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230章有神仙的埇睎镇
超级修改器 冷情总裁请斯文 天价小包子:腹黑爹地你惨了 异世兽王 穿越之超品公爵 召唤三国萌将 控灵师 诡域尸咒 复仇天使遇到爱 青史无名
正文_第230章有神仙的埇睎镇
不过,最近出的状况有些太过频繁,陶乌莫名觉得心累,就连此前念念不忘想吃了白钰的心思,也不那么强烈了。或许,在他心里已经有了悲伤的认知,吃掉白钰,是个相当有难度的愿望。
有的时候,大概是吃得太撑,陶乌也会在小院子里踱来踱去的消食。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盯着那两畦石蒜发呆,离秋分还有段时间,可是这片石蒜却已经抽出了花芽。他实在不太喜欢这种浓烈刺眼的红色花朵,而且,不寻常即妖异,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因此,他隐隐的觉得,也许就在不久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棘手问题。
但这种担忧,也仅仅只是一瞬间的事,发呆对于他而言,无非是犯睏的前兆。所以,只要一觉过后,他就又将那些思虑给抛诸到脑后了。
这一日,柳烟下班回到家里,又开始收拾起行李来。她告诉陶乌,隔天又要跟着研究室的前辈们出差,这回去的是一个位于湖北的小镇,非但没有听说过,而且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陶乌转头就把这事告诉给了白钰,他觉得这种非常时期,应该事事都让他知道才行,就算真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有白钰在前面扛着,比什么都管用。白钰听了并没说多说什么,只是遣了白水,趁着柳烟去研究所的时候,给陶乌送来一只小巧精致的玉盒。
陶乌本来想问问白水,这只封起来的玉盒里装的是什么,白水却说白钰交待她送了这东西来,让陶乌带了跟着柳烟一同去就是。至于其他的问题,她便一问三不知了。
跟着柳烟去出差,这个交待听起来,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把他当成了柳烟的随从。虽然陶乌对此没什么不满,但那种即将面临难题的感觉,很自然的就把他笼罩起来了,使得他就算是吃东西,都味同嚼蜡。
他反复琢磨了好久那只玉盒。一尺来长、三寸来宽,玉质不带一丝杂质,触手生凉。拈了在手里没多少重量,里面分明是盛着什么东西,但对着光亮的地方看看,又看不透其中有何物件。
柳烟听陶乌说要跟自己一同去,当下就觉得事有蹊跷,问他为啥要这样做,陶乌却回答说,因为湖北有吃食不错。并且,还再三保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自己纯粹就是想起了湖北的麻糖、麻烘糕,以及笔架鱼肚跟葛仙米,突然就馋得不行了。
这个回答听起来倒是情真意切,吃货追求食物,那也算是天经地义,所以,柳烟虽然不是百分百的相信,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但她觉得陶乌这么嚣张的跟着自己,着实不太像话,于是,便跟他约法三章,不许打扰自己的工作,不许吃得太狠惹人注目,不许做出任何出格的事。
陶乌才不把这些应承当回事,只要柳烟不反对自己跟着就行了,要不然,白钰肯定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
这一路,柳烟跟着同事,先是飞机、后是火车、再到汽车,换了好几种交通工具后,终于到了一个名为埇睎的小镇。说是小镇也十分勉强,不过就是两条贯穿的街道和百余间土木的房舍。镇上连个招待所都没有,研究所的人,都住在镇西头的一个旧
祠堂里。
而陶乌在镇子里晃荡了一下午,终于找到了离旧祠堂大约三四十米远的一户开饭馆的人家,租住了他们家二楼的一间简陋屋子。好在这家的男主人烧得一手好菜,让他完全忽略了可说是恶劣的住宿。
这镇子也是偏僻得厉害,手机信号弱得可怜,陶乌住下后给柳烟打电话,断断续续说了好半天,把才自己的住处说清楚。折腾完了,已近黄昏,陶乌立即被裹在炊烟里的饭菜香气,以及食材在油锅里迸击出的热烈声响,给勾回了饭馆里。
与男主人闲扯之间,陶乌知道了这镇子里的人大多姓祭,这姓氏倒是相当的少见。可能是他吃得太专注,也可能是房东的口音太重,他也没记住那人叫祭什么,便直接称了他为老祭。老祭对这个食量巨大的,“城里人。”也很是好奇,言谈间,总问他到这个地方来做啥。
陶乌不能说是跟着来做随从的,只能含糊的说自己就是在大城市里呆太久了,所以找个乡下地方呆上一阵子。听了他这话,老祭只是意味不明的笑了笑,说这镇子向来没啥外人,如今却一下子热闹了。不但来了一队做民俗研究的,此前还有几个不僧不道不俗的人,也住在镇子里。所以他猜陶乌,并不是什么单纯的游客。
这话让沉浸在食物欢悦中的陶乌,不自觉的在心里打个了突,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但他没有把这种情绪表现在脸上,只是大吃大喝之余,扮做是不经意的问起,这镇子是不是有什么传说、典故之类。
老祭留意了他半日,大概是陶乌的打扮,看上去太像养尊处优的少爷。除了一个装满零食的大背包,就没带什么别的东西,加之出手挺阔绰,便在一旁抽着烟,与他讲述了起来。
他伸出手指沾了点杯子里的茶水,在斑驳的桌面上,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埇睎。然后又嘬了一口烟,半眯着眼,悠悠的说道:“我小的时候啊,听老人家说,这个地界,是有神仙的……”
陶乌看他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还以为会听到什么有意义的传闻,却没想到是这么句话,当时就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他在心里想着,狗屁的神仙,就算有,也不过就是妖怪罢了。
他夹起碟子里剩下的半条鱼尾,囫囵的塞进了嘴里,嘟囔道:“神仙哪儿哪儿都有,这有什么出奇?”
“唔……”老祭摇了摇头,烟雾之后他那张皱纹深邃的黝黑面孔,忽然浮现出一点神秘的光彩,“我们这里啊,地下是有宝贝的,老人家都是这么说的。说是早年间,这里是处风水宝地,有好些个道士在这里修仙。”
这种传说,但凡是个风景美好一些的古镇,大抵都有。是以,根本就吸引不了陶乌的注意。老祭见他对于食物的兴趣,远超于自己所讲的掌故,越发的觉得,这人可能真就是个,有钱没处烧的纨绔子弟。
不过,他一年里也见不了几个外乡人,所以,八卦的兴致还挺高。也不管陶乌有没有留心听他讲话,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你别小看我们这里,现在虽然是穷乡僻壤,早年间可是风光得很呢!你听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吧,知道那时有个
西土大国叫庸国不,老人们说啊,我们这里就是以前的庸国……”
传说当年周武王联合了西土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和方国,一共伐纣。而那时的庸国,位列八国之首。纣灭周兴,分封诸侯,庸国临近国都,被划为王畿所辖,改名为鄘。与邶、卫两地,同为王畿的三个重要分土。
“你知道吗,那个旧祠堂里,有座绿松石的碑,碑上刻了字的,记的就是武王伐纣的故事。”老祭说得兴起,愈发的兴高采烈起来,“那个碑上的字,我是不认识的,但听老人们说,是讲周武王东进的阵仗。什么有车百多乘、兵士几万人之类。”
陶乌撇了撇嘴,他最不待见这些以讹传讹的典故,大多是后人天花乱坠的意想而已。莫说是他见过比周武王出兵更大的阵仗,更何况,他本身就亲见过那些传说中大大小小的交战。除了能给他提供充盈的食物,别的就没啥能让他记得起的了。
“这可不是我胡说的,你知道绿松石吧?那可是值钱的物什。”老祭一看他这种不以为然的不屑之情,便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又说道:“祠堂里那一块啊,比我还有高,少说也有两尺来厚,宝贝啊!”
再宝贝也就是块石头,能解馋填肚子吗?陶乌才不稀罕!不过,他看老祭这么有兴致,也想揣测一下,柳烟他们一堆人,山长水远跑到这个地方来,是想找什么。而且桌上的四五样菜,他也吃得光了,便拍了拍肚子,问道:“那神仙又是怎么回事呢?”
老祭见他有了回应,如同是说书人听到喝彩,喝了口水润润嗓子,赶紧书接下文,“那些道士,说我们这里地气儿好,便在这里修炼,过后就白日飞升、肉身成仙了……”
老祭说起这镇子里的传说,那叫一个眉飞色舞,恨不得能有说书人口若悬河的本事。陶乌一个没注意,被鱼尾的刺给蛰了一下,觉得这个中年人还真是聒噪。
他一边用手指揉了揉嘴唇,一边想到这个镇子名字——埇睎,还真是拗口得很。所谓埇,就是在路上再加泥土,而睎,是眺望的意思。这个镇子还真是古怪,怎么会取这么个夹缠不清的名字呢。
是夜,陶乌躺在硬木板**,有些辗转,也不知道是没吃太饱,还是挑床。窗外黑洞洞的,没有月光,更没有路灯,世界就像是凝固起来的一团混沌。就算是在穷乡僻壤之地,但毕竟还未入秋,居然连半声虫鸣蛙声都没有,这才是真的奇怪了。
他翻了个身,从**坐起来,走到窗边,探出头去朝西边的方向的望了望。那边也是漆黑一片,旧祠堂在黑暗之中,只剩下了一个浅浅的轮廓。他越发的感到有些奇怪了,一开始,以他那大条的神经,没有太过仔细的思索过,可到了夜深人静的现在,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明显了。
他侧耳听了听,辨别出主人家的卧室里,传出了几乎细不可辨的呼噜声,想来,老祭两口子已经睡着了。他又眯起来眼来看了看窗下,记忆中,下面就是一条空空荡荡的黄泥小径。于是,用手在窗台上一撑,身子便跃了出去,飘忽忽的落了地,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