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6 前山梅鹿后山狼两个结拜在山岗

6 前山梅鹿后山狼两个结拜在山岗


万古邪尊 悠然山野间 抱错娘子进对 撒旦夺欢 十足诱惑:恋上爱妃的香味 星战英雄 秦非探秘手记 我的亲亲老婆:豪门隐婚AA制 凌霄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6 前山梅鹿后山狼两个结拜在山岗

滚横爬顺《纪实小说:六》

其实按当时的情景老五家不一定比我们家有钱,老五的钱是土地,而我们家的钱是货物。那么“土改时期”的成分是怎么划分的呢?实际上主要是指土地的多少。

最高的成分是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赤贫七个等级。“土改”运动初期比较混乱,而这些成分也没有具体的划分,斗争刚起来土地多的就一起斗。关键是斗地主和富农藏起来的钱财,说少了打,说多了拿不出来也是打,只打的你胡说八道,悬天摸忽雷的乱七八糟的说。

一个区的区长就可以掌握这些人命运。区长笔一挥这个人就会被打死。后来村里干部也不上报,在下面想打死谁,就打死算了。民愤极大的地主恶霸肯定是死罪,有普普通通的没有什么民愤的富农和上中农也被打死,这就不正常了。

真真到后来落实时,老五家也不够“地主”的资格,像我们家就被评为“中农”。实际上我们那里被扫地出门的就是“富农”和“上中农”。将他们统统从居住的家里赶到了他们原来放柴草的园子里,或随便找一个地方把你安置在那里。

我们家没有遭此厄运,就是占了没有去买更多的土地。就在爷两个在为当时没有走错路,而高兴后没多久的一九五二年。开始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发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当时父亲是我们家乡商联会会长和政府参议员。而父亲在经商之时,肯定是有“偷税漏税”的情况,要不一个商联会会长,又是政府参议员不会被逮到牢房里去。经过查证想来我父亲一生也是个胆小怕事的一个人,“偷税漏税”也不是太多,补缴以后在牢里住了二三个月就放了出来。

父亲出来以后,就以快刀斩乱麻的动作将店铺和货物,给三核桃两枣的就送给了别人。想想那也是一笔不菲资产,而父亲这

一次有了远见,也没有等到以后的公私合营,也就没有戴上“资本家”的帽子。

父亲在处理完店铺以后马上打道回府,回到老家种地去了。父亲从来就不是安份种地的人,回来没多久又拿起了石匠和瓦匠的家具走南闯北去了。以至于我“滚”出来的那一刻,睁开的第一眼并没有看到我的父亲。父亲出去以后也给家里留下一个后患,好几布袋的东西藏在家里,使家里人坐卧不安,看来什么东西都要适可而止,太多和太少都不怎么样,少了心里不痛快,多了也是乱担心。

我父亲年青是就是我们哪一带有名的匠人,经他手锻的石头一块一块的砌在墙上,铁片从石头中间伸不进去。给一块石头能给你琢出一只狮子来,或者给你刻出一块石牌来。一堆砖头会给你雕刻出一座漂亮的天地小阁楼,青砖蓝瓦,四梁八柱,飞檐滴水,兽头宝鼎,再来一幅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川。”横批:“天地”。

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我父亲和哥哥要改造一下我家的旧门楼,用了四块大石头,三块当地基脚石,有三米来长,三十公分厚,五十公分宽。算起来每块重量大概在五六百斤。

当时真是穷的要命的非常时期。门楼的基础是很不错的了,两块刻花的石头迎风门腿子。门上边父亲和哥哥在两支木棍上绑上磨石,整整磨了一个冬天的牌匾,起光发亮,黑底白字的“吉祥如意”。两边有两只喜鹊站在梅花上,四周的云盘花透着祥瑞。

就是有一点美中不足门垛子用的是土胚,显得整个门楼不伦不类。要是有钱用上青砖,留到现在也是一件艺术精品了。

父亲出去后到过北京参加过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去修过岳成水库,再后来就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到过很多地方。在我从小的记忆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他。

这一年我三岁了,三岁的孩子应该会跑了,唯一记住的是在母亲怀里撒娇和吃奶,夏天

里母亲拿着蒲扇为我捻蚊子,冬天里母亲早早的坐到被窝里,暖和了再将我抱到怀里。我坐在母亲的两腿中间,惬意的听着母亲那古老的歌谣:

(一)“正月说媒,二月娶,

三月得了个小儿郎,

四月会爬,五月走。

六月叫爹又叫娘。七月南学把书念。

八月就作好文章,九月上京去赶考。

十月中了状元郎,十一月骑马回家转。

十二月三十就死亡,这个说状元死的苦,

那个说状元死的伤,一辈子没有喝过饺子汤。”

(二)“一人一马一杆枪,二郎担山赶太阳。

三郎哭活紫荆树,四人四马去投唐。

伍子胥边关保太子,镇守三关杨六郎。

七郎死在芭蕉树,八郎探母转回乡。

九里山前活埋母,十将英雄数霸王……”

(三)“前山梅鹿后山狼,两个结拜在山岗。

狼有难来梅鹿救,梅鹿有难狼躲藏。

躲藏到的山岗下,闯到猎人枪口亡。

教人别把狼心操,狼心狗肺不久长。”

(四)“前朝有个二大贤,兄弟二人让江山。

兄让弟来弟不坐,弟让兄来弟不担。

东华门逃出大太子,西华门逃出二大贤。

无处逃来无处走,二人逃往首阳山。

首阳山上同见面,兄弟抱头哭皇天。

饥了用上松柏子,渴了用上清水泉。

老天爷不住鹅毛片,冻死二位首阳山。”

母亲一首一首的“哼哼”着,我一首一首的听着。大了以后慢慢的来领会这些歌谣,讲英雄的、讲朋友之间的、讲兄弟之间的、讲为父报仇的和笑话的无数个这些民间流传的东西。无不在幼小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听着这些美妙动听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民间小调,直到我睡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