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第38章 桃花痴
我的绝色美女老婆 拜托吾辈要去屎 若是不曾深刻怎么懂 豪门总裁的明星老婆 将门女的秀色田 异世之元素师 星际之超级帝国 妖尸男神 我的特种兵生涯 辣手神枪
第38节 第38章 桃花痴
第38节 第38章 桃花痴
桃花痴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前缘与后事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红笺小字,层层心事怎生书。你我俱是一样心思。上天许了我们相聚,却也注定了分离。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
春天如期而至。大观园里,林黛玉的春愁一如既往。她素来是个心重的孩子,某日晨起,对着轻烟软红,一时心绪百般,作了一首桃花诗,即是上面所录的《桃花行》,众人看了,都道好,更有湘云乘兴提议要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再现当日诗社风流。
宝玉赶来看了,先不道好,怔怔地落下泪来。当此风流云散之际,林黛玉发此哀音,落入一向怜香惜玉的公子眼中,自然倍增伤感。
桃花姣静如处子,粉粉淡花,白里透红,嫩叶青碧。花叶交映楚楚动人,并不是寻常以为的浓艳张扬。近赏桃花,最叫人感慨的是它的枝干深黑遒劲,颇有力度。若无这副强硬枝干,支撑不起娇艳桃花。
顾花自怜,风起残红零落。娇花似美人心事,深得黛玉怜惜,见花如见人,她是人花相看,寂寞开无主。
经过这么多年,她心中的悲意益发深明。眼看周遭姐妹来来去去,群芳散落,多少繁华都尽了。以她的冰心慧眼,她当觉出与宝玉之间凶吉参半,前途叵测。
奈何前世冤孽,心结难纾。她此来不为别的,就是为偿他前世之恩。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以一生眼泪还之。
寄身贾府,飘零孤女本就时时小心在意,又因心中对他时时在意,平添了多少心事。常人看她长吁短叹,以为她是少女怀春寂寞,谁解她独自抵御的是比寂寞更深的孤独。
他还是他。初见了就欢喜,也不顾有人,高声宣扬:“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为她痴,为她狂……全不顾种种行径引人侧目,出人意表。可惜,今生的他,不再是离恨天外那个一心一意保护她、灌溉她的仙人。
他有了凡人躯体,就有了凡人之思、凡尘的牵绊。他虽然心爱重她,却不免怜香惜玉,拈花惹草,遗情处处。他虽心知弱水三千,非她不饮,一腔爱意亦只能徘徊于心,欲言又止。
这一世他做不得自己的主。风流,又是这般持重。纵然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只叹年纪幼小不能为自己开言。实指望着家中长者能看出他心有所属,成全他和她的姻缘。家里长者看在眼中却迟迟不肯明示。大人们各有算计,他和她只有苦熬。
时愈长愈惘然。他不是桃花那劲遒的枝干,支撑着他们的锦绣未来。他是那春风一阵,来相爱,来相扰,惹得她情思切切,时时啼泪若残红。他也不过是轻软春风,来相顾,来相望。
时愈长悲愈甚。爱得越刻骨,越像是身在迷途。大观园已是桑榆晚景,群芳摇落近在眼前,黛玉是最先凋零的一枝。
她除了爱他,并无别事可做,一生之重只为一人轻付,爱之沉重愈见得生之轻盈。她为他辗转心肠,轻贱了娇躯。大观园锦绣繁华,养成了金娇玉贵身,也禁锢了她,叫她身心孤苦,无路可逃。
《桃花行》是歌行体,唐朝的教坊乐曲。据唐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景龙四年春,宴桃花园,群臣毕从,学士李矫等各献桃花诗,中宗令宫女歌之,辞既清宛,歌乃妙绝。其中十二篇入乐府,号曰《桃花行》。
“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处黛玉的《桃花行》比前人诗更动人心肠。她以桃花自喻,铺陈其事,娓娓道来犹如为桃花作歌,实际是以花为契友,自诉心事顾影自怜。
《红楼梦》里黛玉所作诗词众多,最清晰预示她命运的,大约有三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与《桃花行》。
当黛玉葬花之时,是与宝玉怄气,偶有龃龉。她到怡红院来寻宝玉,偏巧看见宝钗进去,先自心中疑了一层。前去叫门,偏偏晴雯和碧痕拌了嘴,正没好气,没听出是黛玉来,只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
黛玉痴立门外,隔墙听见宝玉和宝钗在院内笑语,愈发伤了情。《葬花吟》便是次日她在避人处的伤心之吟。
黛玉葬花之时是在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种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时当春末夏初,大观园春光深浓,花草繁盛,人亦兴致勃勃。就连黛玉和宝玉之间闹了误会,也没什么大不了,哄一哄,笑一笑,说清楚便过去了。依旧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世上的事就怕说不清楚。到有一日他们之间隔山隔水,百口莫辩的时候,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也是相对怅然。
《秋窗风雨夕》写于秋分之后,风雨之夕。黛玉痰疾发作。这日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
那天渐渐地黄昏时候了,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了,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那一夜,他冒雨来看她,多少情意尽在眼底。这时还是将来有望的,两人调笑一阵,打趣是渔公渔婆,依依不舍归去,心知隔日还能在一起。
这三首诗时间上暗自演进,基本格调一致,都是悲切的底子,含有“诗谶”的成分。《葬花吟》是宝黛悲剧总的象征,广义上不妨当做“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则隐示家变之后,宝黛诀别,宝玉离家避祸,黛玉挂念他,嗟叹泪不干的情景。《桃花行》是专为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夭亡预作的命运写照。
黛玉写到《桃花行》时,时值孟春。时日轮回,岁月已薄。虽然众人依旧要起诗社,明眼人都知道是强弩之末,不复往昔胜况。诗情也越来越淡薄,咏的是桃花、柳絮等随风不能自主之物,不比当日咏海棠之盛艳,咏**之潇逸。
一部《红楼梦》已演到七十回。熟读红楼的人都知道,七十五回之后,面目惨然,如红颜一夕老去,叫人不忍卒读。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与曹公笔力并不相当,难以相提并论。
《桃花行》不同于她之前所作的《五美吟》。《五美吟》是咏赏古代女子,或贞或烈,或悲或凄,以此抒怀自比。《桃花行》中黛玉未曾引经据典,附比古代薄命女子,而是自抒胸臆,情感层层递进,直至人花交映,人与花不分彼此。她将一朝春日的风光、整个春天的心事用文字织锦。此诗恰如古乐府《悲歌行》《燕歌行》的气韵,言辞优美,感情饱满,一气呵成。如长歌一曲,感人泪下。
诗中深闺娇女的言行历历在目,心事他尽知。我不知黛玉夭亡之后,宝玉想起她曾作的这些诗,该是如何肝肠寸断。她的深情并未随着生命逝去而结束。它们像桃花一样,年年开在他的心头。他是树下痴绝的护花人,看得到,爱不到;爱得到,护不到。
尘梦几许,桃花是此生最初至纯至浓的爱,她毕生需要他的保护,她依附于他的爱而活。可惜他无能,终不能做保护她的那个人。
他们爱情的悲剧,不在于所托非人,非是彼此不够坚定,而是身不由己。所托之人一样嫩稚幼小。青梅竹马的爱,抵不过重重颠沛,世事波澜。
若我是那宝玉,诀别家人出家之后,到得黛玉坟前,我不会落泪。我眼中无泪,血已干涸,所有的七情六欲已在你离我而去的时候丧尽。而今我万缘放下,乃是天地间逍遥一野僧,驻僧庐,托钵行。
大雪萧萧而下,我孑然一身,你孤坟冷落。当年我虽红尘心热,你却是唯一灼灼的火苗。若有一日连你也成梦幻泡影,我还有什么割舍不下?你以毕生眼泪偿我,我以余生光阴祭你。
时至今日,言语无用,你当知我从未辜负对你的誓约。
你说孤独就像很久以前长星照耀着十三个州府的那种孤独。我想起少年时梦游太虚境,得闻仙曲,有一曲叫《终生误》,有一歌叫《枉凝眉》。那时我只觉得其声韵凄婉,销魂醉魄。不解这是你我未许的前程,命途的判词。
心如止水,身化尘埃。唯一清晰不逝的是我和你的过往。当我成为足够坚毅的男子,可以执手照看你,你已不能站在我身旁,不能与我并肩,看世间浩大。
不能重来,是我最深的悲哀。我心有所慰的是,情缘荡尽风波里,我们不会再分开,你不会再伤心,落泪。
就这样,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