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零八章 开仓赈济
农家小媳妇 好莱坞式恋爱 妖魅儿子祸水男 重生:嫡女上位 万古圣域 神潭 江湖奇情录 冰缘邪都 哥哥,请放开我 重生之锦好
正文_第一百零八章 开仓赈济
宿迁县的官衙库房顺利打开,陈文心有幸一见地方官衙的库房是什么模样。
只见那仓中粮食堆积如山,直顶到梁下。
她凑近细看,搬米的差役见了,都拱手侍立在一旁。
除了新米的芬芳,还有腐烂的气息。
陈文义用剑在底下堆的米袋上扎了一个小口,里头满满地流出一些发黑的米来。
“这些是陈米,恐怕有堆积了二三年了。”
粮仓堆得太高,底下的陈米压着,一直没有被拿出来,就会产生霉坏。
身后的仓管小吏连忙道:“娘娘、将军明鉴,两江之地富庶,粮食充足。偌大一个县衙仓库,有些许霉坏也是正常的。”
陈文义收了剑,“那霉坏的米如何处置?”
当然是给灾民吃了。
那仓管小吏几乎要脱口而出,一句话从嗓子眼里吐出来,又在嘴边咽回去了。
“霉坏的米,定期会清理,然后丢弃。”
他表情的纠结模样叫人看着就好笑。
陈文心也不是不辨是非之人,一个管仓库的小吏能有多少权力呢?
何必苛责于他。
况且皇上说了,水至清则无鱼。
这句话,她牢牢地记着。
米粮运出阴暗的粮仓,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子麻袋的气味。
差役用板车或是驴车把粮食运去救济堂,并给所有的灾民登记领粮或是领银的数目。
按照大清例律,天灾中毁损房屋的,伤亡人口的,各有定额抚恤。
比如毁损一间瓦房的,抚恤一两二钱银子。失踪或死亡人口的,大口抚恤二两,小口抚恤一两。
由于这些灾民都是从临近乡间逃来的,目前还不能核实他们的实际损失。
陈文心做主先给众人发粮食,银钱先给了一小部分。
等到乡间洪水彻底退去,这些灾民能够回乡修缮房屋、重整田地了,再由里正等逐一核实损失。
届时再把该抚恤的银钱补齐也不迟。
这个法子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那些城门外的百姓是见过陈文心的,也听到旁人喊她娘娘。
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位是什么娘娘,口里胡乱叫起来,渐渐就传成了跟观音娘娘似的天仙了。
陈文心没有去那个救济院,谅那县令也不敢阳奉阴违。
小李子把外头的消息传进来,陈文心听得失笑。
百姓们都有工夫闲扯淡了,看来是没有性命之忧了。
陆续往宿迁县城涌来的灾民还很多,救济堂已经住不下了。
差役在救济堂附近指挥众人搭建棚屋,一应的米粮银钱和救济堂内先来的灾民一样。
灾民们围在一起,他们一边用土灶瓦罐煮粥喝,一边说起话来。
“这大水也不是头回发了,这回父母可真大方啊。”
“这父母不是原先的父母啦,听说原先的被撤了官,那是圣上亲自撤的……”
说话这人低头喝了一大口粥,烫的他说不出话来。
旁边那人见他故弄玄虚还不说到点子上,忙接过话头,“这米粮和银子,那都是圣上从宫里带来的娘娘的发的。”
“你来的晚了,没见着娘娘
,那真是活菩萨啊,天仙儿似的。”
一个人边喝粥边插嘴道:“什么娘娘?是什么名号啊?”
那人被他问得语塞,忽然想起来,旁人管她身边那位“二哥”叫陈将军。
“姓陈,是姓陈的娘娘!”
“嗨呦,那可是我本家!”
一个人捧着碗凑上来,“俺也姓陈啊!这位陈娘娘,真有你们说的这般体恤百姓吗?”
“那当然!我告诉你,有个抱孩子的小妇人被守城的官老爷一刀割在肩膀上,流了一身的血。被娘娘接回去治伤啦!”
“喏!”
说话这人努努嘴,示意角落里的一个汉子:“你瞧,那汉子就是那小妇人的丈夫,你不信,问他去。”
那人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个瘦弱苍白的汉子,正抱着一个破碗,狼吞虎咽地喝着粥……
且说那受伤的妇人被吕宗带回了别院,他药箱里都是京城带出来的良药,治疗一个刀伤毫不费力。
那妇人包扎过后,由于失血过多便昏睡过去了。
陈文心吩咐人好生照看她的孩子,忽然想到她的丈夫。
方才城门那里太乱,她只顾着安排灾民的去向,完全没注意到那妇人的丈夫并没有跟来。
这样的一个男人,嫁了有什么用?
她不禁为那妇人叹息,瞧那妇人的行为举止,是个有烈性的人。
她为了孩子能不饿死,拼命地和屯兵纠缠,希望能够进城。
而她的丈夫只会缩在她身后坐享其成,就连帮忙抱一下孩子的行为都没有。
这妇人流了一身的血,她的丈夫竟然心安理得地就自己离开了,也不管她和孩子死活……
想到这处,她眉头一皱,“去救济堂找找,看那妇人的丈夫在不在。”
她又补充了一句,“不必跟他说话,也不必带回来。”
她倒想看看,这汉子是不是真的打算抛妻弃子了。
城中救济之事算是解决了,皇上那边,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娘娘,京城有信来。”
小李子从外头赶进来,把手中火漆密封的信件交给她。
只说是京城来的信,那自然是给皇上的了。
“传信之人是谁?”
“传信的是驿站士兵,并非京中之人。”
若有急事,应当派京中亲信来传信,而非让驿站的普通士兵来传。
看来并不是什么急事。
陈文心忙问小李子:“皇上现在何处?可有信儿来?”
皇上那里没有传信来,倒是小李子把陈文心今日的举动,都派人传去告诉皇上了。
皇上是要保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都知道的。
尤其是对于宫中的嫔妃,和朝上几个他忌惮的王公大臣。
乃至于是几个封疆大吏,甚至是地方父母。
他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几乎了如指掌。
况且陈文心今日所为十分反常。
她虽然素有善心,也嫉恶如仇,但从来没有这样直接参与过政事。
上回在德州处理那贾如珠之时,她为了避嫌连公堂都不肯进呢。
今儿怎么直接对宿迁县令发号施令了
起来?
小李子问陈文心,是否要把京里送来的信传到皇上那边。
“皇上今夜怕是要宿在桃源县了,说是明儿就能回来。”
“桃源县离这儿远吗?”
陈文心捻着那信封,若有所思。
“送信的兵士说,他快马走未被水淹的官道,一个时辰就到了。”
想想也是,皇上沿着河走了一天就快到了,骑马应该是很快的事儿。
“既然如此,赶紧收拾收拾,我亲自去给皇上送信。”
她倒不是认为这信十分重要,需要她亲自去送。
她只是想借机去瞧瞧,皇上累了一天,现在怎么样了……
小李子看透了她的心思,悄悄一笑。
小李子能懂她对皇上的心意,却看不懂她今日所为,皇上却懂。
皇上接到小李子派人传来的信时,正和一众官员在河堤上的干燥之处休息。
他看到信中陈文心的所作所为,不禁露出了笑容。
看来念念真的长大了,可以为自己分忧了。
他们彼此有着默契,宿迁本地的吏治令人不满,但皇上暂时没有打算动这些地方官。
昨儿处置了那县令,他也知道没有上峰官员的命令,一个小小县令哪敢谎报灾情?
所以他只是盛怒之下撤了他的职,并没有要他的命。
如今灾情严重,要是把这些官员全都治罪,那谁来控制灾情?
谁来救助百姓?
当务之急,还是救灾,而非奖惩。
陈文心领会到了他的想法,她用威吓使得那代掌的县令开仓赈济,却没有治他一个救灾不力的罪名。
她甚至连一个屯兵小头目都没有处罚。
她的所为,不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他。
皇上有一种知音惺惺相惜之感。
他恨不得现在就能见到她,告诉她。
一众官员正拧着自己的裤腿。
皇上带着他们走了一天的路,从宿迁沿着黄河一路向下游走,一直走到接近桃源县的地方。
这一路堤坝水辖众多,皇上一一巡视,并且提出建议。
好些路段因为泡过洪水,土质稀软,都得从烂泥里趟过去。
他们自然是不想趟,可是皇上当先就趟了,他们只能前赴后继地趟下去。
泥水一直没到膝盖处,走一步,就能把脚从泥里费劲地拔出来。
一众官员没有一个嫌脏的,反而拼命地弄脏自己的衣服,生怕皇上不够满意。
到了最后,反而是搀扶着皇上的李德全,和靳辅身上最干净。
到了下午,皇上终于走累了要休息了。
这些官员们已经丢了半条老命,在堤坝上随地乱坐恨不得再也不起来。
拧完了袍子上的泥水,史贻直得意地瞧了靳辅一眼。
小样,这下比你脏了吧?
当他再看向皇上,只见一路都神情严肃的皇上,居然看着一封信在笑。
皇上,在笑?
原来皇上会笑啊?
史贻直和桑额对视了一眼,都感受到了一种被皇上不待见的意味。
看来,得想法子讨好讨好皇上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