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校园风流
孤男寡女请关灯 卿本庶女 惹上豪门:爹地别碰我妈咪 亡灵傲世 缔仙 烟华惊梦 狐作妃为:误惹嗜血暴君 末世星辰 奸臣有道 王妃快逃:王爷,别撩!
十四 校园风流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是婉约派的正宗。
满庭芳
山抹微云
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
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柳永,字耆卿。1034年登进士第,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不羁,常出入秦楼楚馆,是有名的风流才子。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他“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当时有人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流传之广。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ji愁苦,离愁别恨,羁旅之情。词写得缠绵细腻,但格调不高。擅长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能以俚语入词,使词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因而有人称柳永是词中白居易。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胡适称柳永的一首《蝶恋花》词,在他的词里,要算风格最高的了。
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离愁,
黯黯生天际。
草sè山光残照里,
无人会得凭阑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写离愁之苦的相思艳词。主人公一个人,久久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风迎面吹来,无尽的离愁,极望生天际。夕阳下,草sè山光虽美,可谁了解作者相思之苦呢!
为了解脱无限的离愁,放纵饮酒,对酒当歌,结果呢?强乐还无味。这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到底为什么这样苦,这样受煎熬呢?最后一语道破: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了她!作者最后表示,为了她,衣带宽了,人憔悴了,值得!甘心情愿终不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词论家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不曾多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出。
张先(990~1078)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任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四年(1059),知虢州。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家居。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直至逝世之年,尚有词作。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
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远,
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
南陌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
又还是斜月帘栊。
沈恨细思,
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
陈克(1081—1137?)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中,吕祉帅建康,辟为都督府准备差遣,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七年(1137)六月,随吕祉去淮西庐州(今安徽合肥)抚军。八月郦琼叛,与吕祉同时遇害。事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咸淳毘陵志》卷一八。《南宋书》有传。赵万里辑其《赤城词》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称其“词格颇高,晏、周之流亚也”。
菩萨蛮
赤栏桥尽香街直,
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
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
riri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
午香吹暗尘。
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ri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要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chun睡轻。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绍兴四年进士。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工词,词风早年婉丽,中年学东坡,南渡后多感怀国事,转向简淡宏阔,晚年简洁。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燕语》等。
水调歌头.九月望ri,与客习shè西园,余病不能shè。
霜降碧天静,
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
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
寥廓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
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
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土,
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控。
老矣真堪愧!
回首望云中。
汉武帝时期才提出了“三纲五常”,女xing的地位在汉唐还是比较高的,有很多女xing人物活跃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只是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程朱理学之后,女xing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了,大大的被禁锢了。
首先介绍一下汉朝皇室婚姻状况:
查阅一下历史资料,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汉朝皇室的婚姻就是“乱”和“yin”:
1、不分辈分的近亲婚姻:惠帝(刘邦的儿子)的张皇后,是惠帝的亲外甥女;宣帝(汉武帝的曾孙)的霍皇后是昭帝(汉武帝的儿子)上官皇后的姨,属于外家曾祖母辈等等。
2、两女共事一夫:有的是姐妹共事一夫,有的是姨甥、姑侄共事一夫。成帝甚至娶了两对姐妹花。
3、父子共妻: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赵美人原来是刘邦女婿的张敖的小妾。西汉诸王中互“相转”赠妃子的事情更是常见。
4、汉代也基本上不存在守节的事情,再嫁的人很多,最典型的是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就是二婚后进入皇宫的,而且在民间还有女儿,平阳也是再嫁给卫青的。
5、诸侯王**,yin其女者更是有之。
6、同xing恋、双xing恋,皇帝好男宠以西汉为最,高祖之籍孺、惠帝之闵孺、文帝邓通、赵谈、武帝之韩嫣、李延年,最有名气的是哀帝之董贤(成语断袖之癖就是来至这两位)。女同xing恋记载较少,估计都出在皇宫中,曾记载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有女巫着男装往于宫中,“巫著男子移冠,素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
世俗说的“脏唐臭汉”不是说汉、唐皇帝比其他朝代的皇帝更荒yin,而是说其皇室内部的两xing关系的紊乱。
民间的婚俗:
1、北方的燕赵、南方的吴越等地有“以妇侍宿”的习俗。
2、包“二爷”、“二nǎi”的事情也是比较常见的,窦太主也就是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母亲,也是汉武帝的姑姑,就包养了一个姘头董偃。
3、离婚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汉俗,夫妻间三个月不同床即可视为离异。
4、男子休妻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陈平之嫂、李充之妻不过是因为口角了几句就被休掉了,还有些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点事情就被休掉的,如在丈夫的长辈面前训斥狗,甚至是喝水没有及时回来,都成为被休的原因。
5、在汉代女子甚至也可以被封侯的(汉代当侯爷貌似很容易,我真的替李广难过,也搞不太明白。)女子的封号有两种,一是侯,二是君。如吕后的妹妹(刘邦的小姨子)、萧何的夫人等都被封侯,汉武帝的外祖母、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等都被封为君。
************
《汉武狼烟》中的女xing的简介
有关《汉武狼烟》(以下简称《汉》)中的女xing有很多不能简单用好与坏来形容,与李十三的关系有的是作者已经确定好了,有的还有变数,要同读者商讨的。
1、楚丹:小说中的楚丹起初对李十三是深而痛之的,简直是除之而后快,时间是感情最好的催化剂,随着两个人在一起的荣辱与共,李十三身上诸多的优点逐渐吸引了楚丹,对于李十三的好sè,在楚丹乃至那个时代女xing的眼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李十三干的不是采花的勾当,楚丹是完全能接受的。
2、灌婷婷,一个官宦出身的千金小姐,对于李十三的才艺还是非常欣赏的,但也许是灌婷婷背负的太多,所以她不可能在李十三成名前就接受李十三,也许大家认为灌婷婷有些功利,就算是吧。至于读者接不接受,要听你们的意见的。
3、赵蕊是典型的温顺型妻子,对李十三的妻妾也不醋,也算是李十三妻妾中少有的吧,赵蕊初期就像一个花瓶,后期的后勤经济多有她和卓文君打理。
4、卓文君嫁给李十三理论上已经是三嫁了,敢作敢为。
5、纳敏,南宫公主和匈奴军臣单于的女儿,虽然生活在匈奴,但xing情却像中原汉家女儿,对于李十三同自己母亲的荒唐事情,纳敏因为生活在匈奴,加之汉代的男女习俗,她还是能接受的。
6、如意在幕后一直默默的支持李十三,当然有她自己的目的,至于目的这里就不先交代了。当然她也知道从最开始帮助李十三就为自己织了一张网,飞蛾扑“火”。
7、匈奴女将兰雅,是李十三最后征服匈奴的强敌,同李十三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渐渐的被李十三所征服。
8、隆虑公主和刘陵,两个与李十三有过肌肤之亲的大汉的yin荡公主,作者想给后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知道读者是否能答应,对于前者,作者是没打算让李十三收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