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咱能不那么丢人吗?——富士川之战

咱能不那么丢人吗?——富士川之战


屌丝的春天 职场安全手册 意随君欢 神王之王 薄纱赤 最后的考古学家 恶魔王子野蛮公主 那些年的轻狂岁月 梦境解锁系统

咱能不那么丢人吗?——富士川之战

平清盛一代枭雄,开创了无数个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但是其晚年,面对各种反对势力,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其中最让他头疼的是一个叫源赖朝的家伙。此君非是旁人,正是当初平治之乱主谋之一源义朝的儿子。平氏在那次动乱中大获全胜,源赖朝也不幸被俘。当时平清盛本想斩草除根,将他杀了算了。不想造化弄人,平清盛继母看到了源赖朝,而且更绝的是觉得他长得像自己一个已经过世的儿子。正是因为一个伟大母亲泛滥的母爱,不忍心自己“儿子”再死一次,亲自向平清盛求情,希望能饶他不死。平清盛执拗不过母亲大人,只好放弃杀源赖朝的念头。不过死罪能免,活罪难逃。那就改流放吧,按当时的刑事犯罪的处罚力度来说,是仅次于杀头的了。

于是源赖朝就被流放到最远、最有名的圣地——伊豆。现在伊豆有名是因为川端康成的小说,或者山口百惠的亲情演出,但当时那是因为重刑犯云集而闻名全日本。他首先被安排在伊豆国的伊东佑亲势力范围内。

他虽然被流放,可没忘记自己的人生目标,总想抓住机会来个咸鱼翻身。因此,源赖朝在趁看守他的伊东佑亲担任首都轮值守卫,常年不在家的机会,勾搭上了他的女儿——伊东八重姬。估计他本想,这都姻亲了,虽然不能私放了自己,但是待遇会更好一些吧。

不承想,伊东佑亲是个铁杆儿拥平氏派,三年轮值回来,一看自己当外公了,这一气可非同小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为了向平清盛表示衷心,当机立断淹死了自己的外孙,接着把女儿嫁了出去。源赖朝一看此公可够狠的,亲生骨肉都下得去手,更何况自己这个惹祸者。果不其然,伊东佑亲的儿子伊东佑清给他送来确切消息,马上就要惩办他了。

估计大家都要纳闷儿,这儿子怎么分不出里外,向着源赖朝啊?殊不知,此君的丈母娘是源赖朝的奶妈。为了讨丈母娘的欢心,就不得不出卖老爸了。他不但带来了噩耗,还带了化解的办法:逃到伊豆北条乡,那是我义父的势力范围,可保你的安全。

到了北条,源赖朝又故伎重演,趁着北条时政当京都轮值守卫头领的机会,和他的女儿北条政子好上了。要在中国,这勾搭良家妇女,骗取同情不成,被逐出家门的人肯定是四邻都不待见,躲之唯恐不及。但是这北条政子不但不觉得源赖朝与伊东八重姬的事情有何不妥,更认为这是一场浪漫的爱情。估计此女幸好没看琼瑶的小说,要不更花痴了。不过话说回来,源赖朝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名门之后,长得帅气,气质又好,伊豆这么偏远的地方,姑娘哪儿见过这种气质、形象的俊男啊。

三年之后北条时政回来,惊奇地发现自己也当外公了!真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啊。没办法,既然有相同的遭遇,就用相同的办法表衷心吧。他也麻利地把北条政子给嫁了。不过这北条政子可不比伊东八重姬,真是个痴情、刚烈的女子。她在新婚之夜趁新郎不备,一棍子将其打晕,从后窗跳出来又奔入了源赖朝的怀抱。为了避免老爸来硬的,两人逃到了当地一座寺庙——伊豆山神社。之前也说过了,那时候的日本寺庙,完完全全可以算是一个实权力量。北条时政看女儿和实际上的女婿逃到了那里,无计可施。而且另一方面,此时对平氏不满的情绪日益产生,如果一旦开始对平氏的战争,那首领肯定是源氏家族的成员。综上两点,北条时政妥协了!源赖朝终于获胜了,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获得了最初的政治资本。

老婆名正言顺了,孩子也有了,源赖朝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不过在他被流放伊豆的第二十个年头的时候,激起水面涟漪的石头出现了。有人给他送来了后白河法皇儿子以仁王的号召反抗平氏统治的诏书。关于以仁王和源赖政的事情上节都讲了,咱就不废话了。源赖朝此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要说接到诏书怒发冲冠率兵起义,那是武侠小说。就在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何去何从的时候,新的消息传了过来,以仁王和源赖政已经起兵了,还没等他判断应该是喜还是忧的时候,消息又传来了——他们兵败了。这还不是直接威胁自身利益的事情。紧接着又自平清盛之手,出了一份面向全国的诏书,其大致意思就是,源氏都不是好东西,一群忘恩负义之辈,你们犯了那么大的错误,我没有杀你们,你们还憋着劲儿造反!现在全国都要追查,凡是接到过以仁王诏书的源氏,都要严惩!

老平这招也是够昏的,这不是逼着全国源氏造反嘛!果不其然,源赖朝看到躲是躲不开了,那就干吧。战亦死不战亦死,更何况战还可能不死!于是首创镰仓幕府的将军横空出世了。这是后话,当时他自己肯定也不敢这么想。为什么这么说?从他首选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就可以看得出来。自从源赖朝知道平清盛早晚要派人来抓自己之后,立刻采用鸡毛信的形式往外发传单。伊豆属于大的关东地区,而此地就是源赖朝老爸自小长大的地方,当年就是从这里起兵发起平治之乱的。他有了以仁王的前车之鉴,这次没有大范围地宣传,只针对自己老爸的老部下三浦义明做了动员。果然,在他举起反抗大旗的三天后,三浦义明的儿子三浦义澄赶到。几个人一合计,对于起事,什么最重要?人才!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往来无白丁,全是将来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土肥次郎实平、冈崎四郎义实、宇佐美三郎助茂等。

人马有了,就该动真格的了。不知道源赖朝是不是太平日子过久了,脑子有点儿锈住了。面对前来讨伐的平氏一门中的有名战将大庭景亲的三千人马,竟然想拼上一拼。你要拼,也讲些策略啊,比如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之类的。可他不,把自己的部队摆开了,一对一地干。不,不是一对一,是一对十地干。为啥?因为他只有三百余人。当时武士都是身穿盔甲的,你想想,就是对方不动,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砍死十个身披重甲的人都要累得不行,更何况对方不是木鸡,站在那里让你练刀。所以结果很明显——源赖朝惨败而逃。

“大家预备,走着!”对于源赖朝,逃跑方向还是很明确的。西南方向是平氏的地盘儿,是不能去的,只有渡海去东北了。他们一行人在安房国登陆后,继续向北走。这时他遇见了两个贵人——上总广长和千叶常胤。这俩都是源氏家臣,在源氏倒霉的时候窝在自己的领地过起安生日子了,看到少主公发兵了,也就跟着来凑热闹了。想当初林冲上梁山还要纳个投名状呢,更何况这关乎社稷更迭,权力变更的事情!二位也不白给,尤其是上总广长,竟然带来了两万精兵。

赖源朝说了,“有了这么多人马,咱就可以再和大庭景亲干一仗了!”当然这是笔者猜的,但他却真是这么做的。赖源朝领着两万精兵,一路向西南到了相模国。在这里,他稍作停留,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继而将之前被冲散的部署号召回来。人员齐整之后,再次进发。这次是大概一比六点六,不过是强弱双方互换了。大庭景亲也不是赵子龙,能单枪匹马三进三出长坂坡,看到敌人大兵压境,也没辙。一方面不敢接战,一方面快马加鞭地给平清盛送信,要求支援。之前也说过,平清盛这一年正在触霉头,女儿死了,继承人嫡长子也死了,如今看到有人造反,就有锻炼锻炼孙子平维盛的想法。于是,给了他四千人马,去平定叛乱。可能平清盛确实老了,而且病得不轻,这孙子虽然是日后的继承人,应当历练的,但是总要给配个老师吧,自己一方只有学生没有老师,只能花钱让别人教教他怎么作战了。

最后双方都在富士川附近安营扎寨,源赖朝在东岸,以白旗为军旗;平维盛在西岸,以红旗为军旗。其实此时强弱之势已经非常明了,源赖朝人马预计**万,平维盛四千。不过此地两侧有山,平地狭窄,不易摆开大军,所以平氏也不是绝对处于下风,估计源赖朝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没有骄傲自大,反而制定了夜袭敌人营地的战略。各位还记得吗,当年他老爸源义朝在保元之乱中战胜自己老爸时,所采用的也是夜袭。当然,现在他人强马壮,不用自己出马了,选定武田信义来执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说艰巨,是因为就当时的地形以及偷袭的方针,拨给他的士兵也并不多,搞好了能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搞不好就要成仁了。

于是,双方在富士川对垒的第一天夜里,武田信义带着人趁夜色找没人的地方想要偷偷渡河。本来偷袭就要搞得毫无声息的,他们也是这么设想的。不承想,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杂草丛生,野鸟甚多,野鸟听到人的脚步声,受到惊吓纷纷振翅而飞。平氏军营里也有懂行的,夜幕深深,野鸟乱飞,必有人偷营劫寨啊。

平维盛一听慌了手脚,其他的主意都没了,只有一个念头——跑!按说平氏也是武士起家,能征善战是他们的传统,这位小兄弟怎么这么弱呢?前面也提到过,平氏在掌握大权之后,迅速被金钱腐蚀了,生活早就是贵族式的了,哪里还有人记得武士的生活作风。所以他一路狂奔,逃回京城。平维盛窝囊,平清盛可不是!见孙子这么不争气,这一气可不得了,吐血数斗,一病不起了,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与世长辞了。

另一方面,源赖朝听取上总广长的建议没有急着追击,而是回归镰仓先建设后方基地,力求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此外,此役不仅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在宣传上也颇具功效。广大不满于平氏统治的人,一见他们这样不禁打,纷纷都来赶场子,反抗大旗迅速插遍全日本。