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主墓(二)
大中医 恶魔通缉令:亲爱的,别跑 宝贝儿道爷 武震九天 终极神王 有女坑夫:王爷药不起 穿越之圣手医妃 网游之圣枪苍穹 大唐绿帽王 媚妃色舞
第二十八章 主墓(二)
“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对以簪子的来历我也知道一些,虽然家里没有珍藏的东西,但是脑海里却出现这些东西。
“北子你说的对,随着后来宫廷贵妃们需要的越来越多,而且后期还有洋人进关,带来很多新奇的玩意”,黄胜利说。“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黄胜利突然讲到那一段历史。
“是啊,虽然大家希望都是这么没好,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慈禧的事情不算是家喻户晓也是人尽皆知吧,我接着黄胜利的话说。“是,而且她的要求很多,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清末,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毫无拘束。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极为反感。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鼍没有。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裏,她又给了隆裕。降裕见状,立刻哭著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谁会想到我们在这长白山的墓地里,竟然会探讨这些东西。
“你说的那些东西我都不太知道,你看看我这有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虽然我和黄胜利对那段历史都有点了解,但是说到价值或者是东西的价格,我还是一个外行人。
“哈哈,胖爷,你手抓的很幸啊。书里曾经对这个有过记载”黄胜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说,“有书里面曾经记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架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
“中分?就像你这样的头发?”,胖子其实也没怎么听明白,只是听到中分,突然想到黄胜利的头发。
“胖也说笑,嗣后这种发式愈演愈高,至后期而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头就像顶著一块小黑板者即指此式。这种牌楼式的装饰上面不用头发,纯粹以绸缎为之,做成一顶“扇形”的冠,戴时只要套在两把头发髻之上,这就是俗称的“大拉翅”,是满族贵妇的发式。这些贵族妇女们头戴高高的饰物,再穿上她们习惯穿用的那种高底旗鞋,身材显得格外修长,走起路来也愈加稳重、端庄。大拉翅,又称“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类似於现在舞台和影视剧中所见到的清代宫装样式,应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成,即以头顶发髻为“头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缎或纱绒架
制成的发饰,脑后也留“燕尾儿”。这种发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发展成类似后来“旗头板”的式样,并在正面饰以花朵,侧面悬挂流苏(线穗),所以东北一些地区叫“京样”或“宫装”。“大拉翅”头饰是形似一个扇面的硬壳,约尺把高。裏面是用铁丝按造头围的大小做一圆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面包上青缎子或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装饰性的大两把头,再插一些用青素缎、青绒、青直径纱或绢制的花朵。需要时,戴在头上即可,无需梳掠,不用时取下搁置一边。既起到美饰头发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谓两全齐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颈后的燕尾,也比原来的大,几乎挨到衣领上。因大拉翅以粗铁丝做架,承重性较强,上面设有插簪、钗、流苏、疙瘩针、耳挖勺、头花等固定装置,满足了同时佩戴众多首饰的需要。”而对于满族妇女的这种发饰,是贵族妇女的专用发饰,作清初贵妃形象,就有这种发饰。因这种发饰属於达官贵族阶层女性的盛装,所以平民妇女在结婚时,也常常以此为“礼冠’’戴在头上,好像汉族的“凤冠霞帔”一样觉得荣华和富贵。直到清末,“大拉翅”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发饰,无论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其实上述的头式除贵族妇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这样打扮。原因是既费时间又费劲儿,而且必须由别人帮助完成。梳好后不能随意俯仰枕靠,无论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虽然漂亮但并不舒服。民间除在婚礼等隆重场合或年轻姑娘媳妇过年时梳外,很少能见得到。
“那你看我们这些东西,是哪个贵妃的”,胖子后来来听的有点不耐其烦,打算从水里出来,这些东西差不多够本了,人重要的是要知足。
“胖爷,你先上去,帮我把这些东西也都装起来,我下去看看就回来”,说完黄胜利再一次消失在水池子里。
就在我和胖子已经把东西装好的时候,忽然感觉整个山洞开始摇晃,紧接着就是东西往下掉落,开始还是小快的石头,接着就是大块大块的。
“黄老板,你快出来,这山洞好像要坍塌了”,我对着水里的黄胜利说,也不知道能不能听到。
“北子,你小心点,去看看有没有出路,我下去找他,可不能死在这”,这时候胖子也不想丢下黄胜利一个人。
“好,你也小心点”,我带着两包东西开始往瀑布的后面走,直觉告诉我,那应该有出口,现在从这个洞往外走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而且胖子和黄胜利还没有出去,就算是时间允许,万一晃动的东西砸到入口,那我们就是前无出路后无退路了。
第二十九章 主墓(三)
小心的躲避上面的岩石,跑到瀑布的后面,果真,有一个大大的洞口,完全可以走出去,不但这样,我可以感觉到风是从这吹来的,至少我可以确定,从这可以出去。
“胖子,在这”,正好看到胖子拉着黄胜利就出来,而黄胜利好像对下面什么东西还觊觎着不想离开。
“黄胜利,你再不走就得死在这了”,胖子一把扯着黄胜利就跑向我这。
“我们从这出去”,率先走出去。
岩洞随着山体的震颤失去了屹立千古的稳定性,洞顶开始不断有碎石落下,散落的粉尘弥漫在几近窒息的空气里,更增加了洞内的缺氧和闷热。被黑色和恐怖包围的山体突然晃动的同时,山野里发出一阵石破天惊的轰鸣声,充满血腥和恐怖的岩洞瞬间从山头开始剥离,带着避风者们的惊恐呼喊滑向汹涌的洪流。片刻之后,一切都变得那么安谧,风停雨住,艳阳重新爬上了狼籍的山峦,夕阳西照,而我们站在了山顶,正好看到日出照耀在我们三个人的身上,胖子和黄胜利的身上还滴着水,而我也是狼狈不堪,不过还好东西还在。
“哈哈,终于出来了”,胖子对着山就是一吼,整个山里回荡着胖子的喊声。
“胖子,你看那是什么”,突然看到离胖子不远的一个地方,好像有个人被夹在岩缝中了。
“你们小心点,别是碰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黄胜利对着我和胖子说。
我和胖子在下面看到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而且对于在阳光下能出来的,一定也不是什么黑暗的东西,索性也就直接过去了。
“这好像是一个人”,胖子和我站在离那个东西半米的外面,被卡在山的夹缝里。
“这好像是一个人”,胖子看着那个人说。
“嗯,确实是,会是谁呢?”我在脑子里搜索,突然想到下面社村的那个老头,他好像说过自己的儿子出来放羊,从此就杳无音讯了。
“是下面那个老头的儿子”。
“是社村那大爷的儿子”我和胖子一起说道。
“现在怎么办,我们也不能把他带回去啊”,我们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说道。
“可是那个大爷对我们那么好,而且就这么一个儿子,不能回去告诉他我们看到他的儿子了,可是我们什么也不能带回去,然后让他一个人过来?”我和胖子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办。
“你的那个背包里是不是都是吃的”,胖子指着我的那个背包说。
在下面的时候,胖子把自己背包里的东西,除了军工刀留下之外,其他的东西全部都扔到那个山洞里了,黄胜利的背包里也只是装满了簪子什么的,而由于我的包里都是吃的,我和胖子两天都没吃什么东西,还惦记着出来可以补补。
“是,你不是打算……”,看着胖子的眼神,突然明白过来。
“对啊,我们现在把东西吃了,然后能带多少算多少,不能让大爷上来取他的儿子啊”,胖子说道。
我想了一下,胖子说的也对,如果我们不告诉大爷在这见到他的儿子,于心也不忍,但是如果告诉了,大爷肯定会自己上来把儿子带下去的,所以我们想了半天,还是打算把我背包腾出来,然后把骨头拆开,能带多少算多少,也省了大爷的一桩心事。
说干就干,胖子用军工刀把骨头断成一块一块的,我把包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开始把骨头往包里装。
“你们俩这是要干什么”,黄胜利看着我和胖子对着一个骨头架子断来断去的。
“这个人可能是你来的时候,社村那个老头的儿子,所以我们得把他带回去”,胖子一边说,一边把胳膊上的骨头给分开。
“你说也是可能,万一不是,你不是冲撞了他”,黄胜利拿起一个压缩饼干说。
“管他呢,就算是不是我们也说是,省的那大爷每天都惦记自己的儿子”,胖子把最后一块骨头拉上来,我刚好装满了我的背包。
我们三个人吃完饼干,打算一人背着一个包,先回去社村大也那,然后再回去琉璃厂。
“你们看,这是什么”,正当我们吃完的时候,黄胜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夜明珠。
“我说你刚才这么重呢,原来是还有货”,胖子伸手想去抓黄胜利手里的夜明珠。
“这个可是我在那个死尸身上扣下来的,都已经被镶嵌在池子底下了”,黄胜利指着自己手里的夜明珠说,“你知道在我们国家夜明珠的详情嘛?”。
黄胜利看我们也不急着回去,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起夜明珠。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物,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有人视为珍宝,有人弃之如履。古代有人不识宝,曾将悬黎夜色明弃之湾泞。魏国一老农得到径尺大的明珠,见夜色光大怖,于是丢至远野。也有人把夜明珠当成“祸水”而“打之沙石间”。虽然有些只是传说,但夜明珠凭借其美丽、高贵及神秘在我国历史上已自成一种文化。编辑本段夜明珠为什么发光夜明珠是什么物质,又何以能发光呢?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是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当矿物内的电子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由低能状态进入高能状态,当外界能量刺激停止时,电子又由高能状态转入低能状态,这个过程就会发光。稀土元素进入到萤石晶格,在日光灯照射后可发光几十小时,白天也在发光,白天看不见,晚上就看到了。萤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雕成玉板者叫夜交璧。因此,能发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贝蚌所产的珍珠。
“你看我这手里的夜明珠啊,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且这些东西,就只有在宫廷里才会出现的”,黄胜利透过早晨的阳光,对着夜明珠也是对着我和胖子说。
夜明珠在我国古代民间又名叫“夜光璧”、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夜间能发出强烈光芒的奇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古代中国人喜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它别名为“孔雀暖玉”。据说,印度一些人把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据日本宝石学家玲木敏于1916年在他编纂的《宝石志》中记载,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水晶,被誉为“神圣的宝石”。
夜明珠本从矿石中采集而得,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为稀少的,开采也很困难,故此这显得格外珍贵。一些古描写它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面视之色白”的奇异闪光。据说,在古代希腊罗马,个别帝王把它镶嵌在宫殿上或者戴在皇冠上,有的皇后、公主把它装饰在首饰上或者放在卧室里,以它作为国宝加以宣扬和赞美。
夜明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奇宝?古今中外的说法颇不一致。据一些专家考证,夜明珠并不是象某些人所吹嘘的那样神秘,而是几种特殊的矿物或岩石,经过人们加工后才变成圆珠形。夜明珠发出的光,并不象神话中传说的那样能把“龙宫照得如同白昼”。发光强度较大的夜明珠,在黑暗中,人们在距离它半英尺的地方,能清清楚楚地观看印刷品。
世界上,自然界的矿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有二十多种矿物,它们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能发出可见光,这就是矿物的发光性。例如:萤石、金刚石、锂辉石、祖母绿等稀有矿物。这些发光的矿物,发光时间有长有短,有强有弱之别。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具有磷光现象的萤石。它含有各种稀有元素而呈紫红、粉绿、翠绿、墨绿和斑烂状的云雾白色。萤石矿物在结晶过程中,有一种特有的稀土元素进入晶格时形成自身光源的“发光中心”。它的摩氏硬度为4~4。5。其石貌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经过工艺加工成小则珠形,大则球状。在浓浓的夜幕下,珠形如星光闪烁,球状似皓月吐银。而且有的优质萤石磷光珠,强光熠熠,恒光不衰,这就是世人传说的“夜明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