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会试

第二十四章 会试


久幽凌霄录 冷宫宠妃:殿下,我不嫁 无敌宝宝之神秘总裁有点坏 独步天 边城刀声 网游世家 黑道老公的霸宠 异神--昊月无涯 悠闲在清朝 精神自治

第二十四章 会试

科举始于隋朝,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之意。

隋朝设置“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二科,选拔官吏。

炀帝继位后,因其好文学,于大业二年始试策置进士科,打破门第等级,以考试取士。

唐朝承袭隋代科举制又有改进。

武则天时期,每年进行一次考试,渐而进士科成为风尚所钟。

当时,每年参加礼部试的士子多达千余人,而考中进士者仅三十余人,可知考中进士是件十分不易之事。

宋代以后,对考试的管理更严格规范,考卷采用糊名法,防止舞弊。

七月初六日,早上一起来天气就很热,没有一点风,每个人都弄得汗流浃背。

叶昊天三人来到应天府会试考场。

考场大门边站了几个兵丁,正在核对身份,检查有没有携带做弊的物品。

检查很细,有时候还要求举子们脱下鞋子看看。

大门内有几十排长长的房子,被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阁,每个阁子大约五尺见方,只能坐一个人。

三个人经过检查后鱼贯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走了进去。

叶昊天看看小阁,感觉还比较干净,门边有个书桌,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后面有一把椅子。

他在座位上坐下,将纸张摊开,砚台磨匀,一切妥当,静等开始。

会试分三场,每天一场,今天只是头场。

没多久但闻一通罗响,有人过来发下试卷。

叶昊天打开发现是书艺三篇,每篇限五百五十字,不能超过八百字。

不满三百字者下科不得再考。

身为儒生,每个人对都不陌生。

叶昊天博闻强记,不单能倒背,还非常清楚历代各家对此书的疏注。

他平心静气,运笔圆润,一字一划地写了三篇。

完了一数,竟然每篇都是五百五十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真是奇迹。

此时日刚偏西,大约是未时,离结束还有两个时辰。

他坐了一会儿,墨迹略干后,交卷走了出去。

出了考场天还大早,他不知不觉又来到秦淮河畔,似乎想找到那个千般清丽,万般妩媚,两度相逢,梦魂牵绕的女子。

他在河边踱来踱去,眼前始终呈现出女子最后露出的凄惋面容。

好久他才醒过神来,看了看周围,白天的秦淮河跟夜晚又有不同,湖面静悄悄的,热闹的是附近夫子庙一带。

夫子庙就是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金陵的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他迈步来到夫子庙,进去看了聚星亭、思乐亭、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很快转身出来。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风味小吃店晚晴楼。

他听说这里最迷人的就是秦淮小吃了。

门口的夥计一见他举子打扮赶紧招呼,领他来到楼上,请他在一个靠窗的雅座坐下来。

不一会儿另外一个面目清秀的堂官过来“先生,您要点什么?”。

“不知道有什么特色的小吃?”叶昊天问道。

堂官赶紧介绍“我们最有名的是“秦淮八绝”。

作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

除此之外还有无锡的小笼包、三鲜馄饨、网烧卿鱼,镇江的蟹黄包、肴肉,盱眙的龙虾,天目湖的砂锅鱼头、地皮菜、菜干焖肉等。”

各种小吃名字从他口中涌出,源源不绝。

叶昊天但觉有趣:“不知何谓秦淮八绝?”堂官接着说:““一绝”雨花茶;“二绝”蟹壳黄烧饼;“三绝”鸭油酥烧饼;“四绝”豆腐涝;“五绝”什锦鸡丝面;“六绝”牛肉锅;“七绝”红汤爆鱼面;“八绝”为桂花夹心小元宵”。

不知先生想要哪几绝?”“每样都来一点,难得来一次,好好品尝一下。”

叶昊天吩咐道。

“好!您请坐,一会就上来!”堂官跑了下去。

叶昊天从窗口望出去,对面秦淮河南岸,就是著名的乌衣巷,那里原是东晋名相王导、谢安所住之处,如今古巷仍在,人去楼空。

口中不由低吟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忽然有人接口“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徒唤奈何!”声音苍老而又力。

回头一看是一个五旬老者,儒生打扮,一缕长苒,面白如玉,神情暗淡,然而看那眉头却带着威严。

叶昊天恭手为礼:“学生一时感慨,打扰先生了!”那人上下打量他几眼,面色不愉地道“我看你衣着应该是应试的举子,今日不去会试,为何在此留恋?”叶昊天看了看对方,知道对方不是等闲人物,恭敬地回复:“学生是头场结束后方来的。”

老人看看天色,有点疑惑“从没见过结束这么早的,莫非是中途退场不成?年轻人,中途退场者下科不准再试,你太鲁莽了吧!”叶昊天赶紧回答“我已答完书艺三篇,不多不少,每篇五百五十字。”

老人呵呵笑了“牛不能这么吹吧?每篇刚好五百五十字,只怕神仙也为难阿!”这时候,他眼里的忧虑换成了调侃。

叶昊天未再争辩,只是说“待金榜出后,自见分晓。”

这时,堂官陆续将菜端上来。

回头看看,老人的桌上竟然也是同样的“秦淮八绝”只是看来他已经用过了,虽然每样还留下大半。

老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时说“嗯,看来是同道之人阿。

如此说来,只怕你所说不假,金榜出来时,我会留意的。”

叶昊天欲待请教名讳,老人却已经下楼而去。

回到客店,张成和罗开山竟然还没回来。

又等了一会儿,两人才结伴而归。

罗开山面色依旧。

张成却面色严峻得很,一边走还一边说“难,难,不太妙!”。

叶昊天上前安慰:“好坏且待三场结束再说!”第二天考的是策问。

题目有三个,第一个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第二个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第三个是“吏治清明一国之本”。

叶昊天又是早早结束,等到天黑才见两人回来。

这次张成面色更差,不住嘟囔“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哪有这样的题目?太不象话了!”第三天考诗词歌赋。

要求每人作一首诗词,不论题材,但必须有花、草、山、水、春、雨、楼、香八字,而且不得超过五十字。

叶昊天这时不知怎的,看见这八个字就有无尽的忧愁,眼前出现了岳麓读书,苏家大劫,华山寻宝,青成修道的一幕幕景像,接着浮现西湖兰舟、秦淮夜话,最后定格在那女子可爱可怜又令人心碎的面容,坐在那里,迟迟不能下笔。

眼见日已西斜,时候不早了,只好提笔写了首:“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

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

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回到客店,那两人早就到了,这次他出来的最晚!罗开山说“三场已毕,听天由命。

今晚去文枢阁开怀畅饮,不醉不休!”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