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正文_第154章一波未平5

正文_第154章一波未平5


60天契约:偷个宝宝救女儿 医女狂妃:邪皇,洞房见! 汐朝 祸水老婆揣兜走 半魔神 天极轮回 民国丑妻,东少的小媳妇 欲罢不能 朕的皇后谁敢动 着魔

正文_第154章一波未平5

她的话让端王目瞪口呆,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恋儿轻笑一声:“端王爷,可是心愿快要的得逞一时得意忘形,耳朵也不好使了吗?方才路公公不是宣告了吗?是皇上驾到,我乃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入明正殿,一解大家疑惑!”

推开他,恋儿走上前,走到两位太后面前,微微一福:“恋儿见过东太后,西太后,两位太后万安,奴婢是奉了皇上的圣旨,辅助两位娘娘处理朝政。”

东太后看了看西太后,相互点点头,东太后手微微上摆:“恋儿,起来吧,既然你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那就站着哀家旁边听政吧!”

微微点点头,恋儿站在旁边,俯视下面的群臣,朗声道:“皇上虽然闭关为先皇祈福,但是,仍心系百姓,知道暴雨来袭,洪水成灾,百姓损失惨重,亦不饱食,本应出关,亲自主持救灾之事,然而,祈福须心诚,不能让先皇魂魄不安,故目前仍不能现身,特此相告!”

看到恋儿的暗示,展翼第一个走出来支持,微微颔首,轻声道:“皇上一片孝心,苍天可表,皇上为先皇祈福,心诚则灵,上天一定会感应到皇上的孝心,保佑先皇在天有灵,魂魄安宁,身为臣子,定会协助皇上处理好宫外的事情,救灾之事,臣等会听从太后安排。”

未等端王开口反驳,上官瑞谦紧跟其后,积极配合:“是,臣也同意展将军的看法,固然皇上心系百姓,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百姓为重,但是,皇上对先皇的孝心亦不可半途而废,再说了,皇上所做之事也是孝事,是善事,而非故意置百姓只是不闻不问,食君之禄,理应分君之忧,皇上安心闭关即可,这些事情,臣等会置办好,不让皇上烦忧。”

端王看着展翼和上官瑞谦,冷冷一笑,视线最终定留在恋儿的脸上,沉声道:“自古以来,民为重,君为轻,诚然,为先皇祈福是孝事,善事,但是,试问因为洪水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些百姓该如何?没有民,又哪来的君呢?皇上此举,让百姓寒心,太后,你们身处后宫,不知道宫外的传闻如何?民心一动,若是皇上还不出关,必定大乱。”

端王话音刚落,左丞相就紧紧跟上,极力渲染宫外的情况:“是呀,东太后,西太后,京城郊外的难民日子惨重,房舍都被毁坏,流浪在破庙之中,暴雨过后,皇上理应出面安抚,但是,百姓们却未等到皇上的安抚,已经是议论纷纷,言语之间多是抱怨不满,为了我汉唐的安稳,也为了皇上的名誉,太后,还是请皇上出关吧。”

京城的传闻和流言蜚语,刘御师微微沉思,情真意切的劝慰:“东太后,西太后,老臣也有所耳闻,万一百姓一言传言,若是民心不稳,对汉唐不利,对皇上不利,为今之计,还是请皇上出关,扭转局面,情势紧急,相信佛祖不会责怪,先皇在天有灵,也不会怪罪。”

端王难言得意之色,看到对皇上忠心耿耿的老臣也出言相告,嘴角含笑,但是,语气却是十分

庄重而严肃:“臣身为皇族之人,心系汉唐的安危,所以冒生命危险劝谏,希望两位太后以大局为重,请皇上出关吧。”

口口声声要唐昊阳出关,别的都不提,看来,端王真的知道唐昊阳目前不在皇宫之内,甚至不在京城,所以才会如此小题大做,故意将事情闹大,表面上是维护皇上清誉,维护汉唐的安稳,实际上巴不得以此来动摇皇上的民心呢?

走下台阶,走到端王和左丞相面前,微微一笑百媚生,笑的他们两个人眼晕,心中却是一阵冷笑,语气清淡:“端王是皇上的手足,情深自然义重,而左丞相乃是三朝老臣,是皇上信任和很重要的左右手,为皇上办事,为皇上分忧,是分内之事,所以,洪水过后,京城郊外的百姓受苦受罪,两位大人派人去帮助,去救治,颇得民心。”

“哦,身为汉唐的皇族,这是本王分内的事情,理应如此,这也是秉承了父皇的教导,以百姓为先,心系百姓,所以,本王看到百姓受苦,用自己的家财去帮助百姓,也算是安抚百姓的心,希望百姓不会对咱们汉唐失望。”并未看着恋儿,而是对着上面端坐的两位太后,端王说的句句在理,话有玄机。

端王的话引起朝下大臣的纷纷议论,加上左丞相的添油加醋,一多半的大臣都开始同意端王的看法,眼神中多数向端王投去赞许的目光,言语之间也开始同意皇上出关的建议和举措,唯有展翼和上官瑞谦知道内情的人微丝不动,其他人都开始慌起来。

眼看情况不妙,东西两宫太后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恋儿的身上,看到她安然无恙,波澜不惊的模样,忐忑不安的心倒是安定了不少,看着那丫头成竹在胸的样子,端坐在大座上,耐心等候。

看到情况越来越紧张,似乎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恋儿轻移莲步,走到端王正前面,盈盈一笑,语气轻柔:“端王爷不愧是皇族之人,事事都为汉唐考虑,心怀慈悲之心,能感受百姓的苦痛,用己之力去帮助百姓,方才,王爷说,所做之事,乃是秉承先皇的教导,看来,王爷是一位极其孝顺的人。”

“为人子,为皇族之后,本王理应如此!”端王正对着恋儿的眼睛,脸上流露出得意而骄傲的笑意。

冷冷地看着,收起所有的笑容,恋儿绝美的脸庞显露出一副正义凛然的冷:“皇上梦见先皇忧伤愁容,惶惶不安,承蒙大师指点,皇上决定闭关吃素,打坐,三个月,为先皇祈福,以求先皇魂魄安宁,洪灾百姓受苦乃是皇上闭关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诚然,民为重,君为轻,然而,礼佛之事不能中途阶段,否则,先皇魂魄不宁,对龙体亦有损毁。”

视线扫过堂内的大臣,最后,将视线停留在端王的脸上,沉声道:“众大臣心系社稷,若是不能全然领悟皇上的苦心和无奈,也情有可原,可是,王爷身为皇上的宗弟,不管对内对外,理应跟皇上同舟共济,携手度过难关,而王爷此刻的所作所为,若是皇上得知,不知

道该是怎样的寒心呢?”

“当日,大师说,闭关祈福必须是皇室,骨血至亲,而先皇目前还在人世的皇子只有皇上和王爷你,闭关生活艰苦,也要有足够的耐力和克制力,皇上重视手足之情,不忍王爷受这样的苦罪,所以,才会决定自己闭关,以表达孝心。”

看到下面的人议论纷纷,窃窃私语,舆论的局势已然向皇上靠拢,恋儿微微一福,声音晴朗而温柔:“敢问王爷,此刻你的所作所为,对得起皇上的一片苦心吗?如若不然,此刻,闭关为先皇祈福的则是王爷,而皇上也不会被人如此议论,如此逼迫,可以安心处理救灾之事,去赢得那些所谓的民心了吧?”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本王何曾逼迫皇上?本王何曾议论皇上?本王不过是将宫外的传闻说给两宫太后听而已,本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汉唐,绝没有个人的私欲。”端王一脸急切的解释,恐怕旁人误会,急切的脸都红了。

从来是旁人越是着急,恋儿越是冷静理智,看着端王如此激动的样子,她轻轻一笑:“王爷,何须如此激动呢,生气伤身,要小心身子呀!再说了,恋儿并没有说是王爷议论和逼迫皇上,王爷何必如此急于辩驳呢?”

反问的端王简直是哑口无言,憋红了脸,愣是一句话说不出口,看到他吃瘪的样子,恋儿倒也是觉得很痛快,这家伙惹是生非,闹得鸡犬不宁,着实给她添了不少麻烦,让她费尽心思,耗费了很多的力气。

走到左丞相面前,老谋深算,一脸的阴沉,心机深重,他跟端王是同丘之貉,本是一路,若不是三朝老臣,唐昊阳早就不会手下留情,恋儿看着他,他的神情威严,一脸的不屑,心有点害怕,但是,还是很冷静的说:“左丞相,您是三朝老臣,是历代皇上的股肱之臣,深受皇上的器重,如今,莫说皇上是在做正事,不方便现身,即便不是,作为汉唐的重臣,您不应该对皇上忠心耿耿,极力为皇上排忧解难吗?”

不等他回答,他的答案不是很重要的,听不听无所谓,恋儿走到展翼和上官瑞谦旁边,指了指他们俩,一脸正义凛然得说:“同样身为臣子,大家看看,展将军和上官将军是如何做的?今日清晨,恋儿收到吏部八百里加急奏折,本应送给两位太后看,但是,朝堂一片混乱,下人不敢惊扰,所以送到了御书房。”

从怀中拿出奏折,高举着,挥动着奏折,恋儿大声的说:“汉唐突发洪水,乃是天灾,而南方更是重灾区,两位将军看雨水情况紧急,南方百姓苦不堪言,已经秘密命人前往,开始救灾安抚工作,为皇上分忧,却不声张,而左丞相呢?端王爷呢?”

冷笑几声,恋儿一脸哀伤地望着他们,言语之间饱含着痛心和惋惜:“身为汉唐的重臣,不能替君分忧,想君之所想,急君之所急,让皇上在闭关时无后顾之忧,如此行径,跟两位将军相比乃是天壤之别,皇上还如此厚待,给予地位和权利,两位不觉得汗颜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