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章 痛苦定终身

第二章 痛苦定终身


凡人修真传1 盛世娇宠之契约军婚 腹黑总裁索爱成婚 薄凉宫婢深宫劫:一丝恩宠 迫嫁:帝妃难宠 重生之娇妻太难缠 乐园边境 超级系统:末世升级忙 爱情从天而降 三国突起

第二章 痛苦定终身

在武昌桥头,陈芳的泪水与雪花融为一体,她几乎成了雪人。她思绪万千。自幼在蜜糖里长大的她,从小品学兼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

高中毕业后,在家乡任团支部书记,学校少先队的辅导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教员。

在公社召开的万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大会上,有自已的长辈,有小学到高中的老师,他们都来听自已讲课。那时的她是多么的自豪呀!好不容易自已考上了大学。而且自已又是本地区十二年来唯一的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

记得上学那天,大队的领导、村里乡亲们一行上千人为自已送行。

他们的声声祝福,此时此刻在耳边响起:“芳芳,你是我们的骄傲,你一定要为我们争气,学好过硬的本领。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乡亲们的重托,她一一记在心头。

到大学两年多来,她没有辜负乡亲们的希望,她刻苦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矛,还是学院教育改革小组的成员,学院跳高队的运动员,蓝球队的中锋队员。

如今重病在身,目前能否保住学业?还有半年的学业怎么渡过?

此时的她一想到这些不寒而栗,怎么办?怎么办……?

此时的她对自已的未来感到没有了希望。前途一遍漆黑。

此时的她感到了绝望。她想一死了之。

当她闭上眼睛,正准备往桥下跳过去的那一瞬间,她的耳边突然响起了:“芳芳……,芳芳……。”的叫喊声。

她一时惊呆了,扶在大桥的护栏上到处寻找着。

这不是妈妈在呼唤我吗?这不是哥哥姐姐在叫我吗?她一下瘫坐在雪地上四处张望着……。

但是,她没有看到一个亲人在她的身边。在她的眼前只有茫茫的一遍白雪,她绝望地嚎陶大哭起来:“妈妈……,爸爸……,哥哥……,姐姐……,我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做……?

不知过了多久,在没有人发现,没有人的劝说声中,她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天性坚强的她毅然鼓起了勇气。她咬着牙,慢慢地站起来,决定向命运抗争。她不相信自已的病是绝症。

回想自已成长的二十多年来,自已从来未生个大病,而且还是学院蓝球队的主力队员,并且还多次在长跑和短跑的比赛中得过奖,怎么会突然得了绝症呢?在没有得出病因的情况下就低头,太没出息了。她决心一心一意地治病,一切的一切等到毕业后以再说。

在今后的学习中,尽管陈芳努力克制自已的感情,但是,每到晚上,赵锋高大的身躯,白皙的脸蛋时时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去不掉,忘不了,夜不能寐的痛苦时时折磨着她。

然而,赵锋在得知自已的信被陈芳公开后,就一直在生陈芳的气。陈芳生病了,其他的同学都很关心她,问寒问暖的,有的同学还买来水果、营养品送给陈芳。而赵锋却避她远远的,每次见到他好像没有陈芳这个人似的。

她没有勇气向他解释,只是伤心流泪。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由于积劳成疾,陈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老师知道后,让陈芳休学三个月,回家养病。

陈芳回到家乡后,父母对她特别的关心,每天做可口的饭菜给她吃,不要她做任何家务事。

特别是她的父亲,每天清早起来,非要带陈芳到田头地间去吸收新鲜空气。说这样能使人一天的心情愉快。对陈芳病情的康复有好处。

在田头地间,陈芳的父亲总是耐心地教陈芳怎样锄草、施肥。一一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成熟期。大到各个季节种什么农作物,小到怎样观察农作物的成长变化。并实地讲解说:“你看那片棉花叶子上已发现有红色的斑点,这说明它已被红虫感染了,我们要尽快给它治病。

我们给棉花治病的方法就是你常见到的打农药。通过二、三次的农打约,棉花叶子上的红色斑点就会褪去。然后棉花叶子恢复绿色的了。

农作物和人一样。有病不要怕,要及时治疗。治一治就会好的。”

在一旁的陈芳总是专心地听着。默认地点点头。有时还强装高兴地跟在父亲的身后。一会儿问问这,一会儿问问那的。

好像她要学会农村里的一切农耕作。将来回家务农似的。

晚上,陈芳的父亲不论白天劳动有多累,回家后总是笑眯眯的。为了让陈芳高兴,还时常说笑话,讲故事陈芳听。没有上个学堂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古书,一到特别高兴的时候就把陈芳叫到身边,说:“今天我来说书你们听。”只见他拿来家用的洗脸盆,反放在板凳上,手上拿着二根木棒,一个劲地敲打起来,嘭……嘭的“鼓声”响彻云霄。村里的小朋友们听到“鼓声”都来到她的家门前听陈芳的父亲说书,好不热闹。

陈芳的母亲不论多忙,总要陪她一起去小镇打针。还时常带她去商店买小吃的。陈芳的哥哥和姐姐就更别提有多关心她了,只要家中有一点好吃的,每人一份好吃的东西他们都舍不得吃,非要留着让陈芳一个人吃。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陈芳总是为家里的人为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配合好医生治病,争取早日返回学校参加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芳在亲人们的精心照顾、调养下,通过自已极积的配合治疗,经过三个月的治疗,陈芳的脸上又红润了,到学校一复查,所患的病痊愈好了,此时的她别提多高兴呀!她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缺下的课程补上来。力争与同学们一道毕业,参加向往以久的工作。

为了实现自已的目标,陈芳将自已的妹妹也一起带到了学校,自已跟班上课学习,妹妹在宿舍里帮助她抄写未上课的笔记。

自从陈芳回到学校后,同学们个个改变了往日的歧视,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对陈芳生活上、学习上十分关心。指导员为了让陈芳能休息好,学习好,还特地安排了一单间宿舍让陈芳一个人居住,每天安排俩个同学,利用空余的时间辅导陈芳的学习,。她们一个负责上午的辅导学习,一个负责下午的辅导学习。

陈芳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学校集体的温暖,爱笑的她又回到了同学之中。后来同学们笑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如今成了保尔——柯察金。

有一天,张杰班长告诉大家,毕业实习将开始,老师叫同学们进教室听候安排。

陈芳想早点去教室,不至于后去坐在同学们后面,看到不该看到的人

——赵锋。

她去的很早,真是冤家路窄,她在教室门口遇上了赵锋,他们像陌生人一样,各自坐在了位置上。

后来老师安排陈芳与王兰兰去了石埤岭中学实习。

临出发前,同学们看到陈芳脸上又惨白的后便问:“你是不是又生病了?”陈芳说:“没有”

其实昨日见到赵锋,陈芳一夜无法入睡。可怕的阴影又在她的脑海中出现,他就像有一种磁铁似的魅力吸引着她,使陈芳不能自拔。

晚上,陈芳来到图书馆,毅然提起笔给刘华写了一封解除婚约的信,说明了自已的想法,并告诉他自已有了心上人,请他原谅。

第二天,陈芳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石埤岭中学,开始了毕业实习。

当她第一次来到这所名牌中学,看到操场上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中学生时,就想起了自已的中学时代。

那个年代正是**,学校基本上是停课闹革命,学生整天斗私批修,写大字报,批判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打倒“臭老九”。

最让陈芳记忆犹新的是初中的班主任高俊老师。高老师年过五旬,他身材槐武、高大。他对待所有的人一付严肃相。他对工作很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求很严格。只要是他上课时,如果发现有学生说话,他就会毫不客气地叫那位学生站起来讲要说的话。如果不讲就让你继续站着,有时一站就是一节课。

这样一来得罪了不少的学生。这些学生借此机会报复高老师。

一时间,教室里,走廓上,以至高老师的宿舍内外,都被大字报包围了。

陈芳每天看到高老师进出在满校园的大字报之中,脸上还挂着沉重的表情时。心里特别难过。她总是从心里默默地劝慰高老师,高老师请你别在意这些大字报,请你别看大字报的内容,请你多保重自已的身体健康。我们都很尊敬你的。你是我们的好老师。

一个月以后,陈芳再也没有看见高老师了。听说他被送往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了。

在那个年代,一批又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被迫离开了学校,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后来**停止了,学生又回到了学校进行复课闹革命。也就是边学文化边闹革命。紧接着就是批判修正主义的知识无用论。老师们平反后又回到学校工作。教学秩序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如今站在中学校园的陈芳,她多么希望高老师还仍在教书呀!她更希望高老师能在自已实习的这所重点中学教书。她想让敬爱的高老师,能看到自已的学生也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如今有成千上万的辛勤园丁了。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陈芳刚下课,看到在教学楼门前的雨中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一眼认出了是自已的母亲,她一下子意识到了这肯定是刘华收到改除婚约的信后告诉了自已的母亲。

陈芳走近母亲身边,叫:“妈妈。”她妈妈拉长着脸,横眉冷对地看着陈芳。一言不发。她请妈妈到食堂里去吃饭,她妈妈也不去。只是拉着她就往校门外走去。

在校门口,母亲严厉地指着陈芳说:“你与刘华的婚事怎么能当儿戏?为什么要改除婚约?这门亲是你要我帮你找的,而且你后来也同意了。做人怎么能这样呢?一个人走错了路可以转回头再走,可是,说出去的话是无法收回来的。再说亲朋好友都知道了这门亲事。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从你爷爷到现在,没有一个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的。我们家从来不把坏话别人说的。你这样做叫我们全家今后怎么做人?你要为我们大家想想,如果你非要与刘华解除婚约,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同时我将向学校反映你在学校谈朋友的情况,到时学校就会开除你,你以后的路怎么走,由你自已决定,到时别说我无情。你好好地想一想。”

面对老泪纵横的母亲,陈芳无可奈何。只好求妈妈放心,并撒慌说:“我给刘华的去信,要改除婚约是为了考验他,并不是不愿意与他谈朋友,是你们误会了。”

“是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害得我急得日夜睡不着觉。要是这样就好了,是妈妈错怪你了。我说呢,我的女儿怎么会做这种事?”妈妈破泣为笑了。

送走了母亲,陈芳心如刀绞。她深知农村世俗的传统,如果有谁家的儿女定了婚姻后再解除婚约就是大逆不道,是不正道的人家。就会连累一家人的名声,交友以及朋友间的信誉。就会面临乡亲们在背后的议论,甚至指责……。将来父母亲又如何做人呢?这二十多年来,父母亲为了自已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最让陈芳终生不能忘记的是,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在钢铁厂上班,利用休息时间在周边山脚下种菜养家糊口。

有一年的夏天,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她们兄妹几人围着母亲,哭着说:“妈妈我好饿,”是呀!已经两餐没吃东西了。母亲含着眼泪在家里走来走去,还是想不出一粒米来。最后舀来一碗凉水让孩子们充饥。并安排大姐去钢铁厂找父亲想办法。

从家里去父亲的工作单位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分钱也没有的大姐只能靠步行了。大姐带上一瓶凉水出发了。她们几兄妹心想,姐姐回来我们就有吃的了。她们不时地看着姐姐去的方向,希望姐姐早点回来。

可是,从早上到晚上,她们左等右等总不见姐姐的人影,那一夜一家人都是饿着肚子过的,陈芳饿得一夜未睡着。

第二天清早,一个急足的敲门声把她们叫起了床。敲门的是陈芳的一个远房亲戚,他来告诉陈芳的母亲,说昨天晚上八点多钟,一位路过的老人在铁路旁发现了昏倒的大姐,是那位路过的好心老人救活了大姐,后来那位好心的老人又把大姐送到了他家里。大姐现在在他家里休息,让她的母亲马上去接回来。

可怜的母亲,放下手中的活,急急忙忙地跟着远房亲戚一起去他家了。

等母亲接回大姐,她们兄妹几人抱着大姐痛哭了一场。

后来才知道大姐拿着父亲种的菜,为了当天能赶回家,少让她们挨饿。因她自己又渴又饿,加之天气炎热,中暑昏倒在铁路旁。

为了能让自已读书,父母亲含辛茹苦,勤劳苦做。自已舍不得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吃一顿胞饭。

记得那是她儿时的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能喝上一碗米汤就不错了,每当在食堂里打回来一碗米汤是一家人的一餐饭菜,可是自已的母亲总是一匙一匙地喂给儿女们吃。

自从她懂事时起,从来没有看见过母亲在桌子上吃过一餐饭。也从来没有看见过母亲和儿女们一起拿过碗筷吃饭菜。

母亲总是等儿女们吃完了后,她收碗筷时有吃的就用儿女们的碗筷吃点就算一餐,没有了就饿一餐。

后来家里的条件慢慢地好了一点。她考上重点中学,在校住读。当时学校条件极差。总是自带腌菜,一个星期只带一罐头腌菜。每到夏天总是不到两天腌菜就上了霉,在没有菜吃的年代,上了霉的腌菜也舍不得丢的。每次只好把上了霉的腌菜放在热饭里汽热再吃。

有一天,刚放学时,她被老师叫去,才知道是母亲送汤来学校了。

老师当时批评她娇气,还要母亲送汤到学校里来喝。母亲笑着说:“不是孩子要的,是我想她顺便带点青菜汤来。我们家里条件差,哪有肉汤喝啊!”

老师同情地说:“是这样?”

老师走后,她含着泪水急忙打开汤罐,一口气将菜汤喝了个底朝天,并用手将流在嘴角的菜水往嘴里推送,还伸出舌尖围着嘴唇甜了一圈又一圈。

她含着泪水咬着牙,目送母亲渐渐地离去。这样的往事总是沥沥在目。

正是由于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自已的今天。家里人为自已付出了那么多,难道自已就不能为家里人作出牺牲吗?

一个为家里人的付出断送自已终身幸福的决定,就这样地定了陈芳的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