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越后之乱龙——上杉谦信

越后之乱龙——上杉谦信


美女的贴身保镖 原点 将军戏女皇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 重生小夫妻 岩武天 篮球火 豪门契约小新娘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冷王盛宠:毒妃惑天下

越后之乱龙——上杉谦信

英雄豪杰在歌舞升平的治之世,他连一个影子都没有,但是一旦兵戈四起,他就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而且一出就是一群。在我国群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有对酒当歌睥睨天下扫平枭雄的曹阿瞒,就有在南方的犄角旮旯给他致命一击的孙权、刘备;有一个未出茅庐便手握三分天下已定的卧龙诸葛亮,就有一个与他齐名的战略家凤雏庞统。日本战国时期有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自然也就有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原名长尾景虎,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他纵横驰骋号称“军神”,战国最杰出的兵法家、军事家。战国时,中国的注本《孙子兵法》传到了日本,一时间日本人纷纷学习利用,当时的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称深谙此道。无疑,上杉谦信运用《孙子兵法》更胜一筹。

上杉谦信出生于1530年,他是越后国代理守护长尾为景(越后的世袭守护是上杉氏,而实权掌握在世袭代理守护长尾氏手中)的幼子,因为当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为虎千代,这个小老虎也就是后来驰骋于战国乱世的“军神”上杉谦信。显然谦信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因为他的亲生母亲在他四岁那年突然去世,谦信成为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由于过早地失去了母爱,谦信终其一生都有一个恋母情结,为此他甚至不近女色,终身未娶。不过这反而从另一个方面激励了他的成长,正是因为他没有长于妇人之手,所以他后来变得异常坚忍,成为一方霸主。

天五年(1536),那是谦信才七岁,父亲长尾为景进攻越中的时候与一向一揆作战时中计败死。为景死后,长子长尾晴景继承了越后的代理守护,晴景是谦信的兄长,然而,晴景为人懦弱,没有主见,不具备成为武将的那种果敢的勇气和统领之才,以他的这种性格在乱世里显然是属于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被国内的其他势力所轻视。为景一死,本来就不太平的越后国更加动荡,各地豪强占据一方,各自为政,不听长尾家的号令。按照室町时代武家的传统习惯,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于是,这一年虎千代在世代受长尾家礼遇的林泉寺受戒出家,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高僧天室光育。

眼看着弟弟谦信日渐成熟,为缓和自己的孤立窘境,1543年晴景让十四岁的谦信还俗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他把谦信派到越后中部的栃尾城,镇压附近的敌对势力。显然附近的豪族们根本没把这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但谦信到城后,出其不意地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并很快将附近豪族收服于帐下。在栃尾城的一系列作战是谦信最初的战争经历,不久之后,越后地区的豪族黑田秀忠谋反,谦信代兄长晴景率兵平叛,表现神勇,最后依守护上杉定实之命消灭了黑田一族,几乎统一了整个越后。经此一战,谦信名扬天下,他的声望迅速压倒了代理守护兄长晴景,眼见谦信势力坐大,有取自己而代之的势头,难以容忍的晴景顾不上亲情,派兵讨伐自己的弟弟,开始了骨肉相残。但是军事上的菜鸟晴景哪会是军神谦信的对手,谦信以一敌百,依靠攻其不备之法大败晴景军。不久之后,双方在越后国守护上杉定实的调解之下,达成和议:晴景引退,谦信作为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和代理守护。这个结果大家也都还能够接受,虽然晴景让出了位子,但是自己的辈分却高了一代,体验了一把太上皇的感觉,比较体面地退出了政治舞台,而谦信更是不会吃亏,他获得了实际的权力。

1550年,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但是定实没有儿子,于是守护家绝了后。上杉谦信趁机以定实养子的身份,继承了上杉定实的位置,此后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承认谦信统治越后地区的信物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使用权,于是,谦信不再是代理守护,而正式成为了越后国守护,其实质的国主地位得到了官方的认证。次年,一直不承认谦信地位的长尾政景降服于谦信麾下,至此,长尾景虎完全统一越后国,一跃成为实力强大的新兴战国大名。

1551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被后北条氏所迫,离开老巢平井逃往越后,来投奔长尾家,因为关东管领上杉家本是长尾氏世代主家,因此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款待,上杉宪政提出,希望长尾景虎出兵关东,攻灭后北条氏,恢复关东的秩序,并且承诺事成以后即以关东管领之职,以及世传的御旗、书相赠。得到承诺之后,上杉谦信于1560年开始关东攻略。他联络关东各地豪族,围攻后北条氏的主城小田原,次年(1561),上杉谦信在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继承关东管领之位,更名上杉政虎,这也得到了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的认可。

正在谦信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在越后周边的甲斐国的武田氏重新兴起。1553年,武田氏家督武田信玄进攻谦信的北信浓,北信浓的豪族村上义清不是信玄的对手,一路丢盔弃甲,在这种情势之下村上家派使者向越后求救,提出以北信浓高井、水内等四郡,以及村上义清所保有的小块越后领地作为酬谢。上杉谦信于是派手下猛将柿崎景家统率本部进入北信浓,与武田军对战,是为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此后,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这一龙一虎终于正式较上劲了。

柿崎景家初战取胜,但很快就中了武田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与村上义清等豪族一起仓皇逃回越后。上杉谦信这才发现武田信玄并非草包,有两把刷子,于是抓紧时间对武田氏兵法谋略展开广泛、深刻的研究。在吃透了信玄的用兵之道后,1555年谦信亲自统领大军,发动了对川中岛地区的攻略。初战告捷,打得武田信玄不敢出战,两军对峙竟长达二百余日,最终由于骏河守护今川义元的从中调解,各自罢兵而去。此后,双方打了几次川中岛合战,大都是稍一接触,便长期对峙,随后各自撤兵,已经成为模式,乏善可陈,关于几次川中岛合战的情况在上面的章节已经提到了,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之中,谦信最早使用了自己发明的“车悬阵”。车悬阵,顾名思义,即把各路骑兵像车轮一样卷起,蓄势待发。当主将找到敌人阵形中的弱点后,车悬便展开,从弱点侧翼突入,像一把圆刀切入敌阵,并对其实施源源不断的骑兵冲击,直至敌人溃散。这个阵势往往在两军对阵之际锐不可当,武田信玄也在这次川中岛合战中吃其大亏。

眼见与武田信玄的正面交锋占不到便宜,谦信便收兵回国。但是回国之后,谦信看到家臣间的领土纷争不绝,缺乏治理国家之才的谦信被各种诉讼纠缠得心灰意冷,便于弘治二年(1556)在写下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这段话之后,宣告隐退,打算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出家,过一下平淡的生活。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晴天霹雳般地令家臣大吃一惊,一下子慌了神,他们极力恳请谦信复出,谦信便趁机要求诸将提交联合署名的起誓书,并向春日山城送出人质之后,谦信从此复出。有人说,谦信的这个隐退可能只是一种计谋,目的在于强化自己对于家臣的统治。但是无论如何,在内忧外患面前,这出苦肉计式的隐退戏的确带来了强化家臣集团统治的好结果。

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二人把一生过多的时间都耗费在信浓进行的日久天长的拉锯战上,错过了进取天下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时候日本又兴起了织田信长这一股势力。元龟二年(1571),为了共同对抗新兴的势力织田信长,老对手武田信玄在与北条氏政重新结好后,攻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而与此同时,织田信长与谦信缔结了同盟,谦信出兵信浓长沼,遥相声援德川家康。次年4月,武田信玄突然病死于进京途中。

信玄死后,谦信与信长虽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决裂已只是时间问题。信长消灭室町幕府之举使谦信认定信长是天下动乱的祸首,而被驱逐的将军足利义昭也请求谦信进京再兴足利家。谦信随即率三万人迎击织田军。织田军已在手取川前背水列阵,且人数占优,但闻知谦信亲自统兵前来时,竟畏其名而战意尽失,乘夜撤兵。谦信随后追击,正好手取川涨水,织田军难以回渡,顿时混乱,在谦信的猛攻之下溃不成军,织田的许多精锐都被赶到河中活活淹死。至此,织田氏与上杉氏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以惨败告终。显然在武田信玄之后,天下再也没有谦信的对手,不过因为越后后方的北条氏有所动作,得胜后的谦信没有乘势进兵,而是退回了越后。

第二年3月,谦信下达了关东征讨的总动员令,决心与织田信长决一雌雄,信长得到消息之后惊惶不已,若以实战而言,信长绝非谦信敌手。然而不幸的是,在即将出阵的前几天,谦信突然昏倒于厕所,并失去知觉,不久便去世了,一代枭雄就此撒手人寰。织田信长真是走了狗屎运,上天先后带走了他的两大劲敌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

从1548年,谦信成为长尾家家督开始,他以出色的能力统一了越后,此后努力恢复室町幕府的旧秩序,与南方的武田信玄,东南的北条氏康多次作战,其中与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岛合战,与北条氏康的关东出阵——小田原攻防战都是日本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谦信深通韬略且勇猛善战,从小就师从智将宇佐美定满,学习越后流兵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与武田信玄的甲州流兵法并称一时瑜亮。

其实说来,在战国的杀伐之中,谦信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他是战国时代逐鹿中原的一方霸主,但是他不单单是一个赳赳武夫,而且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这似乎与血腥气息很重的战国乱世格格不入。谦信虽然战无不胜,被誉为“越后之龙”、“战国最强的武将”,却信奉慈悲为怀的佛教,他自称是佛教的战神毘沙门天的化身,他的军旗是“毘”字战旗。而且他非常忠义,例如,在老对手武田信玄死后,他感到非常惋惜,当时有手下家臣向他进言趁信玄的继承人胜赖立足未稳之时,收复信浓,但是谦信不愿乘人之危,拒绝采纳这个意见,后武田胜赖违背信玄“死后三年不可出战”的遗言,强行出兵,在长筱惨败于织田、德川,元气大伤,越后诸将复请乘虚进攻武田,谦信以同样理由未准,至死不曾为难武田胜赖。所以,后来的日本武士都把谦信尊奉为战神,就如中国的关羽一样,武功不见得是天下第一,但是只要有德行,就能成为神一般的人物。而且他也非常喜欢诗词歌赋,有很高的化修养。日本的一本权威历史著作在谈到谦信的时候说道:“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诸国武将中,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显然谦信配得上这个评价。

由于上杉谦信这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子居然不近女色,而且终身未娶,所以历史上有人怀疑他是女性,甚至在日本人开发的一个战国游戏之中直接把谦信设置为女人,俨然是日本的花木兰。

例如,有些人认为根据史料记载上杉谦信有奇特的生理周期。上杉谦信这家伙有个很怪的病,就是每月10日前后都会腹痛,因此不能骑马,好几次还因为这个原因,取消了军事行动,关东出阵的时候,上杉军已经把北条打得命悬一线,6月11日,上杉忽然腹痛而撤退回廊桥城。这在日本史书里记载得清清楚楚,令人不自觉地想起传说中每个月都来例假的女性。有的人甚至更过分地认为,上杉谦信死于血崩,死于妇人病,而巧合的是谦信正是死于10日前后。

最为令人怀疑的是谦信遗骨移葬之谜。丰臣秀吉称霸时期,上杉家的家主上杉景胜接到了秀吉一道命令,被迫离开多年称雄的越后,转封会津。后来,关原合战以后,德川家康当政,家康一道命令,上杉家又被转封米泽。非常奇怪的是,每次搬迁,上杉家都要把谦信的墓掘开,取出盛放谦信遗骸的壶,一起带走,到新领地后再重新入葬。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讲究入土为安,按照习俗,祖先的坟墓是不能轻易动的。在德川幕府时代,幕府将军特别喜欢在继承问题上找碴儿借机废除自己碍眼的地方大名,每一次搬家都要带着上杉谦信的遗骸,显然谦信遗骸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据此有人猜测其中的秘密就是谦信是个女儿身。

当然,谦信还在其他一些方面令人生疑。比如他的书法很秀气,与武田信玄刚健强劲的书法恰恰形成对比,这种纤细阴柔风格,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八面威风的战将之手。

因此,到底是要称呼上杉谦信为他或者是她,这也许将永远伴随上杉谦信而深埋于地下,成为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