一年之内,最澄不但得到了天台宗的真传,还师从顺晓和尚,学得了密宗,又拜禅林寺的备然大师,学习了禅宗。

不知道最澄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些教义,反正到了第二年,最澄觉得自己可以毕业了,于是,他就找了个人给自己写了个毕业鉴定。

按说,一个和尚,要找也得找个佛门中人,懂行的,最好是一个得道高僧,如道遂,来给自己写毕业鉴定。可最澄似乎很懂得“官方”才是权威的、有效的、给力的证明,他直接找到郡府太守陆淳,希望他可以为自己写几句话,证明他是科班出身、学有所成。

陆太守一开始很奇怪,心想我与和尚没交情呀,怎么会有和尚找上门来,还是个日本和尚?听了最澄的来意后,陆太守被感动了,日本和尚不容易呀,本着国际友谊的精神,陆太守挥笔为最澄写了几句既称颂又得体的话:

最澄阔梨,身虽异域,性实同源。明敏之资,道俗所敬。观光于上国,复传教于名贤。遂公法师,总万法于一心,了殊途于二一观。而最澄亲承秘密,不外荃蹄;犹虑他方学者,未能信受其说。所请印记,安可不从。

最澄喜滋滋地带着这份官方证明返回了日本。到了日本,最澄便将证书到处拿给人看,以证明自己的资格。有了资格就好办事了,没人敢提出异议,最澄就在高雄寺设置灌顶台,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开始传教。所以,最澄被称为日本天台宗的初祖。

当然了,学成归来,就要为桓武天皇祈祷了,可别忘了,最澄当留学生的一切费用,如学费、差旅费等,可全是天皇出的。还别说,最澄为天皇诵经以后,桓武天皇的病真的有了好转。天皇大喜,自然对天台宗青眼有加,天台宗得到这样的支持,很快就在日本扎下根了。

另一名去唐朝留学的日本高僧是空海法师,也叫遍照金刚。空海法师属于传说中那种有“佛缘”的人,怎么说呢?话说当年他十九岁,大学二年级,专业明经科,前途不可限量。有一天突然遇到一名僧侣,对他大谈佛法,并授予他“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的称号,于是乎,他就成为传说中那种“顿悟”的人。顿悟后他就退了学,加入了山岳修行的行列。

空海法师辗转到长安后,没有急于拜师学艺,而是一边造访寺庙,一边寻找名师,颇有现代大学生的求学观念。第二年3月,空海法师拜在了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跟道遂法师的一样,惠果法师也被这外国学生给感动得一塌糊涂,于是也是倾囊相授,把看家本领都使出去了。不料,这年12月惠果法师圆寂了,作为惠果法师的爱徒,空海给师父写了铭记碑,至今尚存于西安。此后,空海便四处参学,研习佛法。

两年多过去了,空海决定返回日本。这两年多时间,空海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过,最重要的是,他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并在返回日本时把这些佛经也带了回去,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巨大影响。

空海法师所修的密宗受到了日本朝野的欢迎。空海法师致力于弘扬佛法,他以东寺为中心,开展密宗的传教活动,因此日本也把他所传的密宗称为东密。空海法师又仿照唐朝的办学方法,在平安京设立了“综艺种智院”,并聘请老师讲授佛法和儒学,不管是僧是俗,是贵人是贫民,都可以进来学习,所以这也是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机构,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学。

空海法师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他完成了真言宗宏大的教学体系。同时,他还是一个艺理论家,著有《镜秘府论》,是日本汉诗学的第一部著作,对后人影响极其深远。

不过,对桓武天皇来说,空海法师来得稍晚了一些,只赶上给他超度亡魂了。

当时的日本,朝廷没钱了。两次迁都,花钱如流水。打虾夷,更是费钱。总之,桓武天皇是将国家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不挽救,估计国家就破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藤原绪嗣、菅野道真等人就上书桓武天皇,请求实行德政,停止建造宫室和对外用兵。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反思自己的过去,桓武天皇不再有以前的雄心,全盘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施行德政。

桓武天皇的病日渐沉重,到了第二年3月,七十岁的他安息了。他大半生都为鬼所纠缠,夜夜不得安宁,想必这次他能与那些“鬼”冰释前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