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59一条扁担两头翘拧挑担子不坐轿

59一条扁担两头翘拧挑担子不坐轿


公主为妃作歹 剩女无罪 狐狸精你别跑 重生之缘来如水 隐婚前夫:离婚请签字 重生之月倾天下 问道混元 晚安,死神娇妻 巨星校草恋上我:恶魔之吻 清朝大历史

59一条扁担两头翘拧挑担子不坐轿

59一条扁担两头翘…拧挑担子不坐轿

滚横爬顺(纪实小说:五十九)

在场上正晒着麦子,眼看天气要下雨。队里的男女老少会从家里取着木锹、簸箕、扫帚、条帚……一切能用到的工具,慌忙赶到场上。大雨瓢泼一样下来,男女老少在雨中忙碌着。这时候最主要的是赶快将场上的水口堵住,以防麦籽被雨水顺水口冲走。堆起来的麦籽用麦秸盖好,未堆起来的在往一块堆着。

大家和麦籽被雨淋了事小,要是接连下上三五天雨,麦籽就该发芽。队里的仓库里,会搭成几层在上面凉麦籽。这一场的麦籽晒干后就分给社员们,是绝对不会交公粮的。

那时候向国家交纳的公粮也已麦子为主,我们生产队小麦丰产的时期有五六万斤。社员们的口粮、种子、储备粮等才占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其余就全部交了公粮。

到交纳公粮的日子里,全队的劳力都要往国营的粮店里送。仓库里的麦籽堆的象山一样,背着装满麦子的口袋。顺着一块一块钉着踏脚的木板,一步一步的攀登到麦堆顶上。将闪着金光饱满的麦籽倒在上面。黑暗的仓库里麦籽的金光照耀着,同时还漂着新麦的芳香。

这也是农民们最高兴的日子了,繁忙紧张、得黑起五更的夏收夏种结束。人们终于可以按部就班的,过起日出而出日落即归的生活。

现在种收麦子和以前种收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先进的多,更省时省力。收割机在地边停着,一会儿工夫,麦籽是麦籽,麦秸是麦秸的收割的干干净净。地里再也见不到农家肥,一色的“碳酸氢铵”“复合肥料”一袋一袋往地里上着,犁地时拖拉机在田里来回奔跑,多大的地块几个小时就会犁的精光。农业税也全免,公粮再也不用排着长队去交。

那时夏种时主要种的是谷子,也称栗。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形象的将种植这种农作物的辛苦,描写的淋漓尽致: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谷子抗旱耐脊,适应性很强,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我们那里的主粮之一,就是产量低亩产五六十斤。有一首顺口溜说:“一亩地耩八葛,一步三按不能稠,稠了庄稼它不收。”后来看《齐民要术》也提到了种谷子的记录:

“谷,一亩一升下子……栗苗未与垄齐,即锄第一遍……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书,在文人之间很有名气。看看这断顺口溜和贾思勰所著很相似,《齐民要术》说,一亩一升下子,每科相去一尺。而顺口溜里说,一亩地耩八葛,一步三按不能稠。比《齐民要术》耩籽种少了两葛,一步二尺三四,一科又比《齐民要术》少了二寸。作为当过太守的贾思勰将老农们的经验,总结写了出来流芳千古。据我所知种地的老农,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位人物。他们种地的经验完全是代代相传的。

种谷子是很幸苦的,谷苗出来两三片叶时要间苗。那时正是六七月份,天气炎热的季节。谷苗儿爬在地里,间苗的农民摽着八字步,弯着腰用锄头,一去一行,一步三按。用锄头一个角将前一按八寸内的谷苗刨到后一按,大致留七至八颗苗,将谷苗按到地下。再用锄的一个角小心数着留五至六颗苗后,用力按着多留的二至三颗苗往前一推。地垄上的草也有顺手锄掉。这一按就算完成了。实际上一按最后留三颗苗,多出来的二三颗苗,在锄第二遍谷苗时,用手将一按里长得小或发黄的谷苗拔掉。

有经验的老农在拔苗的时候,会分出谷苗和秕子苗来,趁势就将秕子苗早早拔掉。老农说秕子苗的叶比谷子苗的叶小一点点,不过很难分辨出来。秕子是什么东西呢?和谷子长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结出来的果实黑小的比小米还小,吃到嘴里咬不动。秕子长大以后就能分辨清,在它成熟前将它的头拔掉,留下秸秆当牲口的饲草。

谷子间苗和拔苗时,是最使人

难受的两道农活。间苗时农民们弯腰胫骨,头上连一顶草帽都戴不上。我有个堂兄是近视眼,间苗时腰会弯的比别人低一培。毒辣的太阳照在头上、后背上,紫铜色脊背上泛着荧光。汗从头上身上滴在土地上,滴在谷苗上。

这时候也正是间苗的好时间,锄掉的苗草一会儿就会死掉。一亩谷地晴朗的天气里,一个人五六天能也能弄一亩。如果是阴雨天那就完了,谷苗儿要不在几天内间完苗,那就等着累死,要不就会没有收成。

所以下雨天农民也会打着伞,拿一个凳子坐到到地里去间苗,这是常有的事。雨天天气凉快不用汗滴禾下土,一亩谷地你就半月二十天的在地里忙活吧,也未必会忙活完。

谷地一般要锄三到四遍,第一遍间苗。第二遍拔掉多余的苗及培土。谷子是容易倒伏的农作物,要及早培土。有时候来一股风,地里四周的谷子没有倒,地中央会倒一片。这是就要去将谷子扶起来,用草将几按一束系到一起,也会有收成。

第三遍锄草保墒,第四遍根据第一遍间苗的时间长短来确定,地里没有什么草,天气也不干旱,也就不用再锄第四遍。后来谷子的收成也在逐年的增长,一亩地会收到一百四五十斤。主要是使用了化肥,天上下着雨就到地里撒“尿素”,一亩地撒几斤。不能撒“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洒在谷苗上,叶子会发黄。“尿素”撒的太多了也不好,会光长秸秆。

收割谷子也有讲究,先割一把分成两下,谷穗和谷穗交差拧到一起放在地上,割五大把谷子放在上面为一铺。五铺捆一个谷个子,妇女们割谷子下工时会用两头尖扁担挑两个,男人们能担四个。这种扁担六七尺长是专门用来挑谷子用的。将扁担插到谷个子的中间,插进时从捆着的腰子上面进去,下面出来。

担起来时谷穗朝下成人字形状,走起路来扁担上下会晃动,往上晃动时肩上的压力就会减轻,走的越快晃动的越厉害,肩上的压力就会越轻。每到这时大家就会说一句俗话“一条扁担两头翘,拧挑担子不坐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